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案
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案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 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有宁鸿彬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 四式导读教学法”和魏书生的“学导式教学法”等。语文课程是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 键阶段,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都具有 重要的影响。基于目前已有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初中语文的特点和 学生的实际,笔者探索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订思维培养计划 语文课程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知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制订思 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计划。
第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目标。例 如,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缩写、扩 写和改写等思维能力;
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的联想 与想象,转换文章表达方式等能力。第二,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思维能力培养目标、 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三,在教 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同一种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情 境下进行训练。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春》一课时让学生想象“小草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境,并说说“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在教 学诗歌《次北固山下》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想象“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的情境,尝试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象;
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初中 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盛夏的夜晚,当你仰望晴朗的天空,会看到怎样美 丽的景象会想到什么并要求学生以“夜空”为主题,展开想象,完成作文训练;
等 等。一系列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力的培 养。第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监控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 最后调整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探索了“单元整体教学”,即在研读课标、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监控整个教学及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思维 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三单元为例,教师设置“四季” 专题,将课文与学校配套的阅读书目相结合,选取了与“四季”相关的8篇课文和5 首诗歌;
“四季”专题分为单元导读、基础巩固、美文赏析及写作训练四个部分。
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中的能 力。在单元导读的基础上,初中学生阅读了大量与“四季”相关的文章和诗歌,积 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单元整 体教学”实现了知识教学和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 容和方法,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迁移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效地培养了 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二、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是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营 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并总结了情境教 学的五种操作要素。从她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语文思维能 力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需要做到: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地 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 次,积极地对待学生的提问。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善于发现学生提问中 思维的“闪光点”。第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第一,风筝是写实的, 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矛盾昵第二,文中用“嫌恶”说明了什 么?是否能换成“讨厌”昵?在第一个问题(低认知问题的基础上,第二个问题将 “嫌恶”和“讨厌”进行了比较,可以进一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我”对于风筝极其厌 恶的态度。
三、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培养也必须贯穿在这一过程中,并力争让学生理解语文的思维方法。语文思维的方法很多,包 括观察、分析与综合、比喻、联想与想象、臻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
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观察方法和联想与想象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常见的语文观察方法是顺序观察和对比 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思维课”的教学模式中,提倡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 中观察”,有效地将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 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
教学中将这些文章作为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例如,七年级有一项名为“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一 项为观察月球运行情况。在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或顺序让 学生观察月球,总结观察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比观察是指通过对比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 一种思维教学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 可以让学生将何其芳的《秋天》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进行比较阅读,通 过对比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何其芳 笔下的秋景和狄金森笔下的“晨曦”、“毛栗”、“浆果”等景象,都抒发了作者对秋 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此人此事此物联想到彼人彼事彼物的一种思维,想象是人脑对已 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的方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引导 学生体会诗歌中奇妙的联想和想象。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把街灯比作 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进而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用轻快流利的笔调描绘天上 的街市,并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又如,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渔夫在清凉 的秋晨里洒下了渔网,打捞上了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下面两句写 到‘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你能想象一下渔夫在回家的路上会 做什么吗?”《秋天》是何其芳的代表作,在这些生动鲜明的画面中,渔夫悠闲 划桨的一幕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这个环节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
四、设计系列性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 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理解能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 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设计系列性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联 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开展系统的、全面的思维活动。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 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 行。第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摒弃死记 硬背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在初中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展开问题研究或小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 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课堂作业、调查报告或撰写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学习者对知识和方法的迁 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教师要帮助 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能力。例如,在《风筝》 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从鲁迅的自我解剖精神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又可以从教育的悲哀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教师要反对教 学教条化,将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在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很 大的差异,并且从八年级开始差异逐渐拉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做 到:第一,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第二,限定学生做题和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在《钱塘湖 春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联想与想象,描述钱塘 湖上的春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 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就要有 效地引导学生质疑,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权威的勇 气,鼓励学生发现真理。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智力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时,要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切忌人云亦云;
教师要 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遇事能够独立思考,具有独特的见解。
五、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 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 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情境,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积极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 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8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首次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近几十年来, 元认知理论对教育实践和思维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教学 反思和学生的学习反思。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堂三 分钟,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进而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 型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总结、思考解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 (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 气质和性格等。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可 见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 别重视对于学生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在作 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学生作文优秀的地方,从结构、情感、描写、立意选 材等角度分析他们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 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索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作者:胡玮玮,李继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邮编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