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调查论文(共2篇)_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虫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调查论文(共2篇)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调查论文(共2篇) 第1篇:分析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与危害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一组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感染或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 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谱的扩展,饮食习惯的改变,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 因素之一。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的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国感染率明显升高的食源性寄生虫 病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广州 管圆线虫病等。

一、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一)猪/牛带绦虫病 猪/牛带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有囊尾蝴的猪/牛肉而致。据 2003年全国调查,带绦虫病的虫卵检出率为0.34%,比1992年上升了62.65%。其 中升幅最大的是西藏和四川,分别上升120.8%和111.8%。全国估计有带绦虫病 人336万,主要因牧民生食牛肉所致,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有生吃"红肉”、"腌 肉”、"剁生”的习惯。在猪带绦虫病严重的流行区,居民爱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 肉,如云南省少数民族用生猪肉制作菜肴,熏、腌肉不再经火蒸煮;
"生片火锅 〃、"过桥米线〃及猪肉包子或饺子,因蒸煮时间过短,未将囊尾蚴杀死。城市 因烧烤盛行,习惯于食用烤猪、牛肉的居民增多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此外,食 品操作生熟不分、交叉污染也是致人感染的原因之_。

(二)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也称猪囊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和分布遍及各地。据最近各地的 调查,猪囊虫病在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市)发生和流行,东北、华北、西北、 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多为散发,在有吃生猪肉习惯的云南西部和南部地区呈地 方性流行。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人体囊虫感染率为0.14%~3.2%,全国有感染 者约300万。大量资料表明,猪囊虫病的流行主要与人们卫生、饮食习惯和加工 方法有关。我国仅少数地区和个别民族中,仍有生食猪肉的习惯。在吃熟食的地 区,由于不科学的烹调方法难以将猪肉中的囊尾蚴杀死,如爆炒肉丝、煮大块猪 肉、煮水饺时间不够等。姚月梅等对哈尔滨市囊虫患者的调查显示,有明确进食含囊虫猪肉者占3.4%,食生菜者占98%,喝生水者占43%。此外,如生熟菜板不 分、蔬菜冲洗不净、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等,可直接食入虫卵而致人感染猪囊 尾蚴病。

(三)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生食或半熟食含有旋毛虫囊包的家畜 肉或猎获物及其制成品,是人体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我国旋毛虫感染率为3%, 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旋毛虫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根据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统 计的人口数估计,我国约有2,000万人感染旋毛虫。云南省少数民族有吃生皮、 生肉的习惯而成为本病的高发地区。1964年1997年共暴发流行441起,发病人数 达20,101人,死亡213人。因生吃皮和生肉而暴发流行的占99.1%。有些地方居 民爱吃水饺、火锅涮羊肉、涮猪肉,如河南某市291人因吃未煮熟的饺子而引起 210人感染旋毛虫病。刀和砧板生熟不分等也可感染旋毛虫。在19641999年我国 人体旋毛虫病爆发中,因食猪肉引起的占95.8%。19992004年云南、四川、广西、 湖北、河南及辽宁等6省(区)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猪旋毛虫病主要流行于西 南、中原及东北地区。此外,19741999年在吉林、辽宁、北京和河南等省(市), 因食狗肉发生9起旋毛虫病爆发事件,均因食凉拌生狗肉或烙及涮狗肉所致。调 查表明,我国狗的旋毛虫感染率较高,经对9省(区)19,662只狗的调查,平均 感染率为21.1%。

(四)弓形虫病 弓形虫发育需要两个宿主:终缩主——猫和猫科动物,寄生于猫肠上皮细 胞内。中间宿主——人和各种动物,包括晡乳类、鸟类和鱼类等,还有多种野生 动物。弓形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动物,几乎包括所有晡乳动物和多种鸟类。其中, 猫和某些猫科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其它家畜、狗等体内可带有包囊和滋养体,也 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系胎儿通过子宫内从母 体获得感染。妇女妊娠期感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胎儿也可通过摄入羊水而被 感染。获得性感染方式主要是吃了未煮熟的肉、乳、蛋及未洗净的水果及蔬菜等 感染;
接触感染弓形虫的动物,如宠物猫、犬逗玩、被添等密切接触,可经粘膜 及损伤皮肤而感染;
人也可与被污染的土壤和尘埃接触而感染。据近年报道,我 国人群血清阳性率约5%,其感染人数可能约6,000万。病人和动物唾液、痰液、 尿液中都曾经证实有弓形虫存在。

