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幼儿环境教育分析
游戏与幼儿环境教育分析 日益频发的环境灾难一次次给人类敲响警钟,促使各国 政府不得不反思已有的生存模式,开始广泛重视环境问题, 试图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成为21世纪的核心教育问题,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 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环境意识的形成奠定坚 实的基础。但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过 程中,不能单纯而生硬的给儿童灌输关于环境的知识,而是 要把环境教育置于日常游戏和玩耍中,在这种愉悦的身心体 验中让儿童感悟生命和自然的关系,激发儿童的环境意识。一、进行幼儿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6岁的儿童处于“天真 的自我中心”阶段,所谓“自我中心”,是指这一阶段儿童 的情感和认知都只关注自我,以自我需要和兴趣为中心,思 维刻板,认为每个人的情绪情感都和自己一样,自己就是绝 对真理。但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实验对象是西方儿童, 在我国儿童身上并不一定适用,根据学者的研究结果得知, 我国4~6岁的儿童已经开始逐步处于“去自我中心化”的关 键时期,儿童开始学习把自我主体与外界客体区分开来,学 着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相协调,开始思考和感受他人 的情绪情感。这一阶段是儿童学会高水平移情的敏感期, “移情”即个体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感的情绪反应,是对他人 内在状态的认知觉察。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很弱,需要依靠成人的正确引导和疏通,因此,这一时期是 儿童情绪情感、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儿童在此阶 段对大自然的移情水平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极有可能会发 生两种情况:一是产生同情疲惫,表现为对大自然的冷漠对 待;
二是产生交往恐惧,表现为对待恐惧,害怕小动物。因 此,儿童在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是培养并巩固其热爱大自然的 天性,对美妙的大自然的感悟力,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明确生 命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也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性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民教育的基础,要求培养儿童“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 然,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进行幼儿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 游戏是一种自由的、随意的,可以给儿童带来轻松愉悦 感受的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 区”理论,他认为“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 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满足的愿望的时候,就产生 了游戏,游戏的实质是情感的满足,儿童在游戏中表现高出 了他们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 区。”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源于儿童内 心精神世界的需要,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因 此,游戏是儿童的内部机制,是自愿和自我需要的活动。对 于儿童而言,游戏就是工作,游戏使儿童可以有机会接触和 探索所处的环境,他们会尝试扮演角色,练习从四周环境中观察到一些工作内容和技巧,从而发展其认识周围世界,与 别人交往,表达和控制情绪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儿童进 行环境教育,最恰当的方式就是把环境教育的内容融于儿童 游戏中。在游戏和玩耍过程中,儿童可以直接参与到自然中, 通过触摸、观察、倾听等各种感官体验直观地认识大自然, 儿童的环境教育主要在以下几种游戏中进行:1.角色游戏:
在此类游戏中,儿童可以尝试扮演着各种角色,比如说动物 饲养员、园丁、宠物医生甚至环卫工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 儿童亲身经历不同职业在工作中肩负的职责,在接触动植物 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亲近不同的生命。2.扮演游戏:在此 类游戏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儿童在拟人化的场景中扮演各种 动植物,模仿动植物的行为和状态,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 通过生动的扮演可以对动植物本来固有的习性更加了解,从 而提升儿童对动植物的喜爱度。3.结构游戏:所谓结构游戏, 就是类似搭积木的游戏,给儿童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材料,让 儿童通过想象对自己心目中的微型城市、社区、马路、商店 进行设计布局,在整个构建过程中加强儿童对于人类居住空 间的了解。在这种互动中,儿童可以思考怎样的居住环境更 加合理,人类居住在怎样环境中会更舒服,学会欣赏自然美。
4.户外游戏:可以组织儿童到公园等植物繁茂的户外环境中, 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森林探宝游戏”,让儿童去寻找事 先藏在林中的动植物模型,在探寻的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学到 一些关于动物伪装术的知识,体会到生态系统的奥妙。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类似“闭眼倾听”、“自然界的声音”等一 系列游戏,儿童通过触、嗅、听、尝的感官活动观察各种动 植物,倾听飞禽鸟兽的歌唱,呼吸新鲜的空气,在愉悦的氛 围中学会用心灵感悟大自然。户外游戏可以让儿童置身于环 境中,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从而激发起其对大自然浓 烈的兴趣。5.智力游戏:可以设计一些卡片游戏和竞猜游戏, 让学生通过竞猜的形式认识不同的动植物,或者把不同的物 种分类,或者归类食物链等游戏,学习到具体的环境知识, 对生物多样性和再生、非再生资源等知识产生初步认识。
三、在游戏中进行幼儿环境教育的原则 1.在环境中教育。4~6岁的幼儿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儿童内部映像的形成都是建立在感知 动作的基础上,儿童对他感知到的事物形成概念,随之促进 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针对幼儿的这些身心特点,在幼儿的 环境教育中,就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机会去接触自然界中的 生命,幼儿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建造小小的生态园, 种植植物、饲养动物,或者布置绿色教室,方便幼儿在事实 生态环境中进行假装活动,加深直观体验,有效地进行渗透 式的环境教育。只有让孩子回归于自然,在自然中游戏和玩 耍,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建立和发展儿童热爱自然的天性, 经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 热爱之情。2.教师的适时干预。仅仅设计有关环境的游戏让 儿童参与并不是环境教育,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还没有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够对外界事物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就需要教师 的干预,帮助幼儿形成环境意识。但是教师在干预时需要注 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干预应该是适时的,在幼儿进行 游戏时,教师应该选择恰当时机对幼儿进行引导,由于这一 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语言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 利用语言暗示的方式点拨启发儿童,引导儿童的思维和行为 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整个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其次, 教师应该教会幼儿选择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在游戏开始 前,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意愿以及其性格特征分配游戏角色, 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了解儿童对于游戏 角色的态度,并且保证幼儿能有轮流扮演角色的机会。最后, 在儿童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在尽量不打扰儿童做游戏的自 然状态下,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动作以及其对待事物的情 感态度,对良好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让儿童体会到心理 的满足,得到积极的发展,对错误的行为及时纠正,扼杀在 萌芽中。环境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公民教育,通过教育的途径,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从而从根本上保 护和改善环境,解决环境问题,成为有利于全人类健康生存 与发展的合格公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启蒙教育的 幼儿教育,对个体性格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 加强对幼儿环境意识的启蒙,教会幼儿基本的环境常识,培 养其对生命万物的热爱之情,增强其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使命感,发扬其喜爱大自然的天性,有助于个体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