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中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问 题,论述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 意见。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学习;关心 当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成绩稍好的学生,往往都会 选择继续升学,再经高考进入大学,只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才 会迫于无奈地来读职业学校,因此直接造成了中职院校生源 素质较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班级管理以及学校学习氛 围的营造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当前全面的分析出问题学生 身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根源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已 刻不容缓。
一、当前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学生在校首要的工作就是学校,但是中职学生缺乏升学 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负担,学习中更无法营造良好的紧张氛 围。所以大部分的中职学习学习懒散、被动,课堂上注意力 不集中,睡觉、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等比比皆是,学习 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于是便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往往临近考试还没有 紧迫感,对各门功课成绩的好坏持无所谓的态度。
(2)行为上放任自己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 识差,缺乏自控力和约束力,叛逆心理严重,吸烟、酗酒、 赌博现象严重;经常三五成群,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 厮混在一起,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3)生活上追求享乐主义 有些学生在家里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校集体观念淡薄,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生活上缺乏自理 能力,依赖性强;攀比心理严重,虚荣心强,生活上贪图享 受,经常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1)家庭方面 小时候所在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在家庭中得不到关心, 反而面对无休止的争吵,性格变得内向敏感叛逆。导致从小 在校期间成绩不好,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家长对其进行 “棍棒教育”,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意志消沉。甚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经商、办厂,只顾自己赚 钱,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对其学 业不闻不问。第四、还有一些父母亲嗜好烟酒、麻将、 经营非法产业或靠非法手段致富,其品德行为严重影响了青 少年学生,对其造成不利的示范作用。(2)教师方面 这些学生大多成绩不好,从小在班级里就不受老师的喜 欢,教师对其不管不问,认为其朽木不可雕,从而忽略学生 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培养,导致学生对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更加不愿意遵循教师的教诲,教师也 落得清闲,听之任之,造成恶性循环。(3)自身方面由于自 小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导致其叛逆心理严重, 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因此在行为上更加放任自己,不求 上进,自甘堕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 (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职业院校学生年纪小,还处于青春期这种半成熟、半定 性的状态。这个阶段中,他们精神旺盛,性格偏激,重视所 谓哥们义气。缺少吃苦拼搏精神,有时爱慕虚荣,讲究吃穿, 他们也希望学有所成,但却不能持之以恒。针对这类学生, 教师首要把握的就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获取学生认可,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发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也要信任学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多给予类似 笑容、手势、语言等鼓励和赞扬的行动。对学生不要轻视呼 和,加深跟学生的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消除他们的 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在了解中增强其信任感,在信任中加 深了解,缩短师生思想上的差距。
(2)对学生充满爱心 首先,教师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职业院校多是寄宿制, 学生更多时候是与老师相处,教师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才 能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教师在关心、帮助自己,消除对教师的 对抗情绪。其次,教师要带动班级和谐、团结、融洽的班级气氛。,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感化问题学生,让他们感受集体 的温暖,从而激发对集体生活的热爱和依赖。所以,教师若 是个有心之人,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多给他们创造表 现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融入集体,就能更好地帮助问题 学生发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促其发展,促其成才。
(3)对学生要有耐心 对于一个问题学生,直接批评他的缺点,会使他挫伤的 自尊心再度受伤,更加产生对抗,对自身更加失望。每个人 都有闪光点,关键是教师能否成为发现这匹“千里马”的伯 乐。面对问题学生的一个小优点,哪怕只是一小点,也要给 予以充分肯定,使其增强必胜的信心。帮助学生制定进步目 标,达到阶段性任务后可以公开在公共场合给予表扬;也要 让班级同学改变对问题学的排斥,接纳和帮助他们;同时还 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也是最好 的教育场所,学校加家庭的教育模式,才是帮助问题学生的 最佳突破口。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自愿堕落的,每个学生都有 上进奋斗的,他们也有进取心,也希望得到老师肯定,也希 望得到家长称赞,只要我们付真心,用真情,动真格,问题 学生的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7. [4]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 出版社,20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