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学习者如何演绎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的教学]

浅谈民族声乐学习者如何演绎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的教学

浅谈民族声乐学习者如何演绎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的教学 现代声乐作品逐渐形成了一种京剧与歌曲相结合的 新的歌曲风格——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成为民族声乐 学习者的必学种类,如何去演唱好这类作品是我们面临的问 题。

一、对民族声乐学习者的释义 在许多有关民族声乐的论述中,对民族声乐有广义和狭 义两种理解,前者是指包括我国传统的戏曲、说唱、民歌的 演唱以及由民歌改编或新创作的民族化的演唱。而后者是指 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的方法的同时,吸收和借鉴美 声唱法的优点所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艺 术性的一种唱法。本文所指民族声乐学习者是在我国的各大 院校声乐系学习的学生,一般所接受的是上述狭义的民族声 乐训练。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所提的“声”“情”“字”“味” “表”“养”“象”七字标准,也是对这一理解的精准概括。

二、关于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的定义 有的人把京剧与歌曲的演唱特点相结合的声乐作品形 式称之为“戏歌”或“京歌儿”。但是本人认为这一说法概 念模糊,不能突出表现本文所研究对象。本文所说的京剧风 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是指在借鉴传统京剧艺术的音乐元素为 民族声乐所创作的声乐作品形式。

下面由七字标准出发以京剧唱腔《卜算子·咏梅》为例 [下面简称《咏梅》],结合自身演唱的经验,做深入探讨。三、对《咏梅》的分析 (一)养——“唱曲宜有曲情” (二)字——字有三绝:字清为一绝 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京剧都很重视“字”。就汉语来说, 二者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在语言上都要求咬字要 正、吐字要清、归韵要准。咬字要正是指要咬住字头(也就 是声母),找好每个字头在口腔里的着力点,要咬得干脆利 落,不要太死,也不要太松,有一个比喻说得好,咬字像猫 叼老鼠,“叼”字很形象地体现了咬字力度的大小。吐字要 清、归韵要准是指唱清母音,保持口型不变,然后归韵。例 如“关”字,g是声母(即字头),u是母音,要保持口型不 变,到an上再归韵。

戏曲在唱词方面十分讲究,一般都是采用韵律极强的韵 文(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母相同的字),使得声调上 具有统一性、协调性,语言美感突出,音乐性强,更适合演 唱。常常一字多音,这些音拖多长,母音就得唱多长,最后 归韵。也就是老师常会说的“哼住”。民族声乐中母音的演 唱则要短得多,常常咬完字就归韵,母音不是太明显。《咏 梅》这首作品,本是由诗配以京剧的西皮腔创作而成。在韵 律上很是讲究,每一个字的字音字调都需要仔细研读,找准 每一个字头在口腔里的着力点,再将两个字合成一个字读, 慢读,快读,反复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字头、字腹 (两个字的过渡),字尾都要在一条线上,要让人觉得似乎有字头字尾的音的感觉却又听不到具体的字。

(三)声——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四)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的表达,是歌唱的本意所在,无论是戏曲还是歌曲 都需要演唱者深入了解曲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 将自己化身为曲中人物,加上精湛的演唱技巧,才有可能演 唱好作品。歌曲在情感的表达方面一般较单一,以抒情或叙 事为主,很少有大的戏剧性的冲突。戏曲的情感变换则跌宕 起伏,在音乐形式上表现为板式的变化。对于演唱京剧风格 的声乐作品来说,它不仅是节拍速度变化的标志,也是对演 唱者情感变化的提示。《咏梅》全曲采用西皮腔调风格,基 调是坚定乐观的,具体来说也是随板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例如:
第一段 上句:(散板)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快板)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下句:(快板拖腔)犹有花枝俏 上句前两句运用的是摇板,是散板的一种,是宽唱紧伴 的结合,在情绪上展示了共产党人像梅花一样沉着冷静地面 对风雪的考验。后两句运用快板节奏以坚定激动的情绪表现 共产党人顶住逆流,屹然挺立的状态,下句运用快板拖腔, 自信从容且坚定不移的情绪将全曲推上一个高潮,“俏”字 的拖腔虽然比前面慢了一倍,可情绪上的铿锵有力,足以体 现共产党人的铮铮傲骨。(五)味——京腔京“韵”自多情 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最难唱的就是这个韵味,京味,也 是这类作品出彩点睛的重中之重。韵味是一个演唱者透过自 身的所见所闻所感,变为心中所念所想,再化作口中所唱的 一个由心灵到肉体的消化、再创造、演绎的过程,是每个歌 唱者浓郁的个性化所在。它不仅体现在上述美化的语言、优 美的声音、真切的感情上,还体现在色彩的变化,多种表现 方法和技巧的行腔上的运用,更体现在对抑扬顿挫、轻重缓 急的处理,断与连、刚与柔及气口安排等。如戏曲中有“弹 性拍值”,是指在乐谱拍值和速度规定下灵活多变地去演唱, 像民间的音乐家们在刚学习吹管子的时候先要按死谱去吹, 学好了就要即兴加“味儿”,让死谱“活”起来,同一首乐 曲,个人所加的“味儿”也不尽相同。歌唱也是一样,在规 定的节拍里,“随心所欲”地演唱,可以提升音乐的神韵。

例如,《咏梅》的第一段中第一个字“风”的倚音要唱 得短促自然,气息平稳;
“雨”字的颤音可运用“弹性拍值”, 在感觉上要拉长,气息由弱到强,音的颤动由疏到密的,停 在主音上再托出“送”字,之后在情绪不变的基础上不留痕 迹换气,强收“春归”两字。

再如快板部分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 句要唱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需要强调的是“俏”字上的 拖腔,节奏上慢了一倍,强弱上要由弱及强,刚柔并济,既 不张扬,又展现了自信,使得京剧韵味更加浓郁。(六)表——手眼声法步 表演是要求视听结合的艺术,只是演唱好作品还远远不 够,需要形体表演配合。许多民族声乐学习者在演唱时常有 眼睛呆滞、面部表情狰狞、身体乱晃、手臂乱舞的现象。而 京剧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民族声乐学习者也要在这些 方面下功夫,做到适度、简练、优美,并融入到作品当中, 使得神形兼备。

(七)象 好的台风和气质是演唱者经过无数次登台表演的锻炼、 摸索、积累才能逐渐形成。

在演唱时,“声”“情”“字”“味”“表”“养”“象” 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绝不可能独立存在。

四、唱好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意义 (一)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出现得越来越多,已成为一 个新的声乐形式,顺应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要求和中华民族的 文化特点,丰富了专业声乐作品的内容,突出了民族声乐的 特色,提高了民族声乐的演唱和表现方法。

(二)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是我国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下 产生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民族艺术。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的出 现是对民族声乐学习者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寻找其平衡点 去唱好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对民族声乐学习者在发声方法 的灵活应用上、吐字咬字准确上、情感的把握上、表情动作 方面、艺术修养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三)民族声乐根值在我国传统声乐之中既是自身发 展的需要,也是传统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我国戏曲 艺术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几百年,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 艺术,是中华民族悠久且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体 现。在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传统的戏曲艺术已渐渐有些 衰落。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风格单一、千人一面 的状况,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是二者相互补充的方式 之一,既可以使戏曲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又可以使民族声乐 演唱在保持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的基础上 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玄龄.声响年华.中华书局. [2]杜亚雄,秦德祥.中国乐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傅惜华编.中国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人民音乐出 版社. [4]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