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类新知课平方差公式四环节教学模式例析】 六环节教学模式

代数类新知课平方差公式四环节教学模式例析

代数类新知课平方差公式四环节教学模式例析 “平方差公式”属于代数类新知课中的公式课,运用四 环节教学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时,我们重点分析以下两个因 素:一是作为客体的教学内容,主要从结构特征、模型思想、 符号意识、教材地位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二是作为主体的学 生,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品质和认知基础.权衡 以上两个因素的具体情况,我们在采用变式教学的主线设计 时,将情境主线“断案高手→说理大师→变式赢家→归纳之 王”隐藏在四个教学环节之中,使情境主线与教学环节交融 互动,一路精彩生成. 第一环节:问题导入之“故事导入”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 在本环节,我们决定用趣味“案情”导入新课,创设了一个 发生在“狼大和羊二”之间的土地租赁事件,以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和学习情趣,让学生跃跃欲试争当“断案高手”, 同时暗含“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帮助弱小的价值观引导. [片段实录] 师:欢迎来到变式大课堂!今天我们要从一个小故事开 始——这是一个发生在地主狼大和佃农羊二之间的土地租 赁事件(. 课件出示故事和“问题1”) 一天,狼大对羊二说:羊二啊!我家土地重新规划了, 原来租给你的那块正方形土地,我把它向东增加了3 米,向 北减少了3 米,变成了一块长方形,反正面积没变,你就种这块新地吧!不过,估计你也听不懂.我就画两幅图给你看 看吧!(见图1、图2 两个示意图) 羊二看了,连忙对狼大说道:老爷,我听您的! 问题1:羊二吃亏了吗? 师:羊二吃亏了吗? 生:(异口同声)吃亏了! 师:谁能为这个案子当个“断案高手”吗?(学生纷纷 高举着手)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们用故事中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地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 土地面积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突出了数学直观,生动 易懂,也为接下来的新知探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之“数形结合探究” 教师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究,并为 此设计了三个逐层递进的变式题. [片段实录] 师:怎么判断羊二是否吃亏呢?(相对于问题1 的“变 式题1”) 生1:计算S1与S2,比较它们的大小.S1=a2,S2=(a+3) (a-3)=a2-3a+3a-32=a2+(-3+3)a-9=a2-9.师:
若向东增加5 米,向北减少5 米呢?(“变式题2”) 生1:还是一样地计算、比较,羊二还是吃亏. 师:若向东增加b 米,向北减少b 米呢?(“变式题3”)生1:也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大声,整齐)同意.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推导一下, 这样才好推广吧?(师课件出示图3 示意图,并带领学生进 行计算) S3=(a+b)(a-b)=a2-ab+ab-b2=a2+(-b+b) a-b2=a2-b2 师:我们通过计算,进一步验证了一般情况下,正方形 边长一增一减会导致面积减少.可羊二没文化,他不会算, 我们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让羊二一看就明白呢? 生2:我们可以先在这块地的南部向北裁掉一个如图4 所 示的矩形,再向东增加一个如图5 所示的矩形,由图我们很 容易看出,原来的正方形面积少了一个如图6 所示、边长为 3 的小正方形.同样的,若正方形边长向东增加b 向北减少b, 则面积减少b2. 老师竖起大拇指;
其他同学对这一直观的方法非常佩服, 报以热烈掌声. 师:我们从两个角度,一是从代数的角度进行了精准的 计算,二是从几何的角度进行了直观的验证,都得出了(a +b)(a-b)=a2-b2这个恒等式.通常二项式乘二项式展 开以后得四项,为什么这组二项式相乘展开以后才有两项 呢?生:(齐声)因为有两项是同类项,互相抵消掉了. 师:为什么能互相抵消呢? 生:(齐声)因为b 与-b 互为相反数. 师:那么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生3:等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且只有a、b两项, 一个二项式是a+b,一个二项式是a-b,等式右边是a 与b 的 平方差.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说理大师”啊(. 生笑) 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激励学生对“案情”进行推 理、演算,引导学生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来验证自己的结 论,再进一步追问,启发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结构进行深层 次剖析,使学生得以自主发现并归纳出平方差公式这个新的 知识点. 第三环节:变式应用之“代数变式的主线设计” 从一道基本题切入,运用代数的“式子变式”沿“系数 变→符号变→位置变→指数变→因式变→项数变”的思维路 径进行变式设计,使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根据平 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多角度的变式应 用,可以使学生对平方差公式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片段实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方差公式,接下来我们将—— 生:(齐声)应用.