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成语故事及寓意
简短成语故事及寓意 成语故事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形式,他们之所以在汉语 中久经不衰,是因为其特有的语言效果,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简短成 语故事及寓意。简短成语故事及寓意1:虎项金铃 明朝年间,在金陵城的西面,有一座清凉山,山势十分险峻。清凉山 上,有一座清凉寺。寺里有好几百名和尚。香火十分兴旺,寺内的方丈叫法眼禅 师,道行十分高深,慧眼识人。当时,寺内有位法灯和尚,性情豪爽洒脱,就是 不肯好好念经,和尚们都看不起他。但法眼禅师却认为法灯和尚很有灵气,对他 另眼相看。
有一天,法眼禅师在宣讲佛法以后,和大家一起随便聊天。他问大家:
“如果老虎的颈项上系着一只金铃,你们说谁能解得开”和尚们听了这个问题,有 的瞠目结舌,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相互观望。沉默了好一会,一个人也回答不出。
这时,法灯正好从外面回来,法眼禅师便问他:“法灯,你说说看,如果老虎的 颈项上系着一只金铃,谁能解得开”法灯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个问题很容 易。这个金铃是谁系上去的,谁就一定能解下来!”法眼禅师听了,面带微笑,说:
“对!你回答得不错!”然后他对和尚们说:“法灯是很有才气的,你们可不能小看他 呀!”后来, 寓意:从这则故事还引申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样一句成语。
简短成语故事及寓意2: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 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
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 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 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
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 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寓意:“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现代多指为人大气 洒脱之意思。
简短成语故事及寓意3:虎死撤备 一个名叫若石的人在冥山北面建造了一幢房屋。这幢房屋四周山林茂 密,没有别的人家,所以若石一家住在那里,生活过得安逸清静。
然而没过多久,他发现一只老虎总是蹲在不远的山崖上朝他的住所张 望,因此他的生活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顿时起了波澜。若石全 家因为老虎的出现而人心惶惶、坐立不安。作为应急的措施,他一面带领全家老 小日夜监视老虎的动向;一面用日出鸣锣、日落燃火和夜间摇铃的方法驱赶老虎。
为了增强防范能力,减少精力消耗,若石一家把篱笆改成高高的土墙;在墙的四 周树起一道用荆棘筑成的屏障;在山谷里挖掘了可供防守用的洞穴。这些周全的 举措、巩固的设施使老虎望而却步。
整整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从若石家里得到任何好处。一天,若石听 山里人说发现了一只死老虎。他跑去一看,认出它就是经常出没在自己住宅周围 的那只虎,所以非常高兴。若石以为威胁自己的那只虎死了,等于根除了心腹大 患。于是,他放松了对野兽的监视;撤除了打虎的装备。家里的院墙损坏了也不 去修复;荆棘围成的篱笆破烂了也不去整补。他每天过着高枕无忧的生活。没过 多久,一只貙(chu)在追逐麋鹿的时候从若石的屋后经过。
它听见若石家里有牛、羊、猪的叫声就止了步。这只貙闯进院子,躲 在若石的屋角边窥视了一会儿,见四周没有人,于是跑进牲畜棚里乱咬乱抓起来。
若石闻讯后赶去观察,发现一个像山猫的家伙正在咬吃一只山羊。他不知道那就 是性情凶猛的貙,所以用大声的喝斥去赶它。可是貙并不害怕,它仍然咬着羊不 放。若石见这个家伙不肯走,拾起一块石头向它砸去。谁知那只貙突然丢开了羊, 转过身先举起两只前腿像人一样直立起来,接着猛然扑向若石,用利爪把他抓死 了。一些有学问的君子议论说:“若石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自然会落到这种下 场。”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掌握看问题的正确方法,善于透过现象总 结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一只虎想吃人,饥饿的虎都吃人;一种凶猛的野兽会害人, 所有凶猛的野兽都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