(五)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根据全国31省(市、区)的调查,目前,我 国有22个省市发现流行华支睾吸虫病,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省(区)分别上升 了182%、164%和630%。广东省是华支睾吸虫病最严重的流行地区之_,因为在 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吃生鱼片、生鱼粥,人群的感染率高达74.5%。由于广东居 民好吃生鱼片,导致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福建省1992年人均感染率仅为 0.15%,随着饮食方式的多样化,吃"鱼生〃成为时尚后,该虫感染率上升300%。

现在估计全国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648万。人在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 淡水鱼或虾类后,囊蚴可在人体肝胆管寄生。人体由于进食生鲜食品(生鱼片、 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感染,如广东居民喜食"鱼生〃或"鱼生粥〃;
东北 朝鲜族居民用生鱼佐酒;
江、浙一带居民喜食活虾;
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因 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皆不可能杀死全部囊蚴。而抓鱼后不洗 手或用口叨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或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都可 使人感染。

(六)卫氏并殖吸虫病 卫氏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该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先后有24个省、市、 自治区436个县市发现病例,已确诊的病人2万余例。据2003年的调查,估计全国 该病感染人数约300万。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 主淡水蟹或蜊蛄。人因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溪蟹、蜊蛄而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病。我 国民间流行生吃溪蟹或蜊蛄可"壮筋骨〃、"清凉败火〃的说法,其它一些不当的 烹饪方法因不能全部杀死溪蟹或蜊蛄体内的囊蚴也可引起感染。山区居民常有生 吃或半生吃溪蟹、蜊蛄的习惯,如腌、醉等生吃,或烤、煮时间不足未能将囊蚴 全部杀死的半生吃。东北地区人群喜食蜊蛄豆腐,将生蜊蛄磨碎、挤汁,加石膏 凝固而成,其中含有大量肺吸虫活囊蚴,食之极易感染。囊蚴脱水中,漂浮水面 或沉于水底,饮用生水也可导致肺吸虫病感染。对湖南小学生调查,在428人中 有食蟹史占84.3%。此外,野猪、家猪、兔、鼠、鸡、蛙、鸟等许多动物可作为 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如生吃或未熟吃这些转续宿主的肉类,同样可以感染 卫氏并殖吸虫病。

(七)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包括褐云玛瑙螺、福寿螺、铜锈环棱螺、中国圆 田螺和各种蜗牛与蛞蝓等几十种。人生吃或未熟吃各种中间宿主感染外,还可因 未熟吃或生吃众多的转续宿主而感染,其转续宿主包括鱼、蛙、蛇以及鸟禽类等。人和易感动物的感染途径主要经口,其感染方式是通过生吃或半生吃陆地螺、淡 水鱼、虾等;
幼虫污染食物和手,常见于用螺类等传播媒介喂养家禽;
生吃蔬菜 时吞食附于蔬菜的陆地蜗牛或蛞蝓;
饮用污染水。我国1997年至今病例达数百人, 且有从南方沿海向北方蔓延的趋势。目前,人体感染最多的是福寿螺和褐云玛瑙 螺。1997年1011月,浙江省温州市105人在酒店因吃未煮熟的福寿螺制成的凉伴" 辣味螺肉",致使44.8%人致病。2006年67月,北京市某医院对141例广州管圆线 虫病患者分析,颈部僵直感达100%、头痛占93.8%、皮肤异常感觉占77.8%、发 热占56.8%;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占87.2%,经调查,其中140例都吃过以开水焯 过的福寿螺制成的"凉拌螺肉"所引起。

