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的成语【简短的成语典故与解释】

简短的成语典故与解释

简短的成语典故与解释 简短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篇一:危如累卵的故事 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 台。他怕臣子们反对,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来规劝。荀息知道以后,跑去见灵公。

灵公为了防止他的规劝和阻止,就叫人准备弓箭,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立刻把 他射死。这时,荀息明知道情势紧张,仍故作轻松的说:“大王!我学到了一种好 玩的小技艺,特地进宫来表演给大王看!”灵公一听,就立刻撤了弓箭。荀息便认 真的把九颗棋子堆起来,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的加上去。旁边的人都害怕的屏 住呼吸,而灵公自己也惊慌的说:“危险!危险!”荀息慢条斯理的说:“这有什么危 险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呢!”灵公禁不住的问:“快说给我听听。”这时,荀息直起 了身子,沉痛的说:“为了建造高台,弄得国库空虚,邻国将要侵略我们,这样 下去,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灵公这才醒悟,立即下令停止造台。

【解释】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 可能。

简短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篇二:当头棒喝的故事 黄檗[bò]禅师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个叫临 济,临济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向禅师请教。

禅师不回答他的话,就突然拿起了一根棍子,朝临济的头上打下去, 把临济弄得莫名其妙。临济被打了之后,虽然很痛,还是忍痛的问,黄檗禅师见 他再问,又是一棒打下去;这样一直三问三打,临济只好停止请教,自己专心研 究,后来终于明白佛法的奥妙,参证了黄檗禅师的宗旨。

以后,临济和他的师父禅师讲佛法的时候,总是机锋敏捷,这时,他 对佛法的奥妙,已研究到和黄檗禅师是一样的高深了。当时,喜好研究佛法的人 都向他们请教,但黄檗禅师一样拿起棍子朝那些人的头打下去,而临济还在一旁 吆喝助威;他们用这种奇怪的方法,点醒了不少人。因此,后人对于这种警醒人 们迷误的行为,说是“当头棒喝”。

因为黄檗禅师和临济研究的是佛教里面的禅宗,禅宗主张顿悟,因此,他们想出许多法子,来点醒世人,“当头棒喝”就是其中的一种。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 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 或警告。

简短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篇三:市道之交的故事 秦赵长平之战爆发了。赵惠文王的儿子赵孝成王拜廉颇为帅,让他带 着20万精兵到长平去迎战秦军。他到长平后,从战情的实际出发,采用了“坚壁 持久”之策,眼看拖得远离本土的秦军已溃不成军。可就在这时赵孝成王中了秦 国的“反间”之计,改用赵括为将,廉颇被罢了“官”。被罢了官的廉颇回到了邯郸。

这时候,拜访和奉承的人一个也不见来了。那些朝臣显贵不来,就是 文人贤士也不见来登门。廉颇府上的大门不仅夜间关着,白天也不见开了。因赵 括只会“纸上谈兵”,长平大败,一夜之间,秦国坑杀赵国40多万。这场战役结束 之后不久,燕国的相国栗腹认为: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长平,他们的孤幼尚 未长大,很可以发兵去攻打。燕王采纳了栗腹的计谋,举兵攻赵。

赵孝成王又起用廉颇为将,带兵去迎击燕军,在高地一带摆开了战场。

廉颇不愧为名将,高地一仗打得很好,不仅把燕兵打得溃不成军,而且还杀死了 燕国相国栗腹。又乘胜进兵,围攻燕国都城。结果,燕国提出以割五座城给赵国, 作为求和的条件,赵军才答应退兵。这一仗结束后,赵孝成王把尉文邑封给廉颇, 号称“信平君”,并又使廉颇代行相国的职务。廉颇的声望又高了起来。这样一来, 那些因廉颇被免职而不再登门的拜访和奉承的人,又陆陆续续登门拜访和奉承来 了…… 廉颇是个正直的人,很看不惯这些人的市侩作风。于是,见那些人又 找上门来,便下了逐客令。他说:“喂!诸位,你们还是请回去吧!”这时候,有一 个客人站出来对廉颇说:“廉将军,你得势时,我们来追随你;失势时,我们就离 去。天下人以利害相交往,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与发火呢”“唉!”廉颇没 什么好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解释】作宾语、定语;指势利小人的交往 简短的成语典故与解释篇四:克勤克俭的故事古时候,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洪水经常泛滥成灾。人们苦于水患,热 切希望加以治理。

尧帝时,鲧[gǔn]受尧的委派负责治水,九年不成。

舜帝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鲧的儿子——禹。禹深知人民的疾苦,他 欣然接受了任务,当时虽然他刚刚结婚才四天,但他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踏 上了治理水害的征途。

禹认真地察看了地形,吸收了前人失败的教训,废弃了过去一贯采取 的堵塞方针,采用了疏导的办法。他日夜辛劳地带领着百姓疏通河道,开渠作坝, 把河水引入大海。

在长达十三年的艰苦岁月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口,都没进 去看一下,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同甘共苦,最后,终于治服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见他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自己的职位让 给禹,他对禹说:“大禹啊,你是一个最贤能的人,既能勤劳地治国,又能节俭 地持家,是能够担当得起这个职位的。” 在舜的再三坚持下,禹便接替了舜的职位,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

【解释】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