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中障碍与应对办法]

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中障碍与应对办法

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中障碍与应对办法 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中障碍与应对办法范文 一、见习活动现状 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从最初注重知识,到强调技能, 再到现在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 程。正是基于幼儿园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 高的迫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见习活动日益重视。

一方面增强了与幼儿园的双向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见习 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 高。但是对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 学前教育专业见习活动存在以下问题:见习时间安排过少、 见习缺少针对性,见习过程缺乏有效指导。

二、问题分析 1.根本原因在于重技能轻理论。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 业的课程体系是艺术类课、师范技能课不间断,重视未来幼 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虽然也开设了许多专业理论课,但 从上到下这种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专业 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 和专业理论知识浮浅。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容易陷入“工匠式” 的就事论事甚至照猫画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能力 不足。

2.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对见习活动缺乏统筹安排,缺乏系 统性、针对性。见习活动只是作为学期工作的一部分,相机安排,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见习使用手册,学生的 见习活动目的性不强,浮光掠影,主要就是关注幼儿园的课 堂教学,许多学生经过多次见习仍然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 不熟悉,更谈不上懂得具体的工作方法。

3.缺乏对见习指导方法的研究。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就 是全程陪同,偶尔点评一下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绝 大部分时间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收获主 要来自于自身的观察,这就使得见习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意识。在见习过程中,专业 教师和学生主要是看,幼儿园教师主要是做,基本就是两条 平行线,互不交流。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经验往往比专业教师 更为丰富,而由于缺乏合作意识,没有创造条件为双方的交 流搭建平台,浪费了幼儿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

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经历了三次观念性的转变,即由最 初的“知识拥有者”到“技术熟练者”再到“反思性实践家” 的转变。这种观念性的转变实际上也表征了幼儿教师教育三 个不同的阶段。“知识拥有者”重视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 学历水平,这是幼儿教师职业由非专业走向专业的最初形 态;
“技术熟练者”强调的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幼儿 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反思性实践家”则强调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其终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境界。舍恩 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提出了从 “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家”的专家形象转变。在舍 恩看来,传统的以“技术理性”为支撑的“技术熟练者”的 教师职业形象正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以“行动者”为支 撑的“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职业形象。艺术技能只是幼儿 教师必备的外在条件,而如何扮演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在懂 得幼儿的基础上科学施教则有赖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 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见习活动恰恰是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促进对理论学习的极好的平台。

2.设计见习实用手册。

为了使见习活动能够统筹安排,有科学的依据,需要在 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择专业理论课程中确需见习活动的 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 增强见习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3.加强对见习指导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在见习指导方面不 断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学生实际的见习指导方法。

(1)群体辅导。适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首先在学生集体观摩的基础上,安排施教老师介绍教学意图, 其次由幼儿园教师和专业教师分别点评,回校后组织学生开 展课堂讨论活动,最后完成教学反思,由教师批阅,结合问 题进一步开展课堂讨论活动。(2)小组辅导。适用于幼儿园一切活动。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围绕见习手册,观察幼儿行为,教师可以以旁观者 或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幼 儿行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个别辅导。适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前期阶段由 专业教师逐一辅导学生完善教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散 到各个幼儿园开展试教活动,再由幼儿园教师负责评定和具 体指导。

(4)完善课堂教学活动。注重运用情境化教学,注重 课堂模拟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见习活动的有 效开展。我认为,加强学生的见习指导,其目的在于促进理 论知识的内化,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 践性知识的积累。著名教育家阿尔贝兹认为,教师的实践性 知识是指教师在经验情境中形成的以特定的实践环境和社 会环境为特征,具有高度经验化和个人化的知识。如何达成 这一目标呢? 我认为,唯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见习活动不断地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的动态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 践―再反思”,而且这种践行与反思是一体的,它是“行中 思、思中行”的统一。只有思行合一,才能在螺旋形的进程 中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性知识。

4.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请进来,近 年来我校经常邀请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围绕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常规管理、游戏指导、幼小衔接、就业指导等开 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 幼儿园见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进幼儿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 交流,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增进对幼儿的认识方面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深入思考 近年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的影响下 出现了所谓“全实践”教育理念。所谓“全实践”,就是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 统定位、统筹安排。实践整合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 前教育专业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 技能操作,各学期安排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 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教 师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教学环节。所谓“全实践”就 是实践要素诸方面在时间上要全程贯通,在空间上要全方位 拓展,在内容上要全面整合,在理念上要全面渗透,在课程 体系上要全面统整。这种“全实践”的课程理念重视实践统 整境遇下的实践洞察与顿悟;
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 知识重组重构;
凸显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 中介和归宿。如何将见习活动纳入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下,构 建见习课程,完善见习指导模式,使之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实 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