二、食源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一)猪/牛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的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偶 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感染猪绦虫后的潜在性危险是极易引起自身感染危害严 重的囊虫病,囊虫可寄生于人体的全身各处,尤其常见于大脑、目眼皮下与肌肉 等处。资料表明猪带绦虫病人伴有囊虫病高达14.9%51.8%。牛带绦虫对人体的 危害主要表现为腹部隐痛、恶心或烧灼感,以晨间明显,偶尔也会绞痛,饭后很 快缓解为其特点,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食欲亢进或减少与体重减轻等。

(二)囊虫病 猪囊虫寄生于人体的肌肉和各组织器官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根据囊虫寄 生的部位主要可分为三型,即脑囊虫病、眼囊虫病和皮肌囊虫病,其中脑囊虫病 占65.8%,以癫痫发作最常见,占脑囊虫病的52%85%,其它有颅压增高、脑膜 脑炎等症状;
眼囊虫病占1.8%15%,以玻璃体和视网膜下病变多见;
皮肌囊虫病 占25.8%,皮下组织和肌肉可分批出现小结节,与周围组织粘连;
其它器官亦可 受损,如口腔、心脏、肺、神经鞘、脊髓等。上海华山医院五年来收治食源性脑 寄生虫病患者190例,其中脑囊虫病占92.2%,抽搐、头痛和癫痫分别占53.8%、 50.0%和33.0%。赵海龙等对116例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头痛占74.1%, 各种类型癫痫发作65.5%,记忆力减退24.2%,肢体麻痛和瘫痪12.9%,视力减退 7.8%,失语0.9%。对其中109例患者的颅脑CT扫描,可见囊尾蚴寄生特征的占 86.2%。公茂庆等对山东省150例住院病人调查,脑囊虫占97.3%,头痛头晕占 70.7%,癫痫占62.0%,高卢颅压占48.7%,记忆力减退42.7%;
对门诊1878例病 人调查,头痛头晕占71.4%,癫痫46.5%,失语、痴呆、失明者6.49%。(三)旋毛虫病 人感染旋毛虫病临床上表现为肠型和肌型症状。旋毛虫病的致病过程可分 为三期,在小肠侵入期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 厌食、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幼虫移行期可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 肌和四肢最明显)、眼睑及颜面浮肿、咀嚼、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甚至无声,呼 吸疼痛,部分患者表现为心肌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高达20%75%;
包囊形 成期可有骨骼肌内硬结(包囊形成)发生,病情严重者可因广泛的心肌炎导致心 力衰竭、毒血症及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国内报道该病的死亡率约为3%,个别 地区高达9.1%。广西某县一农户宴请,58人吃酸猪肉,96.6%发病,死亡率为6.9%。

(四)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对人体可造成多器官组织的损伤,具体表现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 类,先天性弓形虫病是母体在怀孕时受到弓形虫的感染,虫体通过血循环传给胎 儿。其死亡率一般在3%12%,幸存者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4年随访的结 果显示,智力低下者占85%,癫痫为80%,严重视力缺陷为42%68%,脑积水和 小脑畸形占44%。根据国内报告的509例弓形虫病分析,先天性弓形虫病占47.5% 其中畸形占42.6%,弱智儿占19.8%,小儿癫痫占3.3%。有资料显示:孕早期感 染影响胎儿的大脑分化,可出现假性无月脑畸形,使中脑导水管发生堵塞而引起 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畸形,严重者可致流产、死胎。孕中 SHANGHAIFOODANDDRUGINFORMATIONRESEARCH期感染,可致早产、 死胎或胎儿脑、眼等损伤。孕晚期感染,胎儿发育逐渐成熟,即使能存活,但活 婴中仍有85%可在未来320年逐渐出现智力、视力损害。获得性弓形虫病系指出 生后由外界获得的感染,在509例中占52.5%,其中脑型占27.0%,淋巴结肿大占 14.6%,目艮弓形虫病占8.2%,多脏器损害占15.0%。

