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用中医治疗一年【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论文(共2篇) 第1篇: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房治疗 冠心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而对于心律失常来说,则是冠心 病患者非常常见的一类临床表现。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冠心病心律失常无明显 临床症状,但在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胸闷、头晕以及心悸等症状。若 为及时处理,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晕厥或休克等症状,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命安全[1]。当前,临床多数是选用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虽然在临床治 疗的过程当中,非常有效的改善了临床的病症,然而却存在非常大的毒副作用, 因此西医治疗的临床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2]。我医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主 张采取中医药方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 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借助随机数字 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3~66 岁,平均年龄(53.2±5.1)岁;
病程0.8~2.5年,平均病程(1.9±0.3)年。对照组 男26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2.2±4.7)岁;
病程0.9~2.6年,平 均病程(2.3±0.3)年。两组基本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即采取抗 凝、降脂等常规对症方法治疗;
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普罗帕酮, 450mg/d,分3次服用;
也可以口服胺碘酮片,0.6g/d,分3次服用。此外配合静脉 滴注辅酶A、三磷酸腺苷、肌苷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以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为基础,重点实施 中药方药进行治疗,主要组方成分包括:甘草、五味子、琥珀,各5g,桂枝6g, 人参、白芍、赤芍各10g,麦冬15g,生杜仲、龙骨、牡蛎各20g,丹参30g。进一 步以随证加减为治疗原则,如果为阳虚患者,添加远志、附子,各10g。如果患 者有阳气偏虚表现,需添加桂枝到12g。对于阴虚者,需将基础方的桂枝去除, 然后添加百合、生地,各20g,阿胶10g,龟板15g。对于血虚不寐的患者,则加 入柏子仁10g,炒枣仁15g,夜交藤25g;
对便秘的患者则加黄芩、大黄各10g;
对 心火上炎的患者,则加川连5g,生地25g;
对于血脂高者,添加生首乌、山楂, 各15g;
对于瘀象明显者,添加桃仁10g;
对肥人夹痰而晕者,需去除五味子和白芍,然后添加白术15g,天麻、半夏各10g。以上方剂,加水煎服,1剂/d,早、 晚各1次。

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情况,将疗效分为:(1)显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无自觉无心悸状况,经心电图检查心率为正常、心肌缺血症 状基本消除;
(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征有所恢复;
(3)无效:临床 症状无好转,体征无改善;
或病情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数据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 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3讨论 从中医治疗的角度看,心律失常比较常见的有心跳过缓或者过速,过早搏 动等,属于“惊悸”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本虚为主、因虚而致病,常常累及心肺, 知识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不畅,引起心率失常[4]。因此,进行中医治疗时, 主要是补气调血、调和阴阳。同时,注重善后服药,这对于预防以及减少心律失 常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方法治疗,对照 组患者实施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 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有学者经研究表明:
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具备显着疗效,可改善患者心律失 常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这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方法,疗效明显,并且可以非 常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也比较高,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姜长 第2篇: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都比较高,心绞痛为冠心病患者常 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采用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治疗效果良好,但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 中医治疗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本院以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 象,给予中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18例,男58例,女60例;
年龄53~76岁,平均(61.5±2.4)岁;
病程1~16年, 平均(6.4±2.8)年;
心绞痛严重程度:轻度27例,中度53例,重度38例;
劳累性 心绞痛62例,自发性心绞痛56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2)有心肌梗 塞病史。

随机将患者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

1.2方法西医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10~60mg(依据 患者病情确定具体的剂量),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

中医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剂组成:人参、赤芍、川芎、当归、决明子、 党参、山楂、红花、葛根各15g,炙黄芪25g,葛根、枳壳、郁金各10g,炙甘草 6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 心率及心肌耗氧量。

1.4疗效判定显效:患者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有效控制心绞痛;

有效:患者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显着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 时持续时间,降低发作时疼痛程度;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作无明显改 善,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 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过1个月治疗后,中医组59例患者中,治疗显效34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56例,有效率为94.9%;
西医组59例患者中,治 疗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55例,有效率为93.2%。中医组与西医 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心率、心肌耗氧量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及心肌耗 氧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后,中医组患者心率、心肌耗 氧量指数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多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这是一种新型人 工合成的降高血脂药物,胆固醇合成、组织血栓形成均可受到阿托伐他汀的抑制 作用,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比较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性。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 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脉不同则导致心痹,即患者体内气虚引发血虚,导致 心痛,气虚是指血不通,为疾病之本,标实本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血滞为 标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以通畅血管、补气补血、活血化瘀为原则。本 研究所采用的方剂中,党参功效为补益心气,人参、炙黄芪功效为促进冠状动脉 血运,改善心肌收缩力,扩充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丹参与红花可通络、活血, 当归与川芎可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多味中药配伍,可有效的实现扩张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打通血脉,疏经通络,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本 研究通过对比中医与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发现,尽管中医与西医治疗有 效率相近,但中医改善患者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 能,显着的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的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 逐渐的控制心绞痛发作,促进患者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