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问题和策略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问题 和策略 1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现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洞察偏远少数民族地 区高职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内 蒙古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25万平方公 里,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 横交错、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世 界上最美的草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 地之一,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是这一沃土上唯一的一所职 业高校。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但职业教育欠发达,尤其是按当下的职业教育特征“校企合 作”“工学结合”“岗位无缝对接”的要求来看,偏远少数 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理念落后、共享可利用优质教育 资源非常匮乏、教育手段过于传统、教学模式滞后于企业需 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只有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职业 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拉近教育中心与偏远的距离,才能 缩小教育发达与落后的差别,才能贴近教育的公平。2 教育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改革 战争所需的产物“信息技术”,现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 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以 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引领全人类步入信息时代。
现代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惊人速度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引领、促进着职业教 育的改革发展,一种全新的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形态已经形 成。信息化职业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向从事职业教育的教 师提出全新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教师面临着培养信息化 教学能力与良好信息素质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通过问卷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偏远 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素养远远不 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当多的教师 仅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使用PPT课件的能力。
有的虽然会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但缺乏运用网络获取相关 信息、整合重组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讲课过程中的信息 化主要表现在原来的板书搬到PPT课件上而已;
有的即使能 运用软件组织教学,但也仅仅用在公开课或教学比赛中,把 它作为“表演”或得分点的工具,教学上明显存在走形式、 应付的趋势。尤其是大部分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进行整合创新的能力,难以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如何加快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提升高 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实施 过程中迫在眉睫的“瓶颈”问题。只有破解这一“瓶颈”问 题,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破解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界定 1994年,AECT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作了定义:教育技术 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 价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入手,可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 “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 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一种新的教学能力”。在此基础 上,界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指教师实际操作层面的素 养,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并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 传递和整合的能力,其核心内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实 践运用能力,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学校的管理机制相结合 制约教 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教师信 息素质的不到位。从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看,更多强调传统 教育教学指标体系的考核和反馈,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没有明 确相应考核的指标体系,更没有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所 以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入手,建立完善相关信息化 的指标体系,引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辅助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本课题中以信息工程系为试点,在学生和 教学管理中研发、试用以满足企业和信息化所需的参数为主 的企业化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初见成效,达到强化教师 信息技术运用意识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当下高职教育 面临深度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需求,实践证明原有的课程体系不适合目前学生的 学习特征,也不能培养学生在企业所需的工作能力。所以高 职教育必须重新进行“顶层设计”,重建新的课程体系。这 种革命性的课程改革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创造了 良好机遇,从而可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如信息工程 系实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和项目导向教学中都强 调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也就说怎样把企业的典型工作 任务虚拟为教学过程和学生探索学习的学习情境,在此过程 中需要“助学措施”如提供相关的学习或使用资料、微课等, 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较好完成教学任务,就要 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信息化竞赛相结合 每年在国家 层面和自治区层面上举办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其目 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 普及共享水平,改善信息化教学开展的基础设施环境。根据 “2020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总体目标”看,职业院校信 息化教学发展要经过“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两个阶段(2020年之后可进入“创新阶段”),其中信息化教学竞赛 作为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的“引擎”,在实现 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家引领, 带动地方和学校、教师广泛参与及校企合作方面有全面推动 作用。
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环 节,十分有利于推广先进学校经验,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延伸全国信息化大赛的成果,推动建设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 加快发展的大平台。所以从学校层面抓住机遇,积极组织有 能力参与的教师一定参加,通过竞赛历练教师,提升教师的 信息化教学能力。张学超老师作为自治区教师代表参加2013 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荣获 三等奖,对年轻教师的带动作用较大,局部掀起你追我赶, 比“应用”、比“创意”的课件制作风气,影响着教师对信 息化的认识。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影响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个体内部的因 素,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因素;
有来自于社会的因素,也有来 自于学校的因素,还有可能是来自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但是,通过校本培训要解决好:1)教师信息化意识与职业 教育改革的关系;
2)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关系;
3)信息 技能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系。具体培训过程要由专家指导、 学科带头人引领、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统一组织,在分专业、分层次重点解决好以上三个关系的基础上,侧重辅导教师的 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和整合的 能力。通过校本培训可解决教师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 整体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实质性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 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核心在于信息化。教育信 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 师适应未来职业教育的前提,是职业教育能够适应企业发展 需求的有力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 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的共同 参与,更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校企合作,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 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夫春.职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行动学习培训 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9-10. [2]马丽.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 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0,23(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