(五)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很大,轻者常毫无症状。一般病例大多 呈消瘦、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腹泻(时断时续,或成慢性)、腹痛、腹部饱胀 等慢性消化道症状。华支睾吸虫病可致人肝脏严重受损,体检发现60%以上的患 者有肝肿大,肝区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浮肿、夜盲及不规则发热。重度感 染者还可出现全身浮肿、腹水、脾大、贫血等类似肝硬变的症状,或营养不良、 生长停滞等发育障碍的症状。少数病例因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轻度黄疸,血转氨酶升高,血象嗜酸粒细胞显着增高等急性华支睾吸虫 病症状。有胆道感染及胆结石等并发症时,腹痛、黄疸均较显着。有研究报道, 约有9%的成虫可在胆囊内寄生,华支睾吸虫长期机械作用和毒性产物刺激,可 造成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形成胆管上皮癌。在华支睾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可高达76%以上,其中肝细胞癌与胆管癌之比为4:1。

(六)卫氏并殖吸虫病 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于肺部,所以又称肺吸虫。临床上主要症状有胸痛、 气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呈铁锈色(极似烂桃肉);
严重者,还可引起脓胸 或脓气胸、胸腔积液等。如大量感染可发生急性肺吸虫病,出现畏寒、高热、头 痛、腹痛、腹泻等毒血症状。卫氏并殖吸虫不仅对肺脏造成损害,而且还侵犯其 它脏器,如脑、脊髓、眼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和病变。如虫体侵入脑部,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迟纯、视力减退、失语、偏盲、 共济失调、癫痫等症状和体征。崔晶对50例患者进行分析,胸肺型占50%,主要 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等;
对其中31例进行胸部X线检查,有胸肺部病变的占 83.9%,表现为肺部浸润性或多房囊性阴影、胸腔或心包积液、胸膜增厚及肺叶 间积液等。近几年来仅上海市区各大医院和专业单位就收治了近千例病人;
南京、 杭州等也发现成批感染者;
更甚者辽宁省某县居民短时间内有600多人发病,上 百人因胸水、胸膜炎而住院。

(七)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该虫的幼虫寄生在非洲巨 螺或圆田螺体内,当人们进食这种受感染的螺后即可发病。幼虫在人体内移行,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 性粒细胞显着升高为特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头痛、头晕、发热、颈 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等。曾报道约99%的患者因为头痛 入院,其次为恶心、呕吐、低或中度发热及颈硬。少数患者可出现面瘫及感觉异 常,如麻木、烧灼感等。严重病例可有瘫痪、嗜睡、昏迷,甚至死亡。该病的死 亡率为0.21%4.9%。2002年8月福建省长乐市某地8名小学生,在水沟里捞取福寿 螺100多只,敲碎后串起来烧烤吃,每人吃15串不等,57天后陆续出现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外周血液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高。同年10月福州市某单位 20人在某酒楼聚餐食用"爆炒美国蜗牛肉”,2天后陆续发病,其中65%出现头痛、 嗜睡、四肢无力和皮肤触痛等症状。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控制措施 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摄入未熟的感染了寄生虫的猪、牛、鱼、虾、 蟹肉等引起。而不良的饮食行为、加工不当、交叉污染等是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 在人群中发病增高的主要原因。为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必须米取有效措施。

(一)政府部门加强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是_项涉及多个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 相关部门应了解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重视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必要 性和迫切性,形成防治工作的政府领导、卫生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 工作机制。

(二)大力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相关部门应通过各 种宣传途径和方式,引导和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卫 生习惯,并对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对健康的危害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并摒弃他们的不良卫生和饮食习惯。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避免提供被寄生虫污染的食品,采购食品时必须 向对方索取检验 (检疫)合格证明,避免采购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原料;
加工食品时必须烧 熟煮透,不用盛过生食品的器皿盛放其他直接入口食品,加工过生食品的刀具及 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四)消费者应避免食用被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的食品,避免进食生的或未 经彻底加热的鱼、虾、蟹、螺;
不吃未经检验合格的肉品;
不吃未洗净的生蔬菜;

