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还语文课堂宁静之美
正本清源还语文课堂宁静之美 马玲 在众多公开课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 师语言如诗如歌,教学视频美轮美奂,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欣赏着这样的课堂教学,笔者常常在思考:如果学生读懂一 篇文章就需要教师这样煞费苦心地引导,那么学生在生活中 还能静心阅读吗?语文教学需要的是正本清源,摒弃一切纷 繁复杂的手段,营造学生静恩默读的场,让学生在自然真实 的情境中静静地学、静静地思、静静地悟,让语言文字走进 学生心灵,如同潺潺溪流,静静流淌,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静静默读,潜心会文 有人曾对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奖课例 的部分实录进行统计,发现平均每节课默读的时间只有2-3 分钟。其实,默读是最常态的阅读方式,也是最有利于学生 思考的阅读方式。默读的能力是伴随学生一生的,直接影响 着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默读,在 默读中走进文本,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 乐,让心灵直指文本深处。
二、“非宁静无以致远”——静静思考,质疑解难 我们的课堂上,给予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呢?课堂上, 教师往往关注教学的进度,一再地挤压学生的思考时间。一 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来不及深入思考,就在教师 的催促中匆匆发言。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的“浅层化”,不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 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静静思考、深入思考中提升思维品 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 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浸”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位教师在执教时,这样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浸,在字典中指泡在液体中,而在这 里用来形容花香,你觉得恰当吗?”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 沉默。教师不慌不忙,并不急着抛出答案,又轻轻来了一句:
“静静读读文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你或许会有发现。” 于是,学生静心阅读.教室里一片寂静。经过一段时间的思 考后,学生有的说:用“浸”让人感受到仿佛槐乡每个角落 都有香味;
还有的说:槐乡的四面八方、天上地下都是香味, 槐乡就是一片香海,人在槐乡生活就是浸在香海中了。如果 教师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又怎能有学生精彩而鲜活的语 言?“学而不思则惘!”课堂上当学生学习遇到疑难时,教 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静心思考,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三、“于无声处听惊雷”——静静感悟,曲径探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 神的思考,这将是课堂里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 刻,课堂上应该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这样的寂静,是对 语言文字幽微之处的凝视,是对深刻之处的沉思,是学生思维之花绽放的精彩。正本清源,还语文课堂宁静之美,让学 生在课堂上静静默读,静静思考,静静感悟,让语文课的美 静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