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在实践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所创设的“自学 议论引导”教学模式中,教师可结合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尝 试运用情境创设、合理搭配、任务定位、适时指导的方式来 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议论环节是指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 基本形式、主要形式。南通市教育局在2014年深化教育改革 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 的十二字方针。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探究过程必然存 在小组合作的要求,因此,我重视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努力培 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探究任务、指导合 作技巧等方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过程、 掌握合作技巧、享受合作成果。
一、情境创设,建立学生合作的氛围 合作情境是指在合作过程中创设的有利于合作的情境。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现有的教学条 件及教师优势,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发掘教材中具有思考价 值的知识内容,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 而引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和动机,营造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我利用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化学史、经典化学 实验等,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例如, 在“空气的成分”一节教学中,我尝试介绍空气成分测定的 历史以及著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思维大 解放、科学大发展的18世纪。然后解析拉瓦锡实验,模仿科 学家的思维方式,感受伟人的探究精神。接下来,学生在“空 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实验小组合作中,一直充满着激 情,能够主动合作、相互交流,圆满完成了探究任务。
我在教学中发现:合作情境中隐含的问题,往往有多个 信息通道或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挖 掘和交流。例如,学生在对“干燥剂生石灰变质”问题探究 过程中,思路往往局限于对生成物的探究上,而忽视了化学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因此,我设置了相关情境,展示了“石 灰池煮鸡蛋”的视频,除了放置药品外还添加了温度计,以 此激发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兴趣。最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方 案,合作探究的角度多元化了。
二、合理搭配,构建学生合作的基础在“自学议论引导”的议论环节中,小组成员以四人为 宜,人数太多,易造成责任分散;
人数太少,则缺乏互动氛 围。同一个小组中最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组内学生都 在一个层次上,有可能相互间缺乏合作的动力,相对也不够 公平。在学生水平差别较大的小组里,学生有可能提出各种 不同的观点,有利于促进彼此间的深入思考、加深知识理解、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会受到感 染,从而树立前进的目标。另外,还要注意男女生搭配,一 般男生好动,女生好静;
男生擅长逻辑思维,女生擅长形象 思维。男女学生分在一组,在交流中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 学习方法,达到互补的目的。
我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 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把学生分为甲、 乙、丙三类,甲类学生为优秀生,乙类学生为合格生,丙类 学生称为待合格生。组成甲乙、乙丙这样的组内成员结构, 以实现甲带乙、乙带丙的目的。但由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与 以上分类依据并不一定相匹配,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 组合。各组内还可以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 实验员、汇报员等,并不定期互换角色,以保证学生的积极 性。教师还应要求各小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 等。由此使各小组成员间的能力均衡,无明显差异。三、任务定位,确立学生合作的坐标 合作过程必须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因此,合作任务的 设计便成为合作教学的一个关键。从团体任务类型来看,可 以分为相加型任务、分离型任务、连接型任务。三种类型任 务可以以课外合作调查、课内合作实验、后续完成家庭实验、 小组制作模型等形式完成。
我对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探究部分进行了深入研 究,设计了一系列合作任务。例如“金属材料”一节,学生 在预习后,我向他们提出了以下几项合作任务:(1)查阅 资料,联系生活,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
(2) 调查当地金属生产及利用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3)收集 有关金属锈蚀的原因和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调查家庭金属 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利用的可能和价值;
(4)实验探究 金属的物理性质,合作完成一系列探究实验,如金属的硬度、 熔点比较等;
(5)根据一系列信息,各小组汇报各种金属 的不同用途。前三个任务是为最后一个任务服务的。如此设 计,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具有引导作用,能避免其行动 的盲目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事情上, 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教师一定要注意:布置的任务应是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努力能够完成的,否则问题太难,就会使他们失去信心;
问题 过于简单,如个体能解决的,也就失去合作的意义了。
四、适时指导,点拨学生合作的进程 从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环节来看,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 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引发学生提出对探究 目的的理解、目前的困惑等,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和沟通, 实现集思广益,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排除掉没有探究价值 的问题。在猜想和假设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 励他们敢猜敢想,为学生创造适于思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结 合经验与事实来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教师要引导并 协调学生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问题,探讨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该做什么,而应指 导小组成员将总实验方案分割成几个部分,让每名组员根据 自己特点来领取一部分任务,或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 同方法来共同完成同一部分。在收集证据环节,教师应要求 学生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利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地观 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在解释、检验与评价环节,教师应指导 组内成员使用化学用语、表格或线图来处理有关的实验事实 和证据,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评。组员对自己 的参与情况十分了解,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都应为小 组的成功贡献力量。因此,这种责任和贡献应得到确认和评价。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中,我安排了“鉴 别真假黄金”的探究实验,提供了合金项链,供学生实验。
学生在设计实验环节一般都会联系到金属的化学性质,如加 酸或加盐的溶液与合金项链反应,而较少会想到灼烧这一方 法。我于是提示了一句“真金不怕火炼”,学生便恍然大悟, 思路开阔了许多。在学生做合金与酸反应实验时,很难观察 到现象,我便把砂纸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将合金表面的涂 层去掉,再放入酸中,现象就非常明显了,同时让学生意识 到涂层是一种不和酸反应的物质。
总之,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践行着“自学·议论·引导” 的教学模式,探索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努力为初中 生学会探究与合作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2]陈木兰.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评价的探讨[J].教学 管理与评价,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