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师德修养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论提高师德修养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目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表现及其危害,进而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角度,以克服 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策略。摘 要:
教师;
职业倦怠;
职业道德素养;
策略。
引言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 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是用来描述 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 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由于当前人才 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教师职业倦 怠现象已十分严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仅会危害教 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专业素质提高和个人的发展,而且会影 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教师职业倦怠 产生的原因,认清其危害性,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的发生,对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会起到很 大的作用。
一、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我国著名教授许燕是这样界定教师倦怠的:教师职业倦 怠是一中在工作的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 作耗尽的感觉。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1.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但理解不够。人们把教师 比喻成"蜡烛"、" 春蚕"、"人梯",把教师的职业誉为"阳光 下最光辉的事业",所有的这一切,其积极的意义在于它对 教师的职业中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形象解读,表达了人们 对教师职业神圣性的理解,对从事该职业的教师高期望值的 表达。但是在传递积极信息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教师应有的 理解和关注。教师在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教书育人的同时, 忽视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忽视了家庭,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仍 不成正比,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没有实现,从而失去做教师 的自豪感、幸福感。
2.学校原因 当下,公共权力已经悄悄地渗透到校园,公权盛行,学 风不浓是诱发职业倦怠的环境因素。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教 育管理,注重行政职别,忽视教师职称,重视行政管理,而 忽视对一线教师的人文关注,待遇有失公平,人为地造成教 师队伍的对立,人际关系不和谐,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 工作情绪、身心健康和成就感。
3.学生原因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招生数量大幅上升,引 起了班级人数的膨胀。而学生的能力、素质日趋降低,学生 往往以个人为中心,学习目标不明,不注重个人良好品德的 塑造,缺乏爱心和责任感,问题学生也随之增多。在教学中,尽管教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实际效果不佳,这让教师难 以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现实的改变,只好降低对工作的 投入,以求心理平衡。这种习得性无助不断得到强化,最终 就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
4.职业原因 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工作压力大,时间长,大多 又是隐形工作,消耗的是八小时之外的时间,随着知识经济 和信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日益提高,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 断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日渐明显;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要教师因材施教,精心培育,因而教 师在其劳动过程中智力、情感和体力的消耗相当大。加之教 师的劳动价值体现的滞后性,这使教师必然要面对成就需要 与成功可能性冲突所带来的压力,也是便出现职业倦怠。
5.教师个人原因 教师个人因素也是诱发职业倦怠最为重要的诱因,不可 忽视。教师的过高期望、过低的师德素养和能力素质、过强 的工作压力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最主要的诱因。责任感与使 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 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 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 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 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1.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一个学生的小小失误,可能成为你大发雷霆的导火索;
一个差生取得可喜的进步,也没能引起你的兴奋和激动;
在 教学中,老教案一遍一遍地重复使用;
在讲台上,大脑一次 一次地出现空白;
讲完课后,内心一阵一阵地感到空虚;
当 学校讨论某项教学改革时,你居然像个局外人,一言不发;
一向健康的你,身无大病却浑身难受-----你出现过这样的 现象吗?如果有,很有可能是职业倦怠在困扰着你。职业倦 怠者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在认知上,无论是知觉、记忆思 维都处于非激活状态,显得迟钝、机械极端,感觉到自己的 知识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感到自己无能和失败,产生自 责;
对待教学上失去往日的热情、甚至厌恶,恐惧教育工作, 即使上课也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教学活动 缺乏创造性,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
对学生会 逐渐失去爱心和耐心,感到学生一无是处,难于相处,对学 生的期望和信心降低,对学生不配合教学等问题不是积极寻 找原因,而是放弃努力;
在情绪情感上,产生去人性化的倾 向,对于挫折、失利、身体不适等体验强烈,容易产生消极 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取而代之的 是冷嘲热讽。
2.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仅会危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 专业素质提高和个人的发展,而且会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师而言,会导致生理、认知、情绪 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并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和生理疾病, 激化人际矛盾,降低生活质量;
对教学而言,教师对教学工 作产生厌倦情绪,教学上无心投入、敷衍了事、创造性降低, 也影响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甚至 发生冲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直接导致教学品质的低劣 化;
对学校而言,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职业道德缺乏、 师资流失现象严重等不良后果,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对 学生而言,教师的不良心理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 发展,使学生难以获得全面发展;
对社会而言,职业倦怠具 有高度的传染性,很容易将这种职业倦怠感传递给学生,通 过学生在校的集体生活及工作后的社会活动,将此症进一步 蔓延、扩大,最终成为全社会的"通病",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三、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思考 一位著名教授指出:"职业倦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职业 病",在教育界蔓延,成为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的潜在威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需要标本兼治。
纵观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可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两种,客观原因是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外因,作为一名教师 无力改变;
而主观原因则是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内因,从事 物发展的的历程来看,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教师个人如能加 强主观世界改造,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完全可 以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这一问题。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正确的社会价值 取向。教师个人社会价值取向来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 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一种高尚的事业,并为这一事业奋斗一 生也无怨无悔。教师一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不会迷失人 生方向,就能正确地面对教育实践中的困难和挫折,正确地 面对金钱和权利,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全身心地投身于教 育事业。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 向。教师的价值,体现于为教育事业不懈奋斗之中。教师只 有具备了正确价值观,才能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 的关系。教师不能选择教育对象,不能歧视学生,只能把光 明与温暖带给他们。而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 是一个教师避免职业倦怠的思想基础。
2.树立至上的爱生观和奉献观 "爱生"、"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教师职业 道德的永恒主题,也是正确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它表现为教 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爱生"、" 奉献"意味着教师不期待"收支平衡",意味着教师不期待"立 竿见影",意味着教师不期待"掌声、鲜花",只意味着教师 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奉献。这种对学生的关爱是博 大的,因为不求回报;
对教育事业的奉献是无私的,因为不 求索取,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 前不气馁。这样的教师因问心无愧、心地坦荡而体验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正是抵制职业倦怠的最好的药方。
3.树立崇高的职业观和理想观 教师的崇高的职业理想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历史使命、教 育事业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的热爱, 教师的职业理想既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又是师 德的核心内容。一个拥有崇高职业理想的教师,一定是忠于 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就可以正确面对 和处理教育大环境的不利的诱因,正确看待社会舆论及社会 评价,坚定教育信念,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以极大的 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实践证明,教师只要树立崇高的 职业观和理想观,就可以饱满的热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 度的社会责任感,兢兢业业从事教育事业。缺乏职业理想的 教师,在教学中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丧失斗 志,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4.树立高尚的师德观和修养观 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来看,教师的职业道 德修养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因素,教师的健康的心理是师德修 养的内在的基础。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培养教 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应当看到,职业倦怠已经成 为破坏教师职业道德的隐患,可见,教师的健康的心理,既 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准的需要,同时又是克服职业倦怠的需要。
所以,教师要自觉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客观地评价自我, 期望值不宜过大;
要善于交往,改善教育人际关系,要严于律己,竭诚相见;
主动调控情绪,逐步做到从容地应对生活 中各种不良的刺激;
要学会科学用脑,强身健体等。通过以 上的方法,可以使教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可以 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 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阻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自身 应当高度重视,注重提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拯救自我的 "上帝,就可以有效的克服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王涛.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 2005(9) [2]张玲.近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师 大学报,2006(9) [3]焦其文.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