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背后是人生观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所思
文字背后是人生观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所思 有人说,读新美南吉的文字,就像是在冬日里数着一缕 缕阳光,原野上飘来的雪意,在阳光里消散;或者是冬夜里 细数着在雪地里的“咯吱,咯吱”的脚步声,那声音让人因 发现同类的存在而感到安慰。
我想,从一定意义上讲,王崧舟老师就是新美南吉的“同 类”。他们同样对一切生命怀着深切的同情与爱意,一样深 刻地体会着世间的忧伤与孤独,也一样努力地用最纯粹的爱 对抗生命的虚无,为原本平淡素朴的人生赋予丰满深厚的意 义。只不过新美南吉用的是写作的方式,而王老师用的是语 文的方式。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场相遇,那么,王崧舟执教《去 年的树》,就像是他与新美南吉跨越时空的凝视,这样的对 话注定与众不同。所以很多人在听完这一课之后,纷纷感叹 到:“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我知道,这“不一样”首先 来自对文本的解读。
“于千万棵树里遇见这一棵树,于千万只鸟儿中遇见这 一只鸟”,显然,王老师在课中已经用自己独特的感受丰沛 了“一”的意蕴。其实,“一”不只是数词“一”,不只是 “唯一”的“一”,“一”也是芸芸众生里的每一个“一”, 哪怕你不是一棵“特别”的树,不“茂盛”,不“引入注目”, 也总有一只愿意为你歌唱的鸟儿会在郁郁苍苍的森林里,一 眼将你认出。鸟儿与树在美好的相守中度过了春,度过了夏,度过了 秋,当冬天来到,鸟儿不得不飞往南方时,他们约定来年再 相见,再歌唱,再倾听。
可是,当鸟儿飞回时,她的朋友树却不见了,他被砍倒、 拉走,又切成细条条做成了火柴。文本始终平静地讲述着这 遭遇,可是谁都知道,这平静的语气下暗藏着多少人生的旋 涡与感慨!世事无常,当大树与鸟儿淡淡地相约时,他们又 如何能预想到这样的变故!用王老师课上的话说,大树是 “拧不过自己的命啊!” 新美南吉的童话就是这样,总是以死亡、离去、怅惘为 结局。他在童话中,注入了自己对于人生不可避免的处境的 体验与悲剧感。是的,新美南吉在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离别 与死亡,但是,他知道人需要一种正视离别、正视生命逝去 的勇气。于是,对于树的离开,鸟儿也一样,没有过多忧伤 和抱怨,她在苦苦地追问、寻找之后,又一次为树歌唱,尽 管这已经是“去年的树”了。歌唱之后,“鸟儿又对着灯火 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种最终放下的释然,让人想起 新美南吉的另一个童话——《蜗牛的悲哀》,在这个童话的 结尾,蜗牛自言自语道:“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有悲哀。我 必须化解自己的悲哀才行。” 王老师知道,在这个故事里鸟儿是用歌唱化解悲哀的, 这歌唱里就有一种对抗无常的永恒,那是曾经相依相伴的美 好,也是超越死亡的真情。当然,面对四年级的孩子,教师无法把自己对文本的体 验完全传递给他们,《去年的树》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生命的 成长不断去阅读与体会的故事。因此,在课堂上,王老师只 是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去朗读、理解、体验与想象。
可以说,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对这则童话的阅读是诗性的, 诗情的,也是审美的。
当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此课的“不 一样”更在于王老师课堂教学的背后承载着他对当前语文教 育的思考与探究。
熟悉王老师的人都知道,这几年他始终在用自己的课堂 探究、印证“阅读本位”与“写作本位”的对立与统一。传 统的阅读教学是强调“阅读本位”的,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 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 阅读”;
而2004年福建师大的潘新和先生在自己的《语文:
表现与存在》一书中颠覆性地提出了“写作本位”说,他提 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 这一读写观是“写作本位”的。二者的指向截然相反,也恰 恰表明了二者是互补的,它们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 双向互动的。
2010年,王崧舟老师的《与象共舞》就是用同一文本演 绎两种价值取向,呈现出一种人为的分裂,让老师们去体会, 去思考;
2011年,王老师推出的《望月》一课,则试图将两 种价值取向融在同一课里,当然,这种融合还有些类似于“井水不犯河水”的拼接;
现在,王老师用《去年的树》来演绎 两种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在这一课里,我们隐隐能感觉到 有“学习阅读理解”与“学习表达运用”两条线,但这两条 线始终相辅相成,形成一股合力,指向学生完善的语文体验 与语文素养。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听课的老师认为此课完美地体现着 修订版课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主张。本课出入意料地 安排了三次练笔,这三次练笔既是创造一种理解课文内容的 最佳情境,又通过对比强化感知了文本最大的言语秘妙—— 平淡的语言表达着深厚的情感。有人说,这种方式有些像心 理学中的“试误”,先让学生根据常规思维,给课文“涂脂 抹粉”,到最后“洗尽铅华”,还原文字最真实最自然最美 丽的面孔,借此让学生品味文本“语至淡、情至深”的表达 特色。借《去年的树》,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新美南吉素朴 恬淡的文风,也能感受到日本文学纤细含蓄的特质以及日本 美学的物哀、幽玄与空寂。
这几年,语文界纷纷喊着“让语文回家”,王老师就是 在用自己的课堂探索“回家的路怎样走”,他致力于“语言 文字运用”,却又清楚地把握着语文课综合性、实践性的特 质,并且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文学本身的审美性。他为学 生创设语言文字表达的情境,帮助学生扩大语言运用的容量, 提升语言运用的品位,又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内容理解、 情感熏陶、思想梳理有机相融。《去年的树》是一则童话。我们知道,真正经典的童话, 不仅仅是为儿童的,它不仅表现了童梦之境,张扬了儿童的 游戏与狂欢精神,同时也给予成人一定的启示意义,激活了 成人的体验与思考。
感谢王老师,保护了经典童话的这种特质,让我们与孩 子们一起在新美南吉平静恬淡的文字里感受到他所传达的 万千情绪,让我们在阅读的体验中不能自拔,甚至暗暗心惊。
文字背后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