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来俊臣(651年-697年) ,雍州万年人。武则天执政时的著名酷吏。因 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司仆少卿,组织数百名无 赖专事告密,又设推事院,大兴刑狱,与其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 各种残酷刑具,采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杀 灭族者达数千家。其贪赃枉法,横行无忌,与侯思止、王弘义等结为朋党,最后甚至企 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又企图诬告皇嗣李 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被卫遂忠告发,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 种罪恶,终被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被处死后,其酷吏党徒皆被流放岭南,延 续14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才告结束。
周兴(-691年),雍州长安人,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之一,官至尚书左丞。
周兴滥杀无辜竟达数千人,创造多种刑法,用刑残酷。
天授二年(691),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来俊臣用请君入瓮之计制服, 武则天将他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杀。
成语故事请君入瓮 在唐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个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她称帝后遭 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于是她便采取极端的残酷的镇压政策,以维护自己统治权威。
同时还发布命令,对于那些告密的人给予重赏。即使是诬告,对于告密者也不予 以处置。这样一来,告密的人越来越多,全国上下到处都变得人人自危。
由于武则天采取如此残酷镇压政策,以至于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有 的捕风捉影,想尽办法诬陷政敌;有的则不断想出新的刑具严刑拷打人犯,逼迫 其认罪。当时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武王手下极为得力和有名酷吏。
他们每人手下养了几百个流氓,专门干告密的事。周兴、前前后后一 共杀了几千人,来俊臣毁了一千多家,他们的残酷就出了名。只要他们认为谁有谋反嫌疑,就派人同时在几个地方告密,捏造了许多证据。更奇怪的是,来俊臣 还专门编了一本《告密罗织经》,传授怎样罗织罪状的手段。他们想出各种各样 惨无人道的刑罚,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他们抓到人,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 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认了。
有个正直的大臣对太后说:“现在下面告发的谋反案件,多数是冤案、 假案,也许有人阴谋离间陛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则天不愿听这种劝告。告密的风气越来越盛,连她的亲信、 掌管禁军的大将军丘神勣,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武则天下令杀了。
有一天,武则天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勣同谋。太后 一听,大吃一惊,立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
说巧也巧。太监把武则天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 一起,边喝酒,边议论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 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
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该怎么办” 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拿一个大 瓮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 来俊臣听了,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 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兴正在奇怪,来俊臣站起来,拉长了脸说:“接太后密旨,有人告 发周兄谋反。你如果不老实招供,只好请你进这个瓮了。” 周兴一听,吓得魂飞天外。来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连忙跪 在地上,像捣蒜一样磕响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根据周兴的口供,定了 他死罪,上报太后。
武则天想,周兴毕竟为她干了不少事;再说,周兴是不是真的谋反, 她也有点怀疑,就赦免了周兴的死罪,把他革职流放到岭南(在今广东、广西一 带)去。
周兴干的坏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杀了。后来,来俊臣也被处决了! 这便是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形容自己布置圈套,想害别人, 最后才发现是害了自己,但已无法挽回,只好自投圈套。
武则天小传。
武则天,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她是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 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 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 年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诚如宋庆龄对 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当然,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 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
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来俊臣的故事:“例竟门”与“推事院” 史称,来俊臣得宠,“专以夷诛大臣为功”——大臣狄仁杰、任令晖、 李游道、袁智弘、崔神基、卢献等皆被无辜构陷下狱,谁敢反抗,即斧钺刀锯, 重刑侍候。大将军张虔勖含冤下狱,要求大理寺帮助平讼,来俊臣即命“卫士乱 斫”其身。内侍范云仙犯案下狱,诉说自己对先帝高宗有功,来俊臣竟割去他的 舌头——·张、范二人在他的酷刑之下,“皆即死”。
当时,一人犯法,常株连三族、六族,重者至九族。来俊臣“前后夷 千余族”。朝廷上下,文武百官,人人不得自安,路上相遇,“至以目语”。
但《新唐书》记载,正是因为有了来俊臣,武则天才能放心“变政革 命”,才能睡得着觉——“后因以自肆,不出帏闼,而天命已迁。” 自此之后,武周一朝,“滥官当道”,愤青横行。
官场过于臃肿,是历朝历代的一个难题,唐代几朝,官吏还算是少的, 不过即便如此,武后一朝,官员仍然很滥。
在当时的朝廷上,“绯衣比青衣多,象板比木笏多”,即高官比下官多,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了。唐诗有“补阙连车载,拾遗用斗量”的讽咏——补 阙与拾遗,都是武则天设置的“谏官”,这些官员“车载斗量”,可见当时的朝政, 冗滥不堪,财政负担沉重。
官员多了,事情也多,升官容易,削官困难。很多人,丢得起官,丢 不起人,这些在史籍中,屡有记载。其中若有贪赃枉法者,终归也是祸害。
为了对付这些官员,来俊臣的办法,是招集一批人手,大约有一百多 个人,让他们潜往各地查验官员,并且密告他们的种种丑行、罪行。他依靠这个 办法,依靠这张网,每当一起大案,就可以“发难兴狱”,可以在千里之内,各地 同时传来“飞语”,同指一人一事,然后紧追不放。当时,来俊臣把这个办法称为 “罗织”,以达到巩固武则天政治上的统治需要、压制地方豪强与李唐皇室的威风。
为此,来俊臣再获得武则天的支持,还在丽景门设置一个皇家监狱, 称为“推事院”,专门供来俊臣使用。当时,官员们戏称“丽景门”为“例竟门”,意 思是:凡被关进这所监狱的人“必定完蛋”——活人进去,死尸出来,无一例外。
不过,客观地说,“推事院”、“例竟门”、“罗织经”,这些责任,应该 是在武则天,不在来俊臣。所以,对于来俊臣编撰的那部《罗织经》,恐怕也不 是来俊臣的体会,而是“上皇”的旨意。来俊臣们,只不过是把当时如何“罗织”, 分纲目总结,“首尾完整”一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