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墩古城遗址出土文物【从辽金时期古城出土文物看当时文化发展的有效】

从辽金时期古城出土文物看当时文化发展的有效

从辽金时期古城出土文物看当时文化发展的有效 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东南约100米处,到处颓垣断壁,仔细 眺望,古城西北有一海拔约200米的土丘,四周是广阔的平原,城西南角有一河 流,流淌着秦家屯古城遗址的历史和传说。

一、从古城墙建筑看辽金时期的交通文化 此城有四门,西,南墙各一,宽6-10米不等。门外都设有翁城,东西 瓮城的门口均向南开。南北瓮城的门口均向东开。古城大体呈一长方形,城垣除 西墙已遭到破坏,其它保存较好。在西城门和西瓮城门口之间的门道上,铺有长 方形青砖,西城门口内壁还有用砖砌抹门洞的残迹。城内遗迹较多,在南门到北 门之间有两条略隆起于地表,高低不平的南北土岗,土岗上遍布着砖瓦残片。同 时发现有辽三彩器残片以及相当多的宋代瓷残片,特别是有数量不少的绿釉建筑 物件,饰件,还有数量丰富的白瓷片,估计也应是一处较大的建筑址。

从古城出土的鱼纹铜镜,双鲤鱼纹铜镜是金代铸镜图案中最为习见的 一种纹样。从审美艺术来讲,鲤鱼是一种图腾崇拜,指寓多子多孙之意,也借意 “鲤鱼跳龙门”以表达祈求升官登仕的愿望,也是人们盼望家族兴旺吉祥的意义, 寓意人们祈望和谐,共建家园渴望团聚的心理。

吉林省公主岭市的秦家屯古城遗址,是辽金两代信州所在地。《大清 一统志》载,“信州故城在科尔沁左翼东南三百八十里,今有城...,士人呼为信 州城”。上述所记信州城的方位和里数正为秦家屯古城,因此,秦家屯古城为辽 金两代的信州无疑。

《东北通史》在渤海诸州迁徙表中记述了渤海时的怀远府迁徙到秦家 屯,即辽金两代的信州城。易其怀远之名而称为信州,由此可知,信州其时即有 居住。这次大迁徙,时当辽太宗天显三年末,即公元928年,较辽圣宗开泰元年 (1012年)要早八十余年。辽人经营此地八十余年后,方筑城罢州。

辽末天庆八年(公元118年)左右,信州为金所占,金王朝沿辽制,以 其地仍为信州不改。当时的信州为宋出使金上京会宁府陆路上的必经之地。

二、从古城遗址看辽金时期的迁徙文化 到了宋,辽,金,元代,东北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是以汉民族为主的一统中原的历史,此时变为由少数民族统治为主的历史阶段,过去 为宋朝纳贡的辽,金,元,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这种变化主要意义是,中原的 汉人再一次大规模的向东北迁徙,中原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开始向东北大 量传播,南北民族的大流动,改变了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 流和融合,使社会生产力有了一个飞速发展。这时期,东北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 上占据特殊地位。

随着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入主中原,渤海人的大量迁入,和中原汉 人杂处,这些民族中或是全部或是部分地融入了汉族之中;这是东北各族经过长 期吸收各族先进文化,创建本民族文化的时期,也是东北各族用自己本民族文化 来影响各族文化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文化和汉族 文化一样步入了东北各族先进文化之列,进而有了统一的蒙古族;东北地区的女 真等族,也逐步融合成统一的满族。

每个时代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域,用不同方式创造不同的文化,而不同 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自己的文化精神。各个地域的人群, 都是按照自己不同的方式创造自己的文化。积淀出自己文化精神的。由于生存地 域,人们在自己地域内创造出适合自己生存方式,发展方向不同,这便形成地域 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三、从秦家屯古城看迁徙文化的特色 通过各民族的交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物品的交流,通过物品进行物质文化的交流,自然而然的每件物 品的制作中总含有一定科学技术和一定的造型艺术,交流科学技术和艺术,对先 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的一种认同,交流物质文化的同时,也交流了精神文化。尽管 有时是通过赠送或是掠夺的,但客观上起了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一种认同。

(二)技术交流和艺术交流,可以通过图画,书籍,音乐,工艺等特殊 的物质品来交流,可以通过口头传授行为示范来交流,这更是一种先进文化艺术 的认同了。

(三)人员的交流,既是精神文化的交流,又是物质文化的交流。人员 的迁徙流动,自然实现交流,人是所有文化的创造者,人的交流自然是在交流先 进文化创造的生产力。综上所述,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促进着民族的进步,文 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交流会将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为一种新的文化,各个民族 融合文化的交流,推进了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在我们倡导文化遗 产的同时希望更多的文物工作者也将文化的沿革与变迁加以分析,提出更新更好 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