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共2篇】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共2篇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共2篇 第一篇 1加强中庸思想中“仁”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内在心理 素质 高校心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宽容、乐观、 诚信等一系列优秀的心理品质,这同儒家重视“仁爱”思想 的教育是一致的;
高校要重视“仁爱”思想的教育,这样可 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现在,大学校园经常发 生心理问题的极端事件,个别学生处理问题和矛盾草率、简 单,漠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凶杀、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分 析产生这些恶性事件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一定的社会因素, 但更多地与学生缺乏自尊自爱等自身原因有直接关系.如果 一个人有自爱之心,他将会带着仁爱之心去爱别人、爱整个 社会,他就一定会想办法用仁爱之心去维护这个社会,促进 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减少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相反, 他就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存在,甚至敌视他人, 仇视社会,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后果.那么,如何培 养大学生的“仁爱”心理品质呢?中庸思想认为要培养“仁 爱”品质,具体说要做到“恭而不悔,宽而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3]P222. 1.1“恭则不悔”.意思是人要虚心礼让,不能盛气凌人, 学会谦虚礼让的人不会受人轻视;
谦恭的人能赢得更多的成 长机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谦恭的人能够知道改过从善,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但如何做到谦恭呢?它要求人要 做到表里如一,不但态度上表现谦恭,内心更要牢固树立谦 恭的思想.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并加以改进,不要因为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更不要轻视看 起来不如自己的人.然而,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 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心中只有自我的存在.一 方面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却常常忽视 应该先尊重别人和理解别人.有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上很少与 他人交流,思想和情感上沟通更少,同学之间关系淡漠、缺 乏人情味,相互不关心,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最终影响了 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1.2“宽而得众”.意思是人要宽宏大量,待人处事厚道, 不刻薄,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论什么样的人、身处怎样的环 境都要能与人融洽相处.宽厚之人能兼容万事万物,可以赢 得众人之心,他一定也会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 成长环境.当代大学生个体比较独立,也更有个性,有的同 学常因小事而发生摩擦,不知礼让,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压抑烦躁、情绪沮丧.轻者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效率下 降等社会功能受损状况,重者会采用伤人或自伤的极端方式 处理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宽厚待人的品格,扬人 之善,崇人之德,师人之长,对人不求全责备,特别是要能 接纳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努力使学生做到严于律己,宽 以待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儒家所说的“恭”实质是诚敬,决不是丧失原则的卑躬屈漆,“宽”也不是一味地迁就,无 原则地谦让实质是一种人格上缺陷,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中 庸强调的是有“道”的标准和有原则的居中.孔子说“君子 中庸,小人反中庸”,这也说明,中庸绝不是主张无原则、 没有标准的两面派,而是一种能坚持原则、难能可贵的君子 节操.那种怕得罪人、左右逢源的“老好人”,表面忠厚实 在,实质上动机险恶,这种人孔子称之为“德之贼也”,他 的行为与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对立的.然而,生活中许多 人把“德之贼”就认为就是中庸之道而流传于世,这就极大 地误解了中庸之道的本意.从本意上讲,中庸思想所要培养 的君子是具有高尚的节操、平和的心态以及独立健康的人 格. 1.3“信则人任”.也就是诚实、守信的人会赢得别人的 尊重和信任“.信”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诚实不欺的,既 不欺人,也不自欺“.信”的要求是对待自己要真真切切地 去恶扬善,加强修养;
对待别人,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 信是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和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无诚则无 德,无信事难成.大学生只有诚信待人,诚信处事,才可能 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赢得周围人的信任.否则, 就会失去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 1.4“敏则有功”“.敏”是着眼于对知识的追求和为社 会的贡献,着眼于人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当代大学生应该努 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然而,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少数大学生名 利心较重,急功近利的思想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南,让 名利束缚敏捷聪明的头脑,或患得患失,或畏畏缩缩,最终 导致他们缺少应有的精神追求,终难成大事,更谈不上自我 价值的实现. 1.5“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善待别人,能赢得更多人 的支持,对别人施以恩惠,将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大学生在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尽量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当同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可能给予他们坚持的力量,不 断地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品格.当前,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有 助人为乐的思想,但也有少部分人只顾自己私利,不顾集体 和他人利益,表现的很自私.这样的学生最终也只能生活在 狭小的圈子里,将自己封闭起来,逐渐地孤立,结果影响自 己的发展. 2加强中庸思想中“礼”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外在心理 素质 “中庸之道”主张的“无过不及”不是无原则的“折中”, 它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特定社会的标准和规范,这个标准 和规范就是“礼”.孔子在他的书中就明确地把“中”的标 准规范定为“礼”;
他把“礼”作为判断人世间善恶美丑的 标准,他还极力想通过“礼”的教化,帮助弟子们的言行都 归于“中”.孔子还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 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4]P109“恭”“慎”“勇”“直”都是属于德行,但都必须要以礼节之,以符合中庸之 道.在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上,孔子认为他的弟子德行水平 有的“不及”,有的“过”,也有的“偏”.对于这样的情 况,他主张用“中道”来加以纠正,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3]P166这里狂 指狂妄,狂妄之人言过其行,流于冒进;
狷即拘谨,拘谨之 人不敢有为,易于退缩;
