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大阅兵背后的国际政治] 2015胜利日大阅兵

胜利日大阅兵背后的国际政治

胜利日大阅兵背后的国际政治 不同的国家对中国大阅兵抱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的决定派出代表 或方队参阅和出席有关纪念活动,有的同中国大阅兵刻意保持距离。胜利日大阅 兵,“谁来、谁不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折射出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但复杂 的国际政治博弈最终无法阻挡和平的主题与合作共赢的精神,这将是世界之福。

胜利日大阅兵的和平内涵 大阅兵很好地契合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 主题 作为9月3日抗战胜利日纪念活动的重头戏,阅兵式最受国际舆论关注。

此次阅兵方队和梯队的编排颇具匠心,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外军代表首次 受邀参加分列式;二是包括国民党老兵在内的抗战老兵方队以及英模部队方队首 次受阅;三是装备方队首次按作战体系编排。这些安排寓意深刻。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此次阅 兵,有10多个国家派出方队或代表队参加,虽然参阅队伍多为仪仗队形式,但体 现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际性。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抗战使中华民 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不分党派、阶层、地域的全民族同仇敌忾、 不畏牺牲、共同抗战,换来了抗战的胜利。抗战老兵方队和英模部队方队现身大 阅兵,凸显了中华民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敬仰英雄的传统。

与大阅兵的国际性、历史性特点相得益彰的,是受阅新型武器装备的 时代性,这也是大阅兵最吸引国际舆论眼球的。大阅兵展示的受阅武器装备均为 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新装备比例达到80%以上,大多为首次亮相,并且按照作战 体系编排,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最新发展水平,能起到鼓舞军志、振奋民心 的作用。

上述特点折射出大阅兵的和平内涵。中国政府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 阅兵式并邀请外国领导人观礼,这是一次传统和外交的突破。大阅兵很好地契合 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主题。

破除对大阅兵的几个误解和偏见不能把大阅兵简单解读为“针对日本”;“秀肌肉”是防御性质的,不是要 寻求霸权;中国倡导爱国主义,但不鼓励狭隘的民族主义 第一,大阅兵是针对日本吗由于日本在历史和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言 行,中日关系在过去几年遭遇冲击,迄今尚未走出低谷。安倍政府调整日本军事 安全政策,又使中日关系平添不确定性。再回看战后日本走过的道路,虽然和平 主义在民间仍有很大力量,但军国主义的幽灵并未随二战的结束而灭绝,右翼势 力在日本政坛和舆论界渐成气候,在本地区制造了不少麻烦。包括中国、韩国在 内的国际社会对日本上述动向保持警惕,是理所应当的。但把中国抗战胜利日大 阅兵简单地解读为“针对日本”,则是过于狭隘了。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正如世界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并不针对特定国家,中国大阅兵的主题也超越了中日关 系。当然,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在中 国大阅兵这面镜子前,会更显其荒唐和扭曲。中国现在不需要反日,但需要敲响 警钟。

第二,大阅兵是为“秀肌肉”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军力也得到 质的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几年,除了中日关系不顺外,美国“亚太再平 衡”战略的实施给本地区和中美关系增加了复杂因素,南海问题时常被炒热。在 一些国际舆论看来,中国似乎要借此次大阅兵,对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进 行“牵制”和“威慑”,中国这样做会在客观上加剧地区军备竞赛,进而影响和平与 稳定的地区局势。这样的联想和逻辑太过牵强附会。中国此次大阅兵自然要展示 威武之师的形象,体现中国的军事实力,同时也展现中国军队文明之师的形象。

一国武装力量是否对其它国家构成威胁,不取决于单纯的军力,而是取决于政策。

中国的国防力量是防御性质的,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但在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 发展的核心利益之时,也会断然出手。这样的“秀肌肉”不是要寻求霸权,不是胁 迫,而是让一切潜在的威胁源明白,不要轻举妄动。

第三,大阅兵是为煽动民族主义吗仅仅一次大阅兵预演,已经让广大 中国网民激动、兴奋不已。可以想见,此次大阅兵带来的震撼,会让中国人的自 豪感油然而生。这无疑会增加民族凝聚力,应该说这是爱国主义的正常体现。但 在一些国际舆论眼中,这叫民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中共靠“煽动”民族主义来 获取执政的合法性,中共领导层靠“刺激”民族主义来转移国内各种矛盾的压力。

