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基础课程革新思路】信息素养课程

信息素养基础课程革新思路

信息素养基础课程革新思路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 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 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以 往不同的是,它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创新精神 以及道德情感都有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 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信息 化社会人才的生存素养。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首先,随着 信息时代雏形日显,知识增长大大加快,信息传播与日俱增, 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 从而做出决策,缺乏信息素养将难以维系生存。其次,适应 教育改革。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需求,要求培养全 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
培养具有查 找、评估、利用信息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落实教学方法灵活 多样,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再次,满足自身需要。

学生最终是要走进社会的,而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 深入影响,信息化正在深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 息素养是21世纪人们生存技能”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具备 优秀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各种职业的需要,而不具备好的信息 素养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 中体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滞后现象。从BASIC语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的一直强调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 软件掌握和简单编程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唯一统考过级的课 程就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 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必须 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专业发展,强调学 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关注 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另外, 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 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 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树立教与学的效率观,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教学效率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 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有效教学策略。教师 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但是不一定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 导,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一定的任务和课题来引导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索,强调体验性的协作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 共享;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通 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我的教学任务有效吗”“有 无更有效的教学途径”等)来优化教学。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信息 技术应用的效益。但是并不能说量化就是科学的,应该科学 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效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习学 业成就与教师教学表现。

目前各级各类高校普遍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而且 是大学生必修的统考课程,定位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必须掌握 的一项技能课程。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 仍不会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也没有利用网络获 取信息的意识,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没有就某个研究目的 去上网搜集资料的意识;
许多学生不懂得网络搜索方法,不 会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有效获取自己需要的 信息;
有些高校大学生的恶作剧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 工作。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要注重科技与人文并 重。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 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 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 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媒体,不仅指 网络和多媒体,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和电视机等都可以 作为信息技术来看待,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以建构主义 理论为指导,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专业课程学习的 任务和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强调体 验性、创造性的协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共享。另外,社会信息化趋势催促教育信息化 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 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黎加 厚)。信息化社会每位成员面临知识更新、职业更换以及创 业发展等,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基本的生存素质。在大学生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强调信息素养教育,既是信息技术教育 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高校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 革的重要途径。

学科教学是大学生专业教育的主渠道。这一层面的整合 模式包括CAI、CMI、网络课程、校内闭路电视、卫星教学节 目、数字电影、幻灯、扩音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 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主动、自觉、积极接 受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的意识;
学科教师要 强调大学生利用信息技能拓展学科视野,延伸课堂学习。让 信息技术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认知工具。学习活动是大学 生消化、吸收、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整合 模式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 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在信息 技术基础课程中如果以往强调的是“学习信息技术”,在此 则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基础课中的信息技能 作为教与学的互动中介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为学生之 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专业实践是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 运用,是知识转换为能力的必然步骤。强调专业实践是当前高校教学转型的标志。信息技术学 科与其他学科以及活动课程的融合,反映了融合后的综合课 程的特点,又指明了在模拟环境、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 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 这一学习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 整合,其结果是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实际问题和真实活 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与 学科教学、学习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 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 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比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专 业的综合学习进行整合,首先要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导论主要 目的是本专业新生的入门教育,任务是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 论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握,建立本专业学习的启蒙意识,为后 续学习奠定基础。而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 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QQ 可以随时、及时、即时地与他人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 方法。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融合,利用QQ开展 校际专业学习交流,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 要对本专业领域的基本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