“中行”就是指按照中庸思想去行 事.孔子认为只有中行之道,才是君子行事的最高标准,君 子的言行举止能够做到恰到好处,不走极端.恰到好处的具 体表现就是在行为中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做一个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模范.中庸之道还提出“博 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4]P30,经过 这样磨练的君子,其人格就会“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这也就是说,文质合为一体,不 轻浮也不粗野;
儒家非常赞赏这种文质兼备、适度合中的君 子风范.从实质上看,这也就是“中庸之道”在心理和人格 上的具体表现.儒家对“礼”的强调并不是把“礼”视为一 成不变的、僵死的、不能逾越的固定模式.一个人的行为只 要符合“仁”的精神,对“礼”是允许有一定偏差的,即所 谓“乘权持中”,在“仁”的精神的指引下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突破“礼”的禁锢.持“中庸之道”应根据环境变化而变, 随不同的时间、地点与条件适时而进,随机以应变.中庸之 道这些要求和规范,实际上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 好心理适应能力,能较好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 质的人才.我们主张大学生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要 遵守行为规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当代社会要求,当学生的 行为偏离社会规范时,就应该不断加以修正,以使之回到正 常的轨道上来,达到儒家所说的无过无不及”的状态.我国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当代大学生守则其实就是一种推陈出 新的“礼”,我们要用这些“礼”去教育大学生,使这些“礼” 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我们相信,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一 定实现大学生行为的自律,进而提高大学生外在行为和心理 的适应能力. 3建立有效教育机制,保障“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 教育中价值实现 儒家“中庸之道”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大学生心理 教育中有着很高的运用价值,高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保障其价值实现. 3.1高校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心理教育中的运用,建立“传 统文化-心理教育”联合教育体系.我国目前的心理教育体系 大多模仿西方国家的“医学模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运用重视不够.事实上,我国传统文 化如儒家中庸思想在普及大学生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 素质和建立健全的人格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这种 效果是长期的.高校领导要大力倡导,并坚持在全校建立一套由校长直接领导,各级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以保障心理 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建立“校长-心理教育中心-学生处-教 务处-院系-学生组织”联合教育体系.心理教育中心成立专 门的“发展心理部”,学生处成立“人文教育中心”,教务 处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和国学教育课程,各院系安排专职的 “文化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各级学生组织中成立专门的 文化心理组织如“心理协会”、“国学社”“‘中庸’研究 会”等.各级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学校建立相应的 监督机制,保证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落到实处.这样的联合体 系一定能使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起到良好作 用. 3.2建立一支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和熟练掌握心理学教 育方法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关键. 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心理教育是无稽之谈.然而,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丢弃了许多我国传 统文化的精华,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存在诸多问题,更谈不 上在教育中运用.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特别是从事一 线学生教育管理的教师,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和心理教育的 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保证教育效果. 3.3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方法,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设立专门研究课题,定期开展传统文化和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发挥中庸思想和其他传统文化思想在大学生心理教 育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努力建立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大力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本土化,为长期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保障. 第二篇 (一)明确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性质,对其学科有科 学的界定 大学生心理学教育具有综合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发展 性,因此,要将心理教育列入教育学的范畴,在实际的心理 学教育中首先,要将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化,将心理教育列 入教学计划,重视心理教育早大学教育中的作用,课程还要 进行系统的考核。将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作为学生集体进行 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 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互补,定期 的开展心理讲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心理 教育的热情。

(二)构建完整的心理学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高校要提高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 把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为 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大对心理教育的经费投 入,加强心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招聘方式建立 起相对稳定的心理教育队伍。其次,建立起专门的教育机制, 即心理学所开设的课程必须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也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新生入学教育、毕业 生就业心里指导等。再者高校应当建立起检查机制,即在新 生入学之处建立起学生心理档案,并定期的开展学生的心理 测试,通过检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从中得到反 馈,以便于开展以后的教学环节。此外,还要注意建立完善 的预警机制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机制。预警机制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根据掌握的学生情况,将可能发生的情况消除,减少心 理事故的发生。最后笔者要说的是,心理教育需要由丰富多 彩的实践活动来保证,在心理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班级活 动、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开展课外心理素质教育和各种心 理健康训练活动。心理教育是长期的任务,必须得到高校的 高度重视,运用多方面的力量,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心理 教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的实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