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 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 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还相当浅淡,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
“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是我们的一些 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数学教学 的根本任务是传授已有数学知识,将能力培养置之不理。因 此,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清除教师的模糊认识, 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与教学节奏,通过挖掘 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 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 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数学 教学质的飞跃。
二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 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 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 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班集体能 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 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 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 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以教学为主线,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因 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 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 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 长做什么?老师做出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条 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南山,直伸向天 空宇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当然也可以利 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 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 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 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 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 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2、抓好双基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奠定基础 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通常都是以已有知识和 技术为基础的。知识面越广越深,其创造性的可能就越大。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切实抓好双基教学,关键是把课堂教学 组织好。
(1)注意过程: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结构建立、 推广和发展的过程;
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和法则等提出的 过程;
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
解题方法和规律概括、发展的 过程。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 展开学生的思维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2)注意新旧知识联系:学习新知识的实质,是把新 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的旧知识作必要联系。新旧知识互 相作用,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因此旧知识的清晰、巩固是学 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分析学生 学习的情况,针对学生知识的遗漏、技能的缺陷、能力的不 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弥补。这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 是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乐于创新 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从已知出发,合理想象。找出不同于 惯常的思路,寻求变异,伸展扩散的一种活动。教学中要力 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维,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
3、钻研教材,深挖例题习题中的创新潜在功能 在上初二《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 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 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但 我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愿意上,分组讨论,试更换命 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几种命 题:第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 换成“第三边上的角 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
第二类:将“两边”换 成“两角”,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第三类:
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 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 第三边上(或两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应相等,则这两 个三角形全等”(这里派生线是指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 平分线)。
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自己写出了证明过程,此 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 解决的,因此我感受到:“教学生问比教学生答更重要”。
但这几个命题中学生对“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有困难,我告诉学生,学习相似三角 形之后,这个命题的证明非常简单。数学教学是学生创造(再 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针对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开放 性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例题、习题,通过老师的适当变换, 或改变题型,或改变条件和结论,或改变图形的位置,或引 申拓宽,让学生去探究、去猜想,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 必要的素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 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 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