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论述
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论述 摘要:体育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 教学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必要且重要的核心内容。从现 阶段的教育一般性目的来看,小学体育课程的存在主要旨在 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通过发展其体育综合素质 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教育目的。从体育教学的发 展趋势上看,小学体育的教学意义逐步从单纯性锻炼身体为 教学中心发展到以社会综合文化素质为最终目标,为新时期 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主体基础。本文主要以小学体育的德 育渗透教育为中心,通过分析德育与体育的具体含义与联系, 尝试提出几方面在小学体育中完成德育目的的策略与建议。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育 1.前言 体育不仅是一种以人类身体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同 时也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体系。在小学教育中 开展体育课程既为了通过体育活动的指导与训练达到增强 小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也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 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其和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1 -2]。但从具体教学实践上看,目前多数教师未能充分认 识体育教学实践的综合性,在德育渗透教育方面的认知水平 仍有待加强。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体育与 德育的渗透教育做出如下分析,望广大教师指正。
2.德育与体育德育即我们常说的道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 重要内容。学校的德育具有具体性与抽象性、隐性与显性为 一体的综合性特征,对教师的教学领悟水平要求较高。学校 德育旨在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社会品德、 日常生活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发 展规律与需求的健全人格与品德。德育的教学方式包括直接 教育与间接教育;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德育的直接教育资源 较为有限,部分学校甚至不针对品德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导 致小学德育发展的畸形与缺失。然而,德育作为塑造学生和 谐人格的必要环节,应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过 程;这就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师在充分领悟德育重要性、目的、 内容、方式以及成效评价等方面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德育的策 略与实践。体育是通过身体实践活动开展的以各项目的为指 向性的教育活动,包括体育、竞技体育以及身体娱乐三个主 要部分。其中,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而展开的教育,包括学 生速度、体能、力量等身体素质教育以及走、跑、跳、攀登 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育。竞技体育主要指以各种单位为 分类的运动竞赛,通过体育活动的成绩竞争获得身心素质的 全面发展。身体娱乐是体育社会化以及生活化的重要内容, 身体娱乐水平的高低反映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发展 进程,是构成健康、和谐社会的基础实践。小学体育是学生 综合身体素质的塑造阶段,教师必须以该阶段学生的身体发 育特征为科学依据,并通过采取各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成效,从而促进小学生体质的健康、全面发 展。德育与体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二者之间 同样存在着密切联系。首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德育具 备基础可能性。体育作为以个人、集体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 的学科,其在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认知、对体育活动的了 解以及对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体育规则、品德人格等方面 的意识均存在德育实施的可能性。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所 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受体 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素影响。可见,将德育渗透于 体育教学中,存在各环节高度契合的可能性。另外,在体育 教学活动中发展德育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处 于身体以及心理塑造的启蒙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以及不稳 定性;而体育作为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侵略、爆 发以及一定程度危险特征,若缺乏足够的心理引导以及规则 控制,则容易出现消极的教学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 建立。总而言之,小学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阶 段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方向与热门论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的重要保障。
3.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完成德育的渗透教育 3.1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模式与策略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元素,其关键在 于重新审视体育教学的模式与策略[3]。从体育教学的过 程上看,要完成德育元素的渗透教育,教师可从学生内在个体体验、集体意识领悟以及创造性活动发展三方面入手优化 教学模式与策略。3.1.1以“关注内在”为主的个人体验 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是塑造学生基本身体活动、简单体育技能 的重要环节,为小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完善提供科学 指导以及评价;教师要在该过程中完成德育的渗透目的,必 须首先尊重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规律,并以 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日常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采用以“关注内在”为主的个人体验教学模式;
通过促进学生对自身身体活动的了解与体验意识的发展,从 而实现自我遵守、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人格素质 教育目的。“关注内在”,首先要求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合 理设计课程环节,尽可能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以及自我体验完 成体育活动的细节内化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在 开展“关注内在”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结合情境教学、合 作教学以及观察教学、评价教学等常用的策略,并以有目的、 有计划的科学引导促使学生从活动学习中获得更高水平的 自我关注。另外,教师应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帮助学生进行身 体素质发展的评价,其中包括评价与自我评价;在学生个人 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合理、幽默、符合学生兴趣 的语言或活动方式,以提高“关注内在”教学评价的真实性 与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学生“跳远”的体育基本技能教学 过程中,应以“关注内在”的个人体验模式完成相关的动作 技能教学。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体育基本活动水平进行观察、调查以及评测,保证教学设计尽可能符合学生的体能发 展水平以及规律;其中,评测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弹跳能力、 耐力以及灵敏度、爆发性等,并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体现。
