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驾车随想》札记
读《驾车随想》札记 最近又一次读到了龚海鸿的文章,题目叫《驾车随想》,又题《女人 爱上驾驶》。与以往一样,她的文章充满灵气和大气,却绝少脂粉气。不同的是, 这次的文章除了才气而外,还充满哲理。先看文章的几个标题:"买自己的车让别人说去吧","城市越来越小 距离越来越大","走错了的也是路","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不是很有哲学意味? 哲学意味更浓的,是这样一节:"我被锁在外面了"。她写道:"上周 末我犯了个低级错误:把车钥匙落在后备厢里,再也开不了车门了!手机、钱包 都在车内拿不出来,而服务区内竟然没有公用电话,好言协商借人家手机,很快 又没电了,平时都是集团短号,偏偏这一段在省外,短号不能用。没有钱,没有 手机,记不清长号码,真是苦不堪言。"读到这里,我们也会为她着起急来。然 而,话锋一转,她却写了这样一段话:终于联系上了4S店,"于是安心等候。这 时才发现,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事干, 是多么妙不可言。辽阔的夜空那么大、那么美!摇曳的夏草,那么深、那么密! 虫鸣叽啾,空气清新。只有不远处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辆那明明灭灭的灯光, 如流萤般地倏忽闪过。我有点儿恍惚,不知道自己是被锁在外面,还是平时一直 被锁在里面?……手机和汽车是供人驱使的工具,还是牵制着人的枷锁?" 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这样一个命题,想一想人怎样才能活出 真趣,活得真好!这个高度物化的社会究竟是不是我们人类真正的乐园? "城市越来越小距离越来越大"一节,写得非常有趣。她说:"有车之 后,距离感与方向感有点儿紊乱。"笔者无车,但能想象:"有车之后,日常活动 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常去的地方增加了加油站、车管所、修理厂、检测站、 保险公司、洗车店,还有高速公路、隧道、立交桥……。偶尔骑自行车上街,不 知不觉中会骑到机动车道上。"是不是很好玩?且慢,还有更精彩的:"难得乘了 一次无人售票公交车,还闹出不少笑话:一是没准备好硬币,只得花十元大钞投 币;
二是在钱箱的前后左右摸索半天没找到投币口,乘客们的眼光就像看着一个 乡巴佬;
三是以为目的地就是站名,一直等着报站名坐过了头,到了终点站一问 傻了眼,又花几十元打出租车回头。"由有车而派生出来的趣事,原来很具喜剧 效果。再出发 当然,笑过之后,我们似乎也能受到一些启示,世事原来如此,得失之间,相依相傍,谁都不能逃离!这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何其相似乃尔。
在"走错了的也是路"一段,作者由车而想到路,由路而说到人,由人 而喻其理,也很发人深省。作者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走错了的也是路,只要 无悔地往前走,总能走得通。"但是,作者接着写道:"人生的路很长很长,但关 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行驶在高速公路的叉道口时,特别能够体现这一点,需要 高度集中注意力,紧紧相邻的两条道路,向左或是向右,一步之差的抉择,将决 定着未来漫漫长途截然不同的目的地。"明说的是车和路,暗喻的是人生道理。
在这个充满诱惑、道德失范、价值多元的社会,在人生的紧要处,我们每个人是 不是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不是能够选对了路,真的不敢打包票!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古训,绝对不是故弄玄虚的。
当然,车辆给作者带来的除了哲学思考,更多的还是方便和快乐:" 有时一家人都在车上,讲笑话、猜谜语、玩成语接龙或脑筋急转弯,谈笑风生, 轻松愉快,感觉汽车就像是一个流动的家,车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并没有什么 需要急急赶去的地方。"其实,作者是在告诉我们,家更多时候不是房子,而是 人;
当然,光有人在也不行,还要心在,正如诗人所说:"无论天涯与海角,大 抵心安即是家",作者在结束处写道:"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心在哪儿,家就 在哪儿!"好看符号 真的很有道理,试想如果少了人,哪里还有什么家?一家人平安快乐 地生活,活得心安理得,那才是一个家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少了快乐,什么样的 家也不能够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温馨,少了心安,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也不会有家 的感觉。这没有什么艰深的道理,但却具有很深的哲理!明乎此,才能超物累, 乐天机,在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家的温馨,安妥自己的灵魂,度过美好的人生。
龚海鸿最近写了"女人系列",《女人爱上驾驶》(驾车随想)、《女 人爱上掼蛋》(掼蛋之乐)等。首篇《女人爱上摄影》(初当"好色之徒")发表 在《灌河潮》杂志2009年第三期,风趣幽默,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