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型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研究】 家庭教育的特点

合作型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研究

合作型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研究 合作型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研究范文 家庭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形成青少年 的思想品德和优良心理品质的首要平台,是培养造就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点。优化家庭教育模 式,成为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

1合作型关系概述 艾斯勒认为,我们的生活主要有七种关系:第一,我们 与自身的关系;
第二,与我们交往密切的人们的关系;
第三, 工作单位及社区的关系;
第四,我们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第五,国际及跨文化关系;
第六,我们与自然及生存环境的 关系;
第七,我们的精神关系。这七种关系由近及远,构成 了我们人类生活的主题。而所有这些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 种模式:支配型和合作型。支配型关系模式是指生活中由于 不平等的地位引发的不平等的关系,即地位高的人发号施令, 地位低的人则要听从。支配型关系模式下的家庭和社会以责 罚、恐惧和暴力为基础,着重于加强“控制”。

相反,合作型关系模式注重建立人们之间的良好互动关 系,营造一个彼此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在这种关系模式 下权力和暴力没有被滥用,控制级别模糊淡化,人们总是相 互启发和支持,不仅能够给予对方指导性意见,甚至可能的 错误也是允许存在的,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人们运用判断力 和激发创造力的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加深,人们在教育问题上不断进省。研究 表明:支配型家庭教育即传统运用恐惧和暴力的育儿方式如 今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孩子的发 展;
而合作型家庭教育有利于将孩子培养成情绪稳定、有爱 心、有创造力的人,为孩子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当前,在我国日益深化的改革开放和加快进程的现代化 建设中,社会转型使得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 范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却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 善起来。由于认识观念的滞后,我国以支配型关系为主导的 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2.1“做人”的教育出现两种极端―――过度溺爱或过 分严厉 一种情况是忽视“做人”教育,过度溺爱和保护导致孩 子无能。在我国实现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当前家庭普遍 只生一个孩子,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由于一 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家长自然对孩子倾注了极大的关爱, 然而这种关爱过于集中在如何保护孩子人身安全及其物质 需要方面,却忽略了对孩子作为人本应具备的道德准则和生 存技能教育。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仅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而且嚣张霸道、目无旁人,行为 凸显自私、任性。他们缺乏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更缺 乏对他人的关爱和包容,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生存需要。另一种情况是强调“顺从”教育,过分严厉和规矩导致孩子心灵 失衡。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相当多的家庭中依旧保 留有较强的传统观念,长幼尊卑次序不容错乱,“家长制” 占据绝对地位。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的意志代表律令,孩 子必须遵从,不得违抗,若是稍有不从就施以惩罚。由于对 父母只能唯命是从,做人做事要看父母脸色,严重缺乏自主 权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自卑、胆小的个性,自信心和独立性 无法养成。这种教育更容易引起一种弊端,就是促成孩子的 逆反心理,寻找机会报复他人和社会以得到平衡和补偿。

2.2缺乏全面、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导致孩子过早厌 倦学习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人类天生的好奇心决定了孩子渴 望探索他们面对的新奇世界,表现在“玩”这样的实践上。

但正是这样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潜能,养成他们个 人的兴趣爱好,形成本身的个性人格,也使自身的智力得到 健全发展,这是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 们的社会在转型,衡量个人能力却仍然以学历、文凭作为标 准,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对孩 子的考试分数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技巧训练成为了家庭教 育的重心,却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健全人格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背离了家庭教育所应遵 循的规律。为了应付考试、取得高分,许多孩子被迫面对单 一的知识与技能技巧训练,这样“拔苗助长”的行为导致孩子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对学习过早产生厌倦。

2.3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盲目比较导致孩子无从选择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 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爱好、身体 素质和特长,按照一个标准模式去要求孩子,就会抹杀孩子 的个性特征,发挥不了孩子的自身优势。现实的家庭教育中, 许多家长按照所谓的成功模式,硬性让孩子去学习他所不擅 长的东西:因为觉得音乐很优雅就强迫没有乐感的孩子学习 钢琴,期望能培养出一个理查德?克莱德曼;
因为别的很多 孩子都在学经典古文,就逼着自己的孩子也去读“之乎者也”, 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华文化传统的谦谦君子。然而正是这 种一刀切并忽视差异的做法,导致了孩子违背自身的生长发 育规律。

