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_工商管理自考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论文(共2篇)

工商管理自考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论文(共2篇)

工商管理自考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论文(共2篇) 第1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100名优秀工程师、 1000名优秀工人,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工商管理自考人才培养 越发显示出强劲的需求。近20年来,我国工商管理学科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 管理人才,也积累了许多人才培养的经验。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 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 国际化的挑战,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现出众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在总量上又要在知识与能力 结构上适应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变化,除了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之 外,更强调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各高校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 加拿大、新加坡、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改革与探索出各 具特色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我国大学实施的是国家计划体制,学生进入大学需要经过“过五关、 斩六将”的严格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和 有效性,而且工商管理专业的录取生和其他专业的录取生并没有区别。各高校工 商管理专业招生计划细化到具体专业,培养过程则按年级、系、专业、班进行组 织,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采取“三段式”教育,实行统一的专业教学计 划,人才培养整体上处于“大一统”的状态。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主要面 向政府,为政府服务,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较弱。同时教育实行“严进宽出”,不 但导致“千人一面”的后果,而且整体素质不高且趋同化严重,与市场需求错位, 就业困难,十分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未来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 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研究型,已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显现出众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1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空泛,缺乏针对性 国内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比较重视,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包括培养 目标,有的还包括培养规格和要求及就业方向,但是现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 养目标近十年没有改变,整体上培养目标空泛,而且主要是专业技能目标却缺乏 人文内容。同时,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研 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甚至中专生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很大区别,从而导致各 类毕业生共性趋同,特色优势不足,人才培养类型单一。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性弱和灵活性差 国内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计划细化到具体专业,在校期间学生在 专业选择上的自主性弱,改换专业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工商管理专业设置的选 修课程少,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及个体差异,人才培养同质化。

3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途径较为单一 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传统的培养途径主要为学年制,近年来部分 高校改革采取学分制。但是,国内各高校之间在学分互认方面却仍然比较落后, 只有少数高校在选修课方面才开展此项工作。此外,传统工商人才培养模式中网 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应用范围十分有限,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互补优势。

4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但传统工商管理 教育的现状是专业课教材长时间不变,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另外,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并且实践课的比重偏少且效果 不佳,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僵硬,最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运 用它们的机会和能力,碰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5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培养模式课堂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过程和“灌输 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结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和 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差,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综合竞争力。

6考核办法单一,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大多数高校评价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手段单一,仍然采用以 考试成绩评定学生能力为主的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弊端较多:解释概念死记硬 背,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系统掌握;
忽视归纳思维;
忽视创新能力;
学 生实践能力不足;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 平;
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等等。

改革与探索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 实际需求,因而国内各高校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充分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先进经验,主要改革与探索出四种各具特色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加拿大“以学生为中心,课 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工商管 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协同论”的思想形成的。“协同式”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求协同 发展,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 容体系。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人才培养“全方面,全过程,以 人为本,全员参与”。所谓“全方面”,就是围绕不同的工商人才培养层次目标, 从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将专业教育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以培养工商 管理专业人才。“全过程”,就是把专业指导贯穿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培养人才 全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就是党政工团联合, 全体师生密切协同,一起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 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计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并 实行个性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各高校“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主 要借鉴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通识课程、专业课与任 选课比例协调”的人才培养思想。“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 式是指各高校按系招生,前期培养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实行将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恰当的比例融合于一体的通识教育,后期则是在学生对本专 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更加明确的基础上,完全按 照自愿原则重新进行专业划分,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和社会需求认识相 协调,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确定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方向。

“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对自身 兴趣、特长确定的基础上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有效避免了盲目性,较好地解决了 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阳灵活性的矛盾、宽基础与专业性的矛盾,特别突出对工商 管理专业人才独立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十分有利于挖掘个人潜 力,形成个人就业竞争力。

(三)“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细分为生产与运 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模块,学生在学习其 它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等选择其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模 块进行深入学习。“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 不专和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的缺陷,充分融合了现有“复合型”和“专 才型”教育的优势。学生既有较为宽厚的基础和较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工 商管理某些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从 而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校企合作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多边合作 的产教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积极为工商管理人才创建专业实际环境, 帮助其全面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立 足点放在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上。在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用人单位 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以学生与用人单位雇用劳动关系为主,学校协调配合,即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 根据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的岗位工作。

“校企合作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适合于高职高专和中专培 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教学,能达到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互利、互 惠、互补。在协作中,一方面,高校既可以降低用人单位各项用人成本,也可解 决用人单位某些理论和理念上的问题,提高了其管理效益;
另一方面,高校能够 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学生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又能够专 业对口、学以致用,实现有效就业。

结论 传统的“三段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显现出诸多弊端,无法满 足社会实际需求,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培养出创新、创造和 创业能力是现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协同式”、“按系招生,多方向 培养”、“模块式”和“校企合作式”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借鉴了国外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特色鲜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工商 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现代工商 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师资、环境 等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人才培 养模式。

