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_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 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该课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 的意义重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学生学习模式的改 变,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不能单纯以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或学习成绩的 高低来判断教学成效。因此,如何对该课程信息化教学进行 评价,是一个重要问题和难点问题。CIPP课程评价模式通过 对课程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大板块评价,实现对课程 全方位的评价。其显著特点为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既 有可操作性,又具备灵活性。本文依据CIPP理论,通过调查、 实践构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信息化评价体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评价的文献,及CIPP课程评价理论,在此基础上设计研 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2.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 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期待和建议,在 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 评价体系。3.专家咨询法。咨询10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 学专家,征求专家对初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化教 学评价体系的意见。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完善课程评价体 系。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经过广泛查阅CIPP课程评价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评价研究文献及信息化教学等相关文献,对学生的 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再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意见, 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CIPP评价内容体系。1. 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指的是对方案目标进行的评价和判断, 对目标本身的诊断性评价,即综合考虑需求、问题、资源和 机会等要素,对目标进行诊断。通过调查、咨询,确定“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背景评价指标包括:
学生需求、教学目标及课程建设。学生需求指大学生在生活、 学习中的心理成长需求及他们对课程的期待。教学目标指学 校综合国家政策要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制定的教学 目标。课程建设指在学校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进展及实施情 况,具体指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慕课、微课的开发进展等。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 输入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决策者选择有用的资源,提供 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适用的计划。本文研究认为“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教学课程评价的输入评价包含:课程 标准、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个人素养等。课 程标准指学校根据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 的课程标准;
教师专业能力指教师的心理学学习背景及心理 咨询师资历等;
教师实践能力指教师是否熟悉新媒体并能够 灵活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
教师的个人素养指教师能够通过个人魅力或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过程评价。过 程评价指的是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 反馈,功能在于获得反馈信息,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实施过 程。本研究的过程评价指标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 学形态及师生关系。教学理念应符合学生群体特征,符合社 会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合理,信息化 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能够延伸学生的 学习空间和时间;
教学形态能够融知识传授、成长体验于一 体;
师生关系融洽,且师生沟通渠道畅通。

四、总结与反思 1.关于评价主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信息化教学CIPP评价工作,首先需要组建多元化的评价小组, 小组成员不仅需要有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教师同行、教 师本人、学生、家长等传统的课程评价成员,更需要吸纳专 业的信息化教学专家及往届学生。由于信息化教学技术是紧 跟时代不断发展、更新的教学手段,因此,信息化教学专家 应该是评价主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成效, 只有通过学生的长足发展才能显现,所以评价的主体不仅要 包括直接接受本次学习学生,还应包括往届的学生。2.关 于评价权重。不同的信息化教学形式,不同的教育目标,其 在课程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大板块的评价权重是不同 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应针对自己 的教学目标以及信息化教学开展进程,慎重地设定评价指标权重。3.关于评价价值。运用CIPP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教育状况评价,其目的在于促进课程 的建设、改进、完善、发展。因此,必须保证评级体系的背 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环节顺畅联动, 才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助力,为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