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实践活动中 突出特色文化建设
在文化实践活动中 突出特色文化建设 摘 要:一、“目标向上,视野放宽”,站在创建学校文化的 高度,对学校发展进行高品质定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 前提 工一小地处老城区,规模小,校园空间有限。虽然有过 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同样面临 着重新定位,创新突破的问题。学校文化建设为我们提供了 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认真转变观念,将学校进一步 发展的突破点放在文化建设上,并给以充分的重视和实际的 地位。遵循“目标向上,视野放宽”的原则,重新思考审视 学校的办学理念,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之路。我们认识到:
学校虽有良好的文化传统,但不等于就是今天的生产力;
我 们有爱岗敬业的教师,但不等于已经具有人才优势;
有可爱 的学生,但不等于不需要文化的滋养。学校要发展,就必须 把这些潜在的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力 量。我们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重要的是不能只停留在文 化概念和符号上,更应注重文化的质量和具体的内容,不能 把学校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元素的堆积。这个过程应该 是观念认识更新的过程,是重塑传承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是行为方式改变的过程,是长期积淀的过程。基于 此,我们把教育这个爱的事业凝炼成 “用大爱大美成就大 写的人”的办学理念,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以此引领师生作大德之人、大智之人、大气之人。将校训概括为“诚、 毅、勤、朴”,明确其内涵是:“诚以做人,毅以做事,勤 以学习,朴以生活”。同时确定各项工作在文化层面上的定 位。管理工作中心落在全面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上;
学校特色之一的“书香校园”的文化内核是“让读书成为习 惯,用精神滋养精神”;
学校特色之二的“科技校园”的文 化内核是“体验科学,快乐成长”。这样,我们从起始阶段, 就站在了更高的层面上,对学校突破式发展明确了方向,找 准了道路,保证了后续工作有序顺利展开。
二、“眼睛向下,起点放低”,从小处入手,在实处着 力,规划部署学校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 本指导思想 文化具有弥散性,无处不在又很难具体化;
天天在做又 很难抓住;
大到无边,小到身边。而文化生长的过程性往往 更具独特的魅力。只有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持续不断, 长期坚持,“积小成以成大成”,不虚夸,不浮漂,才能形 成独具特色的健康的学校文化,并突显出学校特色,产生广 泛的社会影响。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同样具有这样的特 质,在目标和途径上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我们确立了“抓 住文化生长点,从小处入手,在实处着力,在过程中积淀, 在实践中创新,以突出学校特色为重点,培育学校文化生长 的沃土”的工作思路。保证了学校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师生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不断成长。在清晰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首先加强领导,健全组 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从组 织上保证了文化建设的地位;
二是加强培训,认真学习,迅 速达成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共识,从观念上保证人人理解,全 员参与;
三是科学规划,制订方案,从目标上保证了工作的 有效性;
四是专家论证,分步实施,从细节上保证了工作的 科学有序开展。
有效的学习、培训使全校形成了“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 蕴为依托,建设具有丰富内涵,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校实 际的学校文化,才能办好学校”的共识,从而在学校中形成 了人人议论学校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人人以 能为学校文化建设做贡献而自豪的良好氛围。
三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改善环境,创设氛围,彰显 学校文化生长的独特标志 1、大处着眼,因地制宜,做小做精。我们的校园很小, 只能“鸡蛋壳里做道场”,我们就突出严谨精巧,紧凑实用。
在做的过程中更要一丝不苟,每一处景观,每一项设施都坚 持做精、做细、做巧,目之所及都显示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比如利用学校西南角,在大树下制作了“牛顿拿苹果的雕像”, 它既装点了校园一角,又使学生在欣赏雕塑的同时 受到科 学的启蒙教育,还紧扣科普校园的主题。利用校园西南角墙 面制作了大型浮雕群,有古代教育家孔子,科学家华罗庚, 画家徐悲鸿,既有古代名人,又有现代名人,突出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和延续,使学生置身于厚重的中国文 化之中。制作之精细,构思之巧妙,充分彰显了我校“书香 校园和科普校园” 这一办学特色。
2、小世界大文章,突出处处彰显,无处不在,潜移默 化。没有大的操场,就充分利用身边的空间,创设立体景观, 以突出学校特色。
走廊文化的创设重点放在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科普活动 介绍、科普书籍小书架以及学生的科幻画作品等。楼梯文化 的重点放在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给人美的熏陶;
安全知识 介绍、安全提示等;
各种学生作品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 积极性等。
班级文化的重点在发挥每个班级的创造性,体现主体意 识,一班一景,各具特色,突出育人功能,“让每一面墙都 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班级目 标,并以口号的形式,悬挂在教室的前后黑板上;
精美的班 级风采小园地,在班主任的精心设计下显得格外醒目,丰富 的班级故事、各种知识、活动展示、特色板报、表彰竞赛等, 已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
办公室文化的重点突出“一家一世界”,在紧张的工作 中营造家的氛围。发挥特长,彰显个性,励志与温馨并存, 缓解了压力,提升了凝聚力。有书法家书写的具有学科特点 的教师自创的语句作标语;
有教研组的集体合影,有大家的 生活照,有精巧别致的鱼缸;
还有老师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等。严肃的办公室,有了家的氛围,老师们像一家人,共同面对 遇到的困难,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心灵 家园。
四、围绕特色,开展各项活动,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是 学校文化生长的内核 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文化生长之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 人既是培育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培育的主体,如果师生的 整体素质不能得到提升,精神世界不能得到充实和升华,只 有美的外部环境,学校文化建设就是不完整的。我们围绕“在 大爱大美中成就大写的人”广泛开展读书和科普活动,并采 取一系列措施,使活动不断深入,努力实现“让阅读成为习 惯,用精神滋养精神”,努力实现以科普活动为载体,培养 具有科学精神的接班人。
1、学生读书活动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首先,我们立 足课堂教学,不断拓宽和延伸科学课的内容,努力完善和丰 富科学课的形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其次,面向课外。一方面充 分发挥家庭作用,使家长主动支持孩子参与校内外科技活动, 并为孩子科学素质的培养创造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充分 发挥课外科普阵地的资源作用,通过参观、演示、影视、讲 座和参与操作等形式,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 学精神。第三,大力开展有特色的科技活动,活动中培养科 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精神。学校成立了各种科普活动小组,坚持开展“机器人小组”、“电脑绘画小组”、 “科幻画小组”等活动。