其次,向学生展示跳远的发展历史以及竞技赛事等视频资料, 使学生从形象、完整的角度认识跳远活动;教师在理论课堂 上使用幽默风趣的形式对跳远的动作进行剖析,并解释每个 动作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另外,在实践和练习环节, 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法等模式开展“个体内在式”教学活动, 使学生首先在组内进行跳远练习,并让同伴对其动作进行观 察与评价;使每组学生进行顺序跳远,并在每次练习前进行 动作重述,令其动作的施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导向性,以提高 学生对自身动作的关注程度。最后,教师针对每组学生的动 作规范性进行详细评价与指导,并开展二次小组练习,直至 所有学生能达到跳远的基本技能要求。提高对学生个体体育 动作技能的内在关注水平,有助于实现教学的详细性和有效 性。3.1.2以“兼顾集体”为主的合作意识教育策略在小 学体育中实行德育,除了应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水平, 并以此为基础培养起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关注的思维习惯、价 值观;还应从体育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出发,从促进学生 的体育精神以及团队意识。对此,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 中应以“兼顾集体“为主,开展合作意识教育活动。合作意 识是体育文化的重要道德品质,其不仅指体育参与者在活动 过程中以体育团体荣誉与利益为首要目标,更指通过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对待合作的一般性价值观;可见,德育之于 体育最终在于促进学生由体育精神而逐步建立起社会意识。
小学生多处于权威服从性以及同伴随同性阶段,渴望规则、 任务以及友好的交际关系,因此,利用体育教学契机发展学 生的分工合作、友好和谐意识,是体育教师在德育阶段的关 键目标。例如,为培养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审视全局 的合作意识,教师可再体育课程中开展团队性质的综合趣味 性竞赛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依据应以学 生的身体素质为依据,避免组间差异化过大的情况;其次, 开展“小组探险”活动,令每组学生完成一系列由各类体育 基础活动组成的任务,如“单脚跳接力”、“短跑接力”、 “乒乓球拍运球”等,并计算每组学生各个环节的用时以及 总花费时间;另外,教师针对每组学生的合作分工情况进行 观察和评价,尽可能以肯定评价为主,以积极的语言方式激 励学生的团体意识以及自信,使其能通过团队合作认识自身 价值,从而完成学生身体素质教学任务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任务。3.1.3从“组织与创造”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水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发展还在于培养学生在体育 活动实践中组织与创造的意识与能力。组织能力指学生在面 临困难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时所能做出的积极反应以及执 行水平,是评价学生社会价值观以及个人素质魅力的重要指 标;创造意识是学生组织能力的延伸与发展,是学生在寻求 解决问题方法时所进行的旧思维突破、新思维建立的必要素质,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因此,从“组织 与创造”出发,发展小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水平成为进一步 促进学生高层次社会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小 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技能教学的契机,通过采用有效 策略为学生提供组织与创造的有效平台。例如,在完成学生 某项体育技能的基础教学后,为促进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以及应用水平的发展,教师可以体育基本活动为以及进行 “困难设置”。首先,教师应对问题以及困难情境进行科学 设计,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其随机两两进行握手, 形成无规律的圆圈复杂网络络,并不允许松手;各组学生在 不放手的情况下进行思考,通过跨越、交换位置、转身等动 作解开该复杂网络;观察并计算每组学生所用时间,并对其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记录与评价。通过游戏设计不仅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以及分工合作精神,同时也是发 展学生创造性体育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3.2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具体方法 在适当的时机采取科学的体育教学策略,是实施德育渗 透教育的核心;而在德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更应注意具体 方法的采用,从细节出发保证德育联合体育的发展有效性。
笔者认为,有助于德育目标实现的体育教学具体方法可包括 规则明定法、感同身受法、亲身实践法以及讨论反省法。首 先,规则明定法是首要的、基础的体育联合德育的具体方法, 通过教师的权威性规则规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语言、行为以及思维发展方向;其次,感同身受法主要指教师通过向学生 展示体育活动的技能与道德情境,使其能产生设身处地的同 类感受,从而以科学引导实现德育目的;另外,亲身实践法 在于组织学生以模仿、练习、创造等形式完成理论转换成实 践的学习任务,并从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素质进行一 定的引导与纠正;讨论反省法是最终完成德育任务的必要环 节,指教师通过使学生就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于同伴与自身的 表现进行评价,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完 成人格塑造与道德品质建立的重要途径。可见,教师不仅要 完成科学的体育联合德育教学设计,同时也应从细节入手, 以有效、合理的具体教学方法提升德育效果。
4.德育于体育在小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趋势 从上文可知,将德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可对小学生 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集体主义 思想的提升,如在进行体育竞赛的过程中,通过对能力存在 一定差异的学生进行整合,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竞赛,可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德育精 神的引导下,学生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可有效转化 为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对于学生受挫能力的锻炼具有着重 要的意义;最后,在部分对于学生意志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 当中,学生的意志力与忍耐心均面临着较高的挑战,在这种 情况下,通过德育的渗透,可使学生的意志与信念得到更好 的锻炼,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坚韧的意志与顽强的体育精神。总而言之,德育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的提高,也可使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契机,对于学生综 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当前我国德育教育 现状而谈,侧重点仍偏向于个体对于集体与社会的适应性, 在针对学生个性启发等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我 国教育事业与国际的逐渐接轨,存在的短板也正逐渐得到不 断的改进,德育与体育的渗透仍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是一项可对 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工作,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实现 小学体育与德育的进一步渗透,便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 度对学生的各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现阶段的教 学理念、教学目的对其做出进一步深化,最后落实到实际教 学工作当中,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燕丽.刍议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 学周刊,2013(34):162-163. [2]李传安.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当代体育科技,2013(27):54-55. [3]韩丽娜.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J]. 才智,2015(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