这样的评论在最近的西方舆论场中屡见不鲜,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舆论时常把中国 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划等号。同样的事情在西方就是爱国主义,在中国就是 “民族主义”。中国倡导爱国主义,激发爱国主义,不是鼓励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排外、仇外。邀请外国领导人和代表来华参加纪念活动,恰恰反映了中国共 同守望世界和平的博大胸怀。

“谁来、谁不来”背后的政治意味 俄罗斯最早确认参阅;日本对大阅兵误解最深、错失良机;韩国对华战 略考量占了上风;美国最不愿给中国大阅兵“捧场” 俄罗斯是最早确认在中国抗战胜利日总统普京访华并派仪仗队参阅 的国家。早在2014年初,中俄元首就决定,两国将共同举办二战欧洲和亚洲战场 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并继续坚决反对歪曲历史 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今年以来,中俄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共同举办了一 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特别是安排两国领导人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相关活动,这 反映了两国对“二战”立场的基本一致,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展示了中 俄关系的高水平。

日本是对中国抗战胜利日大阅兵误解最深、错失良机的国家。中国官 方多次表示,中国纪念活动不针对特定国家,不针对今天的日本,更不针对广大 日本人民。实际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中日关系来说既特殊又敏 感。对日本来讲,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就有可能把这一年份变成改善对 华关系的机遇,否则历史的包袱会越背越重。日本媒体普遍认为中国大阅兵是对 日本的“牵制”,并就安倍是否来华参加纪念活动有很多种猜测,安倍本人内心想 必也很纠结。关键的因素在于,安倍并没有正视历史的诚意,无法与日本的侵略 历史和军国主义思潮做根本的切割。他发表了一个“四不像”的“安倍谈话”,给未 来中日关系走向投下了新的阴影。

韩国是最早明确表态其总统将出席北京纪念活动的东亚国家。中韩同 为日本侵略的受害国,对日本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行有着相似的立场。但美韩同 盟关系对韩国最后决定是否参加中国纪念活动有重要影响,曾有媒体报道称美国 压韩国不要出席中国纪念活动,韩国予以否认,美国则最后表示尊重朴槿惠总统 出席中国抗战纪念活动的决定。这表明,韩国没有让美国因素左右自己的独立决 定,对华战略考量占了上风,认定这一决定不至于伤及韩美同盟。

美国是最不愿给中国大阅兵“捧场”的国家。中美同为二战盟国,都为 东方战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美国承认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也不 否认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正当性,但意识形态、美日同盟、零和心态等三方面因素让美国选择同中国大阅兵保持一定距离。

其实,任何一国的阅兵式都是有政治意义的,其他国家是否参与、如 何参与,都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各国做决定时都很讲“政治”。因此,一些国家对 于中国大阅兵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这本身并不奇怪,也不是特例。

中国坚定走自己的路 不论围绕大阅兵存在多少质疑和杂音,包括大阅兵在内的抗战胜利纪 念活动在总体上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回应和支持 习近平主席曾撰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 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

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 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二战之后的历史 表明,霸权心态、冷战思维、零和游戏还没有消失,人类虽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 战,却继续遭受着各种政治对抗、地区冲突、国家战争的困扰,和平与发展的时 代主题经常受到干扰。

毋庸讳言,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的崛起势头难免会伴随着 一些国家对中国战略防范和牵制的同步增加,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不会平坦。但 中国坚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并身体力行,为国际社会 带来一股清风。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等倡议受到越来越多国 家的欢迎和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这说明,中国只要秉持合作共赢 的理念,在国际上不寻求排他性利益,假以时日,就会开辟出一片国际关系的新 天地。

应该承认,不论此前围绕中国举行大阅兵存在多少质疑和杂音,包括 大阅兵在内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在总体上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回应和支持。事 实将证明,中国抗战胜利日大阅兵将是一次国际盛会。而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最 终无法阻挡和平的主题与合作共赢的精神,这将是世界之福。

作者:贾秀东 来源:人民论坛 2015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