2010年5月我校成功举行了“体验科学 快乐成长”科普 周启动仪式。此次活动得到了市、区科协及科技馆的大力支 持与充分肯定。这也是两级科协第一次在我区举办的大型科 普活动。200多位家长也应邀参加。活动共设5个区:科普实 验区、科普绘画区、科普大篷车区、科普体验区和机器人展 示区。共展示科普画60余幅,进行小实验近80项。“科普大 篷车”开进了校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篷车配置有涵 盖声、光、电、磁、力学、数学、机械、信息科学等学科在 内的几十件(套)科普展品。大篷车进校园给孩子们搭建了 充满吸引力的科普舞台,开创了我区科普教育的先河。多家 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几年来,由于学校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学校连年获青少 年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生活中的垃圾你分类了吗?》、 《让青春充满阳光》等多项活动分获省、市、区级奖;
近30 幅科幻画获市二、三等奖;
杨佳佳、史钰芳等多位教师获省 市区十佳科普教师称号。
读书活动使大家更加热爱生活、更加自信向上,个性更 加张扬。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的极大 肯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3、浏览阅读体现时时相伴,处处可读。为了更好地营 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还在走廊、会议室、工会活动室、支部室等场所摆放了小书柜,供师生随时随地阅读,使全校师 生时时与书相伴,处处有书可读。一方面是闲暇时间,零碎 知识,无心插柳,丰富心灵,另一方面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 下留下书籍美好,知识伟大的种子,让好习惯陪伴一生。三 年级的苗彦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书香校园真好,平时下课追 逐嬉闹的孩子自从有了走廊书架,再也看不到他们追赶的身 影,到处是捧书阅读的景象。
五、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生长得以维 系和传承的纽带 如果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改善,各种文化活动是学 校文化建设“硬件”的话,那么“和谐、共生、共进”就是 学校文化建设的“软件”。相比之下,人与环境、人与人关 系的改善与重建,更重要也更不易。也只有建立了全新的人 际关系,学校文化才能得以维系和传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 的文化存在。因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人与人和谐关 系的重建。
1、和谐的干群关系。学校领导坚持以德待人、以理服 人、以情感人;
做事公正、无私,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
不 断学习,充实自己有识、有才,以丰富的学识引领人。摆正 位子,放下架子,服务教学,服务教师,从而使教师在心理 上产生信任感、服从感,汇成凝聚力,这也是工作的动力, 成长的动力,发展的动力。
我校的条件并不好,但我们设身处地位老师着想,在学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中午不回家的教师联系吃饭和休息 的场所;
为教师购买“校园责任险”;
多次看望和慰问家庭 有困难、生病及家庭出现意外的教师和家属(有时竟冒雪前 往),及时送去了领导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
坚持每年为教 师过两次集体生日,每月为过生日的教师送去“家庭”的祝 福。2010年教师节学校举行了“庆节日 送食粮 过生日 合 家欢”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活动中校长亲自为两位年长的教 师切蛋糕,并且双手送到她们手中,老教师接过蛋糕激动得 热泪盈眶,在场的《河南日报》首席记者柯杨记下了这激动 人心的时刻,摄影记者也拍下了这感人肺腑的镜头。校长还 亲自为每一个教研组的教师送书,并根据不同学科组的特点 以朋友的语气在书签上写寄语。
2、和谐的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 在要求和当然要素。“以德育人,以爱育人”是我校每一个 教师的为师标准。平时,教师们满怀着对学生的爱,作为学 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学生既作为人,也作为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在 教师爱的沐浴下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同时也在信任中 全面发展着自己,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 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共生、共进。
3、和谐的家校关系。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体, 也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我们将和谐家校关系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进行落实。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请专家、有经验的教师等,进行家庭教育讲座,还召开不同 主题、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每次都赋予新的内容。每学期不 少于2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互相理解与 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家 长对教师的认同与依托、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形成了家校 联手,共同育人的合力。
六、落实措施,监控过程,实践探索,表彰反馈,坚持 不懈是学校文化生长的保证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中每 一步工作的落实和总结,每一个细节的调整和改进,并坚持 反馈与表彰并举,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坚持不懈地搞好学 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深 入开展。上两届文化节活动就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次重点 是教师间的交流,他们通过读不同的书谈理解与感悟;
第二 次侧重于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交流,在他们同读一本 书的基础上谈体会与收获。科普活动也是如此,每一次活动 在主题、规模、内容、形式上都有所区别。
这种递进式的开展活动是学校文化积累必经之路,只有 如此学校文化的形成才能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形成系列, 逐步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而每次活动的总结表彰促进了 后续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文化建设有了后劲,激发了创造的 激情,新点子、新创意不断涌现,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近年来,我们在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深入思考,科学 规划,精心实施,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积 累了很多经验,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尤其是人的精神 面貌在改变,在提高。更可喜的是初步建立了学校文化建设 体系,学校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这是学校的 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不 断走向卓越,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