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研究|休闲体育和体育教育

休闲体育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休闲体育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摘要:休闲体育环境下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可以进行优化 调整,其倾向点可以集中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上,而相应的学 习氛围与学习环境都会有所改善。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应当重 视体育健身与娱乐性的课程需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为良好 的学习氛围。依托休闲体育的教育宗旨,提出发展高校休闲 体育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升高校体育教育的普适度与休 闲性,进而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提高体育教育成效。

关键词:休闲体育;
高校教育;
教学改革 休闲体育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而以学生个性 化发展的运动需求为依托,设计时代感更强的教学内容,也 是当前体育教育的改革重点。为此,研究休闲体育环境下高 校体育教育的革新方向,也是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高 校体育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休闲体育概念 休闲体育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的, 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物质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运 动的需求也更高。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闲暇需求进 行了普及性调查研究,将关注点集中于休闲体育的人文诉求 方向。直到20世纪80年代,休闲体育在西方国家兴起,相关 研究表明当人们剔除工作时间后,剩余时间充足时,其体育 休闲活动的基本诉求更为强烈。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快速 发展,人们对于休闲体育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休闲体育项目的娱乐性与人文性是现代消费需求的重点,尤其是大众体育 健身,对放松和解压的心理需求十分明显[1]。对休闲体育 环境的理解国内外目前达成三个维度的共识:其一,休闲体 育活动是人们利用业余时间放松精神压力的一种健康生活 方式与态度。其二,休闲体育活动更适应普通群众,并不要 求较高的竞技水平或技能。其三,休闲体育运动依据个人兴 趣爱好而自由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

二、休闲体育环境氛围的教学改革原则 1.个性化需求休闲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围绕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尤其在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过程中,学生 的审美情趣和运动需求都在发生较大变化。开展教学改革的 初衷在于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拓展体育教育内容,为学生 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内容。而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需要以 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达到更为广泛的教学目标。在终 身运动观念的引导下,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契合个人兴趣的运 动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运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必要途径。因 此,围绕休闲体育环境进行体育教育改革,首先应注重学生 的个性化需求。2.人文关怀诉求学生的运动意识、运动习惯、 体育精神,都可以在休闲体育项目中进行引导,而教学改革 应以休闲运动的娱乐性为主,进而实现对于学生的人文主义 关怀。对于休闲体育的界定,多数研究将其归属在自由支配 的时间范畴。而相对于现行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采取任何 教学改革方式,都应围绕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以恢复体力和调节情绪为主,进而达到以休闲体育运动调节身心健康的目 标[2]。这样的教学方式或活动内容,关注的是学生在运动 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健康成长,简而言之是重视学生的人文 关怀诉求。3.教育性目标高校体育教育采取休闲体育方式进 行课程编排或活动组织,其娱乐性的渗入是吸引学生的必要 措施,而教育性目标不可丧失。如果缺乏教育性目标,其休 闲体育活动只能产生娱乐性的导向。虽然能为学生营造放松 的娱乐环境,但教育本身的价值也会被弱化。为此,在休闲 体育教育环境中,必须同样重视教育本身的基础性目标,让 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也是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条 件。在此基础之上实施休闲体育教育活动,才具备娱乐性与 教育性和谐统一的融合方式,并且可以让学生在休闲体育活 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体育运动技能。

三、休闲体育环境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开展体育教育有两点重要的教学目 标:一方面,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树立良好的运动意识,进 而形成终身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运 动情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巧,并了解更多的 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寻找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作为一种高 尚情趣的活动方式和运动心态。从体育教育目标可以明确, 对于学生的培养应注重选择性、针对性、娱乐性、健康性。

而休闲体育运动方式,本身是具备多种教学目标的运动方式, 为学生创造休闲体育环境氛围,也是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体育项目的必要途径。利用好休闲体育环境的普适度,学生的参 与热情必定有所提升,进而会创造更为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教育内容。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休闲体育的运动方式,引 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运动心态,并在这种心态下逐渐培养学生 的运动情趣,最终形成以个人爱好为主旨的运动习惯。

四、高校休闲体育的改革策略 1.拓展体育教育空间与资源 在开展休闲体育教育革新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 现有的教学资源,有效结合时间与空间维度开展教学活动。

适当选取有利的教学时间,利用户外教学活动,丰富体育课 程内容,在依托山地、森林、沙滩、江河、田野、草原等自 然环境的优势条件下,引导学生参与户外训练项目,能有效 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两大资源。进而为休闲体育课程创造更 为自由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俱乐部、体能训练、技能拓展 等多方面教学渠道,延伸教学方式,进而吸引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为体育教育构建适应性更强的教育方法和参与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关注点被自然环境所取代,而学 习本身的约束性较低,能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 以及体育教育技能,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进而产生超出预期的体育教育效果[3]。

2.发挥娱乐化与健身性功能 休闲体育项目注重娱乐化和健身性两大功能,而多数调 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对于健身和娱乐性的运动需求较高。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进一步发挥休 闲体育教育的休闲功能、娱乐功能、社交功能、健身功能, 是目前高校应注重的体育教育改革重点。因此,高校体育教 育应打破传统教学束缚,竭力开发更加契合大学生需求的休 闲体育项目,包括较为流行的瑜伽、艺术体操、拉丁舞、爵 士舞、跆拳道等娱乐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可以在选修课的划 分上,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的空间,进而以学生自我需求为 导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相对于传统课程而言,该教学 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个人偏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 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融合多元化体育教育元素 在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规划中,必须强调休闲运动本身 的普适度问题。只有相对运动量较低,易于在学生课余时间 随时开展,参与度较高、运动技能难度系数较低的相关运动 项目,才更加适合休闲体育教育。而在此基础上,高校体育 教师应为体育课程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进而丰富教学内 容,并协调课程普适度和学生的适应性。为此,应以休闲运 动的主流趋势或时尚前沿作为探索方向,将武术、形体课、 爬山、网球、游泳、健身操等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进行优化 配置,在日常体育课程中妥善处理,进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 元素,拓展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将关注点集中到学生的运动情趣中,进而以培育良好 的学习意识为主,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主体参与的运动热情和学习动力。此外,体育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运动心理, 以休闲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内容作为拓展元素,引导学生在自 然环境中体验运动乐趣,增强运动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运动 健身心态。

五、结语 在休闲体育视域下,高校开展相应的体育教育活动,应 秉承三点基本原则:个性化、人文关怀、教育性目标。在此 基础上,注重拓展体育教育空间与资源,并发挥体育教育的 娱乐化与健身性功能,同时融合多元化体育教育元素,为学 生创造更加完善的体育教育环境,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终身运 动目标与习惯,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等.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 解读[J].体育科学,2016,36(8). [2]陈兴胜,等.大学生休闲体育与时尚追求互动发展研 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 [3]韦丽春,郎耀秀.民族休闲体育――民族地区高校体 育教育与研究的新视点[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报,201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