第2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 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 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以来,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这样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 机会。但是,我国企业大部分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使得这些企 业面对很多的商机而束手无策。他们弥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进人才,实现自 我改造和创新,向管理要效益成了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尤其是在席 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期,提高管理效能更为重要。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性不太强,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同时,企 业一般会安排管理专业的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 的经验。这就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出现教学与实际严重脱离的现象,很多学生毕业就失 业。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必须变革,开辟一条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 养模式。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与社会需求脱离 目前,专业办学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工商管理专业的创立目的是 什么?其到底是为谁服务的?这两个根本问题很多院校还没有考虑清楚。所以, 造成各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千篇一律,你模仿我,我模仿你,缺乏 特色。同时,有些家长和学生误以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管理者的摇篮,而办学 单位对此也不进行说明,甚至是迎合家长和学生的错误观念,造成办学理念上的 偏差。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毕业生只想坐办公室而不愿到基层的好高骛远的现 象。

(二)教学方向与学生需求不符 从管理学科上来说,工商管理是一级学科,下设会计、人力和营销等 三个二级学科,也就形成了相应的三个专业。而在实际办学中,工商管理专业又 独立存在,这就出现了工商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的重叠问题。这样一来,大多办学单位为了区别其他三个专 业,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只能追求“面”,无法实现技能的专业化,由 于缺乏专业技能,在就业中无法与其他三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竞争。有些毕业生 感慨:学了四年的工商管理专业技能,回想一下似乎又什么都没学到。

(三)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矛盾 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太注重知识结构的 理论体系构建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些办学单位在课程设计中, 为了追求“面”,而忽略了“线”和“点”,很少研究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设计 缺乏灵活性和专业性。同时,实践教学内容过少,有的高校在四年教学中,没有 任何的实习和实践,学生没有任何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 缺乏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广泛,但要求也越来越 高,企业需要进入公司就能胜任的人才。目前,就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来看,供需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 在对项目研究工程中,项目小组成员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 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很差,就连最基本的办公 室自动化操作技能有人都不具备,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同时,用人单位反映学生 普遍缺乏创新精神,有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听话”, 没有主见,更缺少见解。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就没有竞争优势,人才也是如此。

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为谁服务的。这个问 题并不难回答,关键是我们要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对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标准是什么?这需要广泛地调查和研究。通过项目组 的走访调查,确定黑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和 企业输出中层管理者。

(一)改变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最顶层设计,办学理念不先进、不科学, 就会出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这必然会引发学校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工商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如此,首先要明确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然后是如何培养的问题。这里就要做好社会调查,不能闭门造车。工商管理专业 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社会需求、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立足于行业发展,培 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求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只有面向社会需 求,努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才能树立起优秀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 也只有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有竞争力,工商管理专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调整教学方向 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教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设 计。改变以往只注重“面”的课程设置体系,采取“面、线、点”相结合。这里的“面” 指的是知识结构的范围,在范围上以“够用”为主导,把握好“面”的度,避免由于 “面”过大而失去了实用性和特色;
“线”指的是专业化程度,由于专业特点,工商 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容易出现弱化专业技能的现象。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 大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比重,如增加有关专业技能培养的选修课程,或打破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进行跨专业选修,实现技能的多样化 培养;
“点”指的是重点,也就是专业特色。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特色, 首先是要知道应具备什么特色?其特点在哪里?特色应强调实用性和适应性,突 出为地方经济或行业发展服务。这样就可以避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同性, 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变革教学方法 根据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变革,改 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突出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课 堂就应该像新闻发布会,教师是新闻发言人,而同学们就是记者,增加教学内容 的趣味性和方法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即重视学生基础知识 和应用能力培养和训练,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知识 和技能大赛。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具体如下。

1.基于问题的教学。采用提问、设问法,目的在于启迪思维。

2.案例教学。即在每讲一个问题之前,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出所要 讲的内容;
也可以先准确地讲述概念或理论,然后举例说明或举例分析。

3.双边互动教学。即除了教师主动授课,主动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和 回答外,还可由学生们就已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请其他同学或教师回答,也可 将某一较易理解的知识,先由学生自己阅读和理解,最后由几名同学讲解或提出 问题。

4.情景模拟教学。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或管理游戏等模拟现实管理相 关实践活动。

5.研讨式教学。包括讨论式提问、讨论课和学生讲课等方式。

6.网络模拟实践。通过商业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沙盘教具,ERP软件,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拟实验平台,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加强 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增加实践 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建立实习基地。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建立实习基地,形成 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实习方向,并由 专门的实习基地教师进行指导,时间应在半年以上,提高专业技能,缩短学生适 应社会的时间。

2.建立模拟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力度,提高实验水平。

实验室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便捷的场所,在教学中应提高实验教学的力度, 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把课堂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模拟操作而进一步消化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验大赛,组成项目小组,在大赛中磨炼自己,同时又提 高了实践技能。

3.“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强调教师“走出去”、学生“走出去”。

教师要经常进行社会调查,走进企业学习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 件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误人子弟。“请进 来”强调经常聘请校外企业家来学校讲座,甚至可以聘请校外相关成功人士为校 内指导员,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诊断的基础上,增开提 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相关课程。增加ERP沙盘模拟实践课,2学分36学时;
增加企 业模拟大赛课程,2学分36学时,该课程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每组成员6到8人, 理论和操作部分讲完后(大概需要18学时),以小组为单位按国家相关大赛的内 容和规则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淘汰赛,获得冠军的小组将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乃至 全国模拟大赛。如获得名次,将报与黑龙江大学创业学院,申请创业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