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假于物也的于_看生物课堂中的善假于物也的内涵

看生物课堂中的善假于物也的内涵

看生物课堂中的善假于物也的内涵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 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 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里可不是 要和大家谈古文,而是要说说生物课堂中如何利用手头所拥 有的工具、道具来攻克知识难点的教学!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内容是高中微观领域知识 的大本营。很多学生在第一学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必修一之 后,一接触必修二的内容就开始犯了难,每节生物课的学习 都充满了恐惧感。总觉得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是那么 不可捉摸,并且还变化多端。摆在老师面前的大问题就是 ——如何让微观的知识“宏观”起来,让书上的“死”图片 “动”起来,让抽象的过程形象起来。这个问题着实让我费 了好一番脑筋。经过漫长的摸索和课堂操作之后,我发现好 好利用“外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情境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背景介绍:通过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已经基本证明 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有人对艾弗里的实验中DNA的纯度问 题提出了质疑,在这种要求下,噬菌体的实验更好地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下面这段对话就发生在探讨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该用何种方法得到的实验中。

师:实验中我们选择的是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 DNA。接下来,谁能告诉我怎么让噬菌体带上标记元素?生:(起哄)贴上去、打上去。

师:(笑,摇头)显然这些都是不靠谱的方法。

生1:(认真地说)可以用培养的方法。

师:怎么培养,你来具体说说

生1:就把普通的噬菌体放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环境 中培养就行。

师:这倒是个好方法,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噬菌体的繁 殖特性? 生2: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的,要提供活细胞 才行。

生1:那就再往培养液中放点儿细菌,然后再放噬菌体。

生3:如果这样噬菌体就没有放射性了! 师:好,其实大家已经非常接近答案了,既然不能直接 标记,我们采取迂回措施,间接标记总可以吧。

生4:先培养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细菌,然后让噬菌体再 去“吃”这个细菌,噬菌体就带上标记啦! 师:不错,就是这么操作。大家听明白了吗? (除了部分学生点头之外,众学生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正在我不知该怎么解释清楚这个过程的时候,突然发现 了讲桌上有一个破乒乓球,灵机一动,我进行了下面的创造 性教学过程:
(1)拿起一个粉笔盒,说:“这就是培养微生物的培 养皿”。(2)往粉笔盒里撒了一大把粉笔灰,说:“这就是放 入培养皿中的放射性元素”。

(3)我将破乒乓球扔进粉笔盒里,让乒乓球的里里外 外都沾上了粉笔灰。再将它取出来说:“如果乒乓球代表的 是大肠杆菌。”再问道:“这个操作代表什么意思?”生齐 答:“使大肠杆菌带上放射性标记。” (4)我说:“非常好!”然后将一个小纸团放入乒乓 球中,问道:“小纸团代表什么?”生:“应该是噬菌体!” “不错!”接着我将小纸团取出,纸团的表面都沾上了粉笔 灰,再问:“这个时候说明什么问题呢?”生:“噬菌体侵 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本身也获得了放射性元素!” 这个时候我真是开心了,没想到用了一个破乒乓球就将 难点攻破。接下来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非常流畅。

课堂情境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背景介绍:课堂上已经学习了基因工程的三大工具和四 大步骤,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若用同 种限制酶切割外源基因和质粒,再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的 时候会出现三种连接方式。分别是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连接, 质粒和质粒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大多学生只能想到 第三种连接方式。

师: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思考:被同种限制酶切割 的粘性末端具有什么特征? 生:相同的,可以互补配对。师:不错,那如果目的基因的两端我使用的是同一种限 制酶,那这两个末端不就刚好可以连接起来了嘛。

(生沉默,显然没明白) 怎么办?我赶忙在黑板上画了个图,重新解释了一番。

不错,又从10个左右的同学眼中看出他们也理解了。那剩下 还有那么多学生没有明白,我又该怎么办呢? 眼睛一扫,我突然看到黑板旁的暖气上面放了一张报纸。

抓起报纸,我什么也没说,迅速撕成纸条后,从第一排女生 的桌子上拿了一支彩色水笔,在报纸的两端画出EcoRⅠ的两 个酶切位点,向学生开始展示我的作品。第一步:识别;
第 二步:切割;
第三步:……我拿着纸条的两端首尾相接,形 成环状之后,许多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我知道,这个难点他 们是彻底明白了。

经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我才知道,在基因工程教学中, 很多老师都想到了类似的方法,并且他们在上课之前就做好 了精美的教具,让学生在第一遍学习的时候就能动手来做相 似的实验。如果备课再充分一些,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 不会手忙脚乱,临时用报纸来应急了。

两次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相信 在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用心人,多花些心思去思考重点 的突破方法,难点的攻克手段,并且动动手去做一些对教学 大有裨益的“小玩意儿”,我们的教学工作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