2.4忽视孩子的实践锻炼和亲身体验,导致孩子动手能 力差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话意思是说要努力读书以使 自己才识过人,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从而又增长自己 的见识,即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它深刻体现了理论知 识和实践的相辅相成关系,同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切合 实际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五个方面中,除了智即理论知识是需要灌输以外,其他 方面都需要孩子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形成。只靠听讲培养不了 孩子孝敬父母、勤劳诚信、礼貌待人的品行,只有孩子亲身参加了道德、劳动和礼仪等各方面的实践体验,才能内化为 孩子自身的道德品行。因此,要积极创造、设计各种有利于 孩子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自己的实践锻炼中经受 考验,增长见识和才干,加深体验而不能只靠灌输。然而我 国的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上惯于灌输和说教,忽 视孩子的实践锻炼和亲身体验,导致出现大量具有高学历却 被贴上“次品、废品和危险品”标签的孩子。以上几个方面 正是支配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3运用合作型关系改善我国家庭教育的几点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运用合作型关系,培养孩子成为情绪稳定、 富于爱心、勇于创造的成年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改变观念,着力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新型亲子 关系 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它不仅指血缘关系,更 包含着情感以及责任关系等等内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封 建的家长专制制度长期主导着家庭关系的模式,严格要求 “父为子纲”,孩子只能听从父辈的意志,不能发表自己的 意愿。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 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政治生活 得到了深层次的民主化,在更多接触到先进国家教育理念的 情况下,人们日益认识到,即使是青少年儿童也有追求民主、 平等的权利和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权利。越来越多 的事例表明,缺乏合作精神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导致家庭教育主动权丧失。因此,要不断更新思想 观念,主动调整父母子女关系,形成家长适应时代发展的教 育形式。现代新型亲子关系,首先要求家长承认孩子的独立 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把子女看成附属品、私有财产的观念及 做法,充分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人格的个体的权利。其次要求 家长正确处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和孩子 之间不仅是监护者和被监护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从 属关系,而且更是现实中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再次,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应具备长远目光,把对孩子的教育同 国家、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鼓励孩子追求实现自身价值时 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 这样,家长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在 合作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因材施教。

3.2拓宽视野,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合理的家庭 教育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其一要转变以往以学习 为单一目标的教育模式,全面兼顾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 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之成为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个体成长规律的实用型人才。其二, 从知识型教育到能力型教育的转变。能力型人才是信息时代 的必然选择,在信息时代,对于个人来说,知识的积累已经 从首位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对瞬息万变的信息 的应变处理。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必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实践,提高孩子应变处理能力。其三,要从社会大环境的角 度来进行家庭教育。恰如艾斯勒的观点,我们生活中的主要 关系有与我们交往密切的人们的关系、工作单位及社区的关 系、我们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国际及跨文化关系等等,基 于我们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的现实,养育孩子不应成为一己 之私,而要从社会人的角度来考量;
不能忽略的是,转变与 孩子的交往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亲子双方的信息交流要 从传统的指令式改为互相尊重的沟通式,营造出有利于孩子 成长的生活环境,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环境,使 家庭处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

3.3学习同情、关怀、责任等合作型道德准则并用于实 践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

父母在言传身教中成为孩子的天然启蒙老师,家庭中形成的 氛围更会时刻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品质 养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平台,注定要成为整个学生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父母的文化水平、道德准则、行 为规范、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等这些基本素质都会在潜移默 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秉承同情、关怀、责任等合作 型道德准则,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健康心理的培养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父母为主的家庭成员素质在家庭 教育中占了主导作用,产生着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

家庭教育中同情、关怀、责任这些内容,对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和社会意义。首先,合作型道德准则 下的家庭教育能更好履行社会职能,在建设和谐家庭的基础 上,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合 作型道德准则下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尊重教 育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从而使家庭教育 可以更有利于充分展现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健全孩子的人 格特征。最后,合作型道德准则下的家庭教育为传递社会文 明提供了更为高效灵活的途径,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公民意 识,提高公民义务感和道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