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心理健康专业

高师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师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高师院校的女大学生人数近年来逐年递增, 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趋于暴露。但针对高师女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一些院校重视不够,专 职师资队伍不足、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陈旧、形式 单一、机构不健全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高师院校要促进女 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特别关爱女生、尊重女生身心发展 特点和教育规律,通过完善相关组织架构、打造专业化师资 团队,构建有效运行机制和有师范特色与适合女性心理健康 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有效举措,推进这项工作的顺 利开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7)35-0033-03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女大学生的人数近年 来逐年递增。截止到2012年,已连续4年超过男生。而这一 现象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表现尤为突出,多省师范院校的女生 人数已经超出男生两倍多。另据华东师大牵头的一项调查显 示,2014年,我国师范院校在校女生占比达到65.3%(1), 明显高于男生,一些师范院校的不少班级甚至成为“女儿国”。

高师女大学生有许多不同于男生的心理特点和弱点,心理健 康方面的一些问题近年逐渐暴露,轻者影响其学习,重者可 能直接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诸如自杀等极端案例。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大学生自杀案例中,女性比例要 比男性高出两倍多。(2)这明显与女生的心理问题有关。

如何根据高师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探求心理健康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提高女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效果是高师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前高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历史较短,至今还存在很多 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针对高师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还 比较突出。

1. 针对高师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近年 来,高师院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针对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才刚刚起步,一些院校还没 有把其放到应有的位置。虽然高师院校都建有心理咨询机构, 很多却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更不用说设有专门针对女生 的心理咨询室了。高师院校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考虑不 到受教育者的个体情况差异,没有把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 的教育对象,对女大学生一些心理问题,重“矫治”轻“防 治”等;
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资较少,缺乏相应 的配套设施,软硬件配备落后,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困难。

据笔者调查,一些高师院校有超过一半的女生,认为学校对 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实施方案不力;
组织填写心理健 康问卷多,实质性措施少,致使一些女生忽视其自身的心理 健康。2. 高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师资队伍不足、水 平不高。目前,在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编制整体偏少 的大背景下,专职服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更为紧 缺,专职人员少,专业人员缺乏,兼职人员多,且多数由学 校党团干部、行管人员、辅导员、医务人员等发展而来。师 资队伍不仅很不稳定,而且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缺乏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实际 工作经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习惯用道德内容来教育和影 响学生,以道德灌输来代替其他教育方式,忽视女大学生的 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制约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顺利开展。

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性别针对性和社会实效性很 强的一种教育手段。然而,很多高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缺乏创新,教育内容更新慢,有的学校还片面地将心理健康 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对待。虽然都专门开设了心理课程, 但多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教 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与普通的课程没有实质区别,多还是 一种“无性别”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 形式比较单一,多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灵活 性不足,也较少结合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这种传统的教育 模式,加之很多女大学生又受应试思维方式的影响,女大学 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么参与度不高,要么多是一味僵化地吸收知识,缺乏内化的过程,严重削弱了心理健康的教育效 果。

4.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机构不健全、保障机 制不完善。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个高等院校 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校层面一般设有大学生 心理辅导中心,二级院系设有心理咨询室等。但一般都没有 专门面向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还没有真正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分离,无形之中使女 生心理健康教育带上了严重的附属性。个别高师院校虽然还 成立了专门的女大学生研究中心,但还没有全面推开。除了 机构设置不够健全,高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保障 机制也不完善。一些高师还存在管理制度空泛抽象,操作性 不强;
心理咨询室不仅数量不够,配套设施也缺少;
经费不 足等问题,降低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

二、加强高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要提高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全 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不断提升学校和学院已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心 理咨询室等两级组织架构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健康服务 功能,坚持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要特别关爱女生,尊重女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通过对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专门心理健康教 育机构以及师资队伍和特色课程建设等有效举措,推进女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完善组织和管理架构,构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高 师院校应在成立由学校副书记挂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代表学校统一管理、指导和监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教学、科研以及咨询工作外,要联合团委、学工部、工会 制定和完善大学生也包括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制 度,包括编制、经费、师资以及考评和奖励等相关文件,促 进规范管理,有序推进;
除了成立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常规心 理咨询机构外,特别要设立专门针对女生群体的咨询帮扶机 构,使女大学生咨询机构真正与一般的心理机构相分离,女 大学生咨询机构设置、硬件配置及装潢装饰方面应体现便利 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还要成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提高 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建立规范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督导制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督导,为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提 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遇到的主客观困扰;
建立和完善 女生心理咨询工作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对考核优先的单 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更好地提高 其工作的实效性。

3.构建富有师范特色和适合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 注意提高《心理学》这门公共必修课的价值和质量,把心理 健康教育渗透到该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去,使教学内容不仅针 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同时也要针对高师学生, 特别是女大学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在此 基础上,要有计划、有重点、分专题地开设,专门针对女大 学生群体的健康教育包括性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增加诸如“女大学生心理问诊”、“女大学生心理社会紧张 与心理健康”和“女生学业成就与心理健康”等专题内容, 弥补多数高师院校还没有针对女大学生群体课程设置和教 育内容这一短板,普及心理健康和保健方面的知识。此外, 还要根据高师女生心理需求,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针对 女大学生遇到的最困扰和最困苦的问题,如有学习困惓的、 或生活困苦的、或人际困扰的、或感情困惑的等不同群体, 分别给予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帮助她们解除困惑,走出 阴影,主动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

4. 激活各种教育载体,丰富女大学生课余生活。(1) 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包括要 充分利用校报、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介,和手机 报纸、手机彩信、数字电视、博客、电子邮箱、网络电视、 网络游戏等新媒体,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 动;
利用微信、飞信和QQ等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心灵驿站网 站,开通心理咨询电话专线和心理咨询电子信箱,为有心理援助需要的同学架起及时沟通桥梁。当然,面对新媒体带来 的海量信息冲击,高师教师还应当注意引导大学生,提高其 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确实使新媒 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2)组 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 女大学生课余生活。高师院校、院(系)和班级及心理社团, 应组织开展适合高师女大学生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发挥女 生特长的,诸如魅力女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女大学生形 象与礼仪等主题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沙龙活动和各种学术、 艺术、文体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缓解紧张情绪、锻炼才 干、增强信心,使高师女生的特有潜能和优势得到充分地展 示和提升。

注释:
(1)徐瑞哲.我国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 女生达65.3%[N].解放日报,2014-06-11. (2)廖莹莹.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疏导对策探析—— —以嘉应学院文学院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2,(4). 参考文献:
[1]郭丽莉.师范院校中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2]鲍云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思考[J].皖 西学院学报,2005,(06). [3]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风,2014,(22):245. [4]赵娜.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 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4-156. [5]丁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5,(11):93-96. [6]丛玉燕.对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6-128. [7]梅琳.加强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探讨[J].管理学家,2013,(14). [8]谭彬.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高等教育研究,2013,(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