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过程等级评价的探索
学生学习过程等级评价的探索 吴忠宝 建立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校从2014年开始实施以“学生 学业成绩十学习过程等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学习评价 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过程等级评价”的建立与我校自2011年开始的 “支架探究教学”实验息息相关。“支架探究教学”改革至 今五年有余,取得了显著成就,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但反思开展“支架探究教学”的实践,发现学生仍 然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设有完全调动 起来,课堂发言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仍然是常态。
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只注 重终结性评价。三是压力分布不平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 提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方案。整体思路是“一体两 翼”的改革格局,即以“支架探究教学”为主体,以“师生 共用教学案”和“学习过程等级评价”为两翼。在继续深化 “支架探究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全员使用“教学案”,各 班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小组,全面推行“学习过程等级评价”。
二、学生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过程等级评价”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小组基础之上 的,所以首先介绍一下我校关于学生学习小组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
1.编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每组由6名学生组成, 小组人员的划分严格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2. 排列。学校对学生座位排列方式没有统一规定,各班充分征 求学生意见,根据学生意愿排列。3.重组。学校要求各班 每个学期重建一次学习小组。4.分工。学习小组设立组长1 名,所有成员要根据学科爱好或者特长分别担任或兼任若干 门学科组长。5.职责。学科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小组各方面 工作的组织协调,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联系,与 学习小组成员的家长联系,以及灵活调控课堂交流合作。
三、学习过程等级评价办法 1.评价原则。一是经常性。学习小组评价首先要重在 日常,贵在坚持。无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必须坚持 进行,只要有教师在的课堂就要进行。二是均衡性。即保证 评价机会的均衡性,每个学习小组在相同时间段(最多一周) 都能获得大体相同次数的评价机会。为此,教师要十分注意 经常了解学生的积分情况,要有意识地给积分较少的学生创 造得分机会。三是创新性。要建立健全记载机制,创新记载 方法,保证记载简便、准确、真实、完整。2.积分方法。
学生课堂学习积分包含团体积分和个人积分两部分。教师根 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随时给予记分,学生所得分数一 般记入团体积分,团体积分在小组内人人有份。个人表现突 出或者进步幅度较大的,可由教师特别说明给予个人记分,指名个人记分的不记入团体积分。3.记载方法。课堂学习 积分由所有学习小组轮流负责实时记载,每组记载一周,每 月由课代表汇总一次并经科任教师审核签字后公布;
学期评 价以学生的累积分数为准,由科任教师负责评价。4.评价 标准。科任教师根据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人的课堂发言积极性 及发言水平、质疑精神及质疑水平、小组合作讨论情况、作 业完成情况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分为四个档次,每次在一1 分至3分的区间内酌情记分。5.学期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 行学期评价,将全班学生各科课堂积分排序,按20%、50%、 25%、5%的比例,分为“A、B、C、D”四个档次,A、B两个 等级的比例一般不得突破。6.成绩标识。学生期中或期末 成绩以“学业成绩十学习等级”的形式呈现。例如,若某生 某科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90分,学习过程等级评价为B,则 该生期末成绩标识为“90B”。
四、学习过程等级评价的运用 1.等级评价与评优树模挂钩。学生入党入团和各级各 类评优树模、奖学金评定时,除其他条件和考试成绩符合相 关规定外,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等级A不得少于4个学科,且C 等级不得出现两科以上(含两科)或者D等级不得出现1科以 上(含1科)。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学习等级A不得少于3个 学科,且C等级不得出现两科以上(含两科)或者D等级不得 出现1科以上(含l科)。2.等级评价与助学金挂钩。贫困 生助学金评定时,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等级B以上不得少于4个学科,且D等级不得出现两科以上(含两科)。高二和高三 年级学生学习等级B以上不得少于3个学科,且D等级不得出 现两科以上(含两科)。3.等级评价与学分认定挂钩。凡 模块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不及格,且学习等级为D的学生,必 须在下一模块学习前参加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取得该模块 必修或选修学分,补考后仍不合格者必须重修该模块。
我校推行“学习过程等级制度”以来,突出的成效表现 在:一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二是家长的认可度 提高了;
三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我校创造了连续三年 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突破千人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