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_如何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中存有夸大学生心理问题、杂拼从教人员、过分推崇心理测 验、德育化和学科化等不良现象,必须寻求有效对策予以根 本解决,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过分夸大的 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专业性不强;
德育化倾向是心 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 的学科化等,针对存在问题作为小学应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 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 在教学的诸多环节,诸多形式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 康。

摘 要: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中存有夸大学生心理问题、杂拼从教人员、过分推崇心理测 验、德育化和学科化等不良现象,必须寻求有效对策予以根 本解决,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

自八十年代中期始,我国中小学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并启动心理健康 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纵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检视中小学种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运作方式,不难发 现,尽管它们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 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不良倾向也影响了心理健康 教育的功效。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过分夸大的倾向 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 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极易形成许 多不健康的心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 题是客观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尽管如此,也不能 因此而夸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专业性不强 3. 德育化倾向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 4.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 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施 加影响,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 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就心理 辅导而言,有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 沟通和心理测量等。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 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 向中小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甚至于象其它学科知识教学一样,机械设定 知识体系、目标任务,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手法来操作心 理健康教育,必然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如何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良的倾向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不良倾向或错误操作 方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的成效, 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普及化、现代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等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 取有效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我们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学 校领导和教师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因为心理 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种先进而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只 有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发展。

2.健全队伍,组建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 教师是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组建高 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

就总体而言,每个教师都应是心理辅导员,他们都应拥有心 理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 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 轨迹,并以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 师资队伍,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 项工作高质有效的需要。3.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 普及,它现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必将成为 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此理念将渗透在现代教育质量观 和学生观之中,并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成为学 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内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 从职人员的事情,并非针对哪一个学生的问题,它指向于全 体师生。

三、对于小学心理教育可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进行 1、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教学的诸多环节,诸多形 式中。

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 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有的是要 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
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
也有的是 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 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而且现 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 的好作品,而且课后都有“感情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采 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感情朗读,使每节课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少于时间总量的二分之一。特别是 对于中段语文教学尤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

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 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触动、美感的陶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 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⑵、在“课文内容”中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心理 健康教育。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中小学生,特别 是小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

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读、说中认识人生观和世 界观。如:三年级教材“亲情”单元,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 到亲情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的给予,还体现在精神方面的关 怀,甚至是为亲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在教学《珍珠鸟》一课, 通过对文中“我”和“鸟”的感情体会,让学生认识到人与 动物应和谐相处。在“尊重与平等”单元,课文《元帅的故 事》通过两个元帅——彭德怀、朱德,认识到即使是国家干 部也不能搞特殊…… 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 健康教育。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在课堂 外我们同样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比如北师大教材第六册的第七单元是主题 为“特产”的开放单元。我们从课文内外让学生搜集全国各 地的特产,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开阔 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物产的丰富,学生 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即对祖国的山水产生了向往之情。我 们还可以教导学生从身边入手,去搜集家乡的特产,把这种 对祖国的热爱迁移到眼前,对家乡的热爱。这个活动即让学 生了解了知识,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探寻周边生活的好奇心。

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及在活动中与 他人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 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小组成功,必须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要 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⑷、在习作教学使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仍不易 解决。如果教师不够细心或了解不够,易使学生走入更深的 障碍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 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 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 心理调解作用。学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 处的喜怒哀乐真情流露。这样教师能够更好的捕捉学生的悲 哀烦恼或快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 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同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 分回忆、挖掘、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物、情、理‘幻,在此过程中,受到习作内容的熏陶。如写父母的作文。让学 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观察父母言行、了解父母工作和父母的 愿望,并对父母说知心话。在习作准备过程中,拉近了学生 和父母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体谅、理解父母的 情感,懂得要感恩,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