不吃生菱、荸荠等水生植物;
不喝生水。此外,不用生的水产品喂饲猫、犬等, 不与宠物亲吻。

作者:姜培珍,施爱珍,朱珍妮 第2篇:关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调查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食物来源和饮食文化的多样化,由食源性 寄生虫病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人数及发病率亦大幅增加,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为了解扬州市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 态度、行为情况,扬州市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10-11月对扬州市职 业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根据专业、年级设置,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扬州 市职业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序号为1的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包括管 理、医学、师范、人文、艺术、机械丁程、经济贸易和电子丁程等8个学院。

1.2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丁作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 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来源及知晓情况,个人及家庭日 常生活行为习惯、饮食喜好及相关态度等。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 采用Z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大学生1114名,其中男生360人(32.3%)、女生754 人(67.7%)。年龄1719岁296人(26.6%)、1921岁708人(63.5%)、2123岁110人(9.9%)。

籍贯为江苏者1103人(99.0%,其中苏南204人、苏中431人、苏北468人),其他 省(市)11人(1.0%,其中北京1人、安徽6人、四川2人、福建2人)。汉族1096人 (98.4%),少数民族18人(1.6%,其中回族11人、苗族3人、维吾尔族1人、满族2 人、藏族1人)。大一年级437人(39.2%)、大二438人(39.3%)、大三239人(21.5%)。

2.2知识知晓情况知道食源性寄生虫病者470人(42.2%);
食源性寄生虫病知 识来源于书本、媒体或网络、卫生知识课者分别为288(25.9%)、365(32.8%)、243 人(21.8%)人,其中来源于2种及以上渠道者249人(22.4%)。知晓食源性寄生虫 病危害者465人(41.7%),其中男生、1719岁年龄组、苏南地区、机械丁程专业大 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知晓率较低。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传播途径者仅3人 (0.3%),知晓上述全部知识者仅2人(0.2%)。

2.3健康行为形成情况饭前洗手者747人(67.1%),不喝生水者1035人 (92.9%),不生吃菱角、荸荠者1005人(90.2%),不吃鱼生粥、生鱼片者1018人 (91.4%)不吃醉虾、醉蟹者1001人(89.9%),不吃烧烤者891(80.0%)不养宠物者357 人(32.0%),正常就餐的地点是学校食堂或家庭者903人(81.1%),家用切菜砧板切生熟食物完全分开者319人(28.6%),不喜直接生食、拌佐料生食或涮腌制肉类者 918人(82.4%),不喜半生不熟或未煮熟食物者1049人(94.2%),不喜欢猎奇(如不 生吞蛇血、蛇胆、生吃蛙肉等食物)者1062人(95.3%)。

除饭前洗手外,男生其余11项健康行为形成率均低于女生(Z2=13.04、 28.54、40.79、24.83、51.76、5.05、34.29、8.93、21.66、39.50、13.72,P均0.05);

不同年龄组在不喝生水、不吃醉虾醉蟹、不吃烧烤、不喜欢吃半生不熟或未煮熟 食物、不喜欢猎奇等方面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44、10.20、 7.30、8.92、13.21,P均0.05),2123岁组形成率相对较低;
不同地区大学生在不 生吃菱角荸荠、不吃烧烤、家用切菜砧板切生熟食物完全分开等健康行为形成率 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27、7.70、11.80,户均0.05),其中苏南地区大 学生不生吃菱角荸荠、不吃烧烤形成率较低,苏北地区大学生家用切菜砧板切生 熟食物完全分开形成率较低。不同专业大学生在饭前洗手、不吃鱼生粥生鱼片、 不吃醉虾醉蟹、不吃烧烤、不养宠物、正常在学校食堂或家庭就餐者、家用切菜 砧板切生熟食物完全分开、不生食腌制肉类、不喜吃半生不熟或未煮熟食物、不 喜猎奇等行为形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51、31.19、24.89、30.67、18.98、 68.92、15.93、33.46、51.89、23.61,P0.05),其中机械丁程专业大学生饭前洗手、 正常就餐地点为学校食堂或家庭、家用切菜砧板切生熟食物完全分开、不生食腌 制肉类、不喜吃半生不熟或未煮熟食物、不喜猎奇等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
人文 专业大学生不吃鱼生粥、生鱼片行为形成率较低;
艺术专业大学生不吃醉虾、醉 蟹,不吃烧烤行为形成率较低;
管理专业大学生家庭不养宠物行为形成率较低。