师:(调侃)看来你们很了解呀!(生喜形于色)课件 出示平方差公式基本模型及基本题“问题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问题2:计算(a +3)(a -3) 师:问题2 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若符合, 公式中的a、b 分别是什么? 生4:完全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公式中的a 就 是a,公式中的b 就是3. 师依次出示以下变式题组中的每一个变式,要求学生一 题一题地说一说:该题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若 符合,公式中的a、b 分别是什么?比较这一题与上一题发 生了什么变化?依次问答毕,师板写变式题组的变式过程如 下. 变式6:(a+b+c)(a-b+c) 师:结合以上变式题组,你认为平方差公式中的a、b可 以表示什么? 生5:公式中的a、b 可以表示数,可以表示单独的一个 字母,也就是说既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也可以表示一个多 项式. 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公式中的a、b 可以代表我们 已经学过的任意一个整式,当然还可以推广到代数式. 师:仔细观察以上变式题组,你对代数中的变式方法有 了哪些了解?生6:我们可以从系数、指数、项数、因式、符号、位 置等角度进行变式,其实就是抓住整式中的基本元素进行变 式. 师:你的理解太深刻了,你能很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 问题虽然可以千变万化,但都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我们不 妨把以上变式方法叫做变式策略.你可以说是我们这节课的 “变式大赢家”!(生喜形于色) 引导学生对变式题组中的变式题进行解答,可以使学生 逐步学会分析式子结构,认清公式中的a和b分别代表什么, 能够准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时了解代数中变式的基本策 略,认清变化的规律,抓住不变的本质. 第四环节:总结升华之“思维导图归纳法” 用问题3 的三个小问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 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厘清知识之 间的联系,并在锻炼解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本课的知识、方法和蕴 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那么谁又能成为本节课的 “归纳之王”呢?(课件出示“问题3”) 问题3:(1)对于平方差公式,你有哪些认识?(2) 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生7:我认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很特别.它是a、b两项的和与a、b 这两项的差的乘积,结果等于a、b 的平方之差, 而且是符号相同的项a 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项b 的平方, 前后不能颠倒. 生8:本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概括起来有两点.第一点,运 用平方差公式一定要准确地找出公式中的a 和b;
第二,对 于因式中出现三个项或以上,一定要观察各项的符号,再结 合,构造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两名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做出了非常全面的概括, 这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听呆了,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 声. 师:好,她们都是“归纳之王”! 接下来,师课件出示本课知识思维导图(见图8)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启发他们思考对平方差公式有怎样 的认识,鼓励他们说出这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激励他 们反思心中的疑惑,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充分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将问题主线和情境主线相互交融,知、情、意有 机结合.问题主线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设计出了一条条 理清晰、逻辑严谨的问题链,问题设计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 知识即平方差公式,从平方差公式的发生、发现、发展、应 用及拓展几个层次依次设计出了一个个问题串,将本课的核 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渗透其中,体现了数学 的理性美.情境主线主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出发,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化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从问题情境“羊二吃亏了吗?”开始,层层设疑、层层追问、 步步为营,带领学生逐渐展开本课的“探索发现与应用之旅”, 并运用心理暗示将学生置身于“断案高手”“说理大师”“变 式赢家”“归纳之王”的角色中,引领着学生自主解决了一 个个预先设定好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实 现了自身价值,这也正是执教者想通过情境主线来开启和激 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艺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