2.4态度、信念形成情况对存在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食物表示“不会再去吃” 者944人(84.8%),“还想尝一尝”者95人(8.5%)“不知道”者75人(6.7%);
会建议他 人不吃者1037人(93.1%),不会对他人有任何建议者26人(2.3%)、“不知道”者 51(4.6%)人;
打算“改掉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相关特殊喜好或改变生活习惯”者1002 人(89.9%)、“不会放弃特殊喜好或改变生活习惯者”9人(3.5%)“不知道者”73人 (6.6%)。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食物持“不会再去吃”、“建议 他人不要去吃”、“改掉这些特殊喜好或不良生活习惯”态度的形成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21.56、25.81、21.58,/}均0.01),男生正确态度形成率均较低。苏 南、苏中、苏北地区大学生上述3项态度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1.73、 1.23,/^^0.05)。不同专业大学生上述3项态 度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2.61、56.58、49.96,P均0.01),其中机械丁程专业大学生3方面态度形成率均较差。不同年龄大学生“建议他人不要去 吃”的态度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2,尸0.05),其他两项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f=0.12、1.45,户均0.05),其中21~23岁年龄组正确态度形成率较低。

3讨论 食源性寄生虫病过去多见于农村或经济较落后地区,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人以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为时尚,烧、 烤、涮、火锅日益流行,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城市内不断出现。江苏省属东部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20余种人体寄生虫病流行,主要虫种感染率有自南向北逐 步升高的趋势;
扬州市位于苏中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以姜片虫为主,呈散 在分布8。近年来有报道表明,江苏省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呈上升趋势。

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来源于江苏省内不同地区,成长环境、生活习性和饮食 喜好均不同,其中不乏喜好生鲜、猎奇者,即为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高危人群。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虽有一些了解,但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 仅41.7%的学生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0.3%的学生知晓传播途径,0.2%的学 生知晓问卷上的全部知识;
其中女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21~23岁年龄组高于 17~19及19~22岁年龄组,苏中地区高于苏南及苏北地区,艺术系及经贸系高于 其他系,这与朱敬等11的部分调查结果相似。知晓率低可能与被调查大学生获取 相关知识途径单一、大学健康知识课传授内容较少及主观获取不足有关,同时也 说明大学生相关健康教育丁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健康行为形成方面,除“不养宠物”、“家用切菜砧板切生熟食物完全分 开”两项外,其他行为形成率均相对较高,这与2002年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 调查结果一致10。男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低于女生,且有一定数量的男生喜吃 鱼生粥、生鱼片、活虾、醉蟹等生鲜,喜猎奇(生吞蛇血、蛇胆、蛙肉等),这 可能与男女性别差异有关,因此需重点强化对男生的宣传教育及健康促进丁作。

21~23岁年龄组不喝生水、不吃醉虾醉蟹等行为形成率低于17~19及19~21岁年 龄组,可能与大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角色转换后寻求个性化的自我展示有关12, 因此对高年级学生的健康教育丁作也不能放松。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正确态度形成率均较高,可能与大学生受教育程度 较高、对事物有较强识别能力有关;
其中以男性、机械丁程专业及21~23岁年龄 组大学生正确态度形成率较低,不排除与个人价值观、个性化追求有关,但也不 排除与被调查者填表随意性有关。大学生作为一个易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前沿群体,应有针对性地、差别 化地对其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其逐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 饮食、卫生习惯,并通过他们影响家庭及身边其他人员,以提高社会群众的防病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轻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作者:佘国林、陆幸福2,马玉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