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生根
让朗读生根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自然地读出情感,读出与 众不同的味道,提升素养呢?我在执教《三顾茅庐》(苏教 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时,紧扣词语进行了朗读教学。第 一次教学是这样设计的:1.课文中集中写刘备、张飞、关羽的是第二自然段, 你能读一读吗?指导读好张飞的“嚷”和刘备的“生气”。
2.检查生字词语的朗读情况。出示: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诚心诚意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茅塞顿开同榻讨论 3.根据每组词串相对应的段落,读好课文第j至六自然 段。
课上完后,听课教师纷纷提出了看法,一致觉得,作为 第一课时,围绕朗读开展词串教学设计还可行,但是,朗读 指导不免有些单调、肤浅。如何突破?县教研室教研员提出, 依托文体特点,开展朗读教学。这样的提议一下子点醒了我, 第一课时的设计立即变得明朗起来。于是,我静下心来,对 朗读指导的每一个步骤仔细琢磨,再次试上,效果大为改观。
反思自己的两次设计,不由思绪万千,对朗读教学有了一个 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朗读教学应深深“扎”进文本肥沃的土壤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朗读就是实现学生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平时读什么?老师开展朗读教学 的依托是什么?这一切的指向非常明确——文本。我想,只 有深深“扎”进文本,由粗阅读到细阅读,举一反三,朗读 教学才能更有生命力。
《三顾茅庐》第二自然段是对话描写,在学生读后,我 说:“想读得更好些吗?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方法。大家注意, 第二自然段里面有段对话,把对话渎好,这一自然段就读好 了。”学生一听,读的积极性来了。第三自然段第一部分是 景物描写,我用舒缓的语调引导着孩子:“一段优美的文字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一 读!”读完第五自然段,我问:“刘备的话,让你想到了什 么?”学生回答:“如鱼得水。”我顺势引导:“这儿的鱼 就是指刘备,水指诸葛亮。… 通常情况下,在检查读书时,学生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地 读,老师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地纠正,那样的朗读教学琐碎, 学生读得也没兴趣。朗读课文时,我们应关照重点段落,须 不惜时间停下来,让学生朗读的步伐缓一缓,教师重点引一 引,促使学生深入文本读一读。
二、朗读教学应处处“展”出文本深厚的内涵 朗读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朗读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来自于文本。可如今的课堂,泛读现象严重,通读全文,浮光掠影。更有甚者,一节课在老师与学生间的 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将朗读摒弃在课堂之外。实际上,朗 读得法,读出文本的味道,能很好地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进 程。
在《三顾茅庐》第二自然段对话朗读指导后,我问:“这 一自然段中出现了刘备、张飞、关羽这三个人物,文中把他 们称为‘结拜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就是诸葛亮。他的名字和你的 名字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有哪些复姓?”我相机介绍复姓, 如中国最长的复姓是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学生一听,不 由得发出一声惊叫。然后我慷慨激昂地说:“他们可都是响 当当的英雄人物呀!让我们再响亮地读出他们的名字!”并 板书:读出人物。
然后,我将第三自然段分成两部分指导学生朗读。第一 部分为景物描写,学生美读后,我说:“你们不但读出了感 情,更是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板书“读出画面”四个 字。读到第三自然段第二部分时,问学生:“这段话中有一 个中心词,是什么?”通过“恭恭敬敬”引出“恭”字的教 学:出示古字,解说,这是一颗虔诚的心,这是一双手,在 捧着供品,是古人在祭祀、拜佛,所以态度是发自内心的尊 敬、虔诚。后来人们为了让“恭”字更美观一些,就把“心” 的第二笔卧钩改为竖钩。大家要留心竖钩的右边是两点。让 我们带着尊敬、诚心再读一读“诚心诚意…‘半晌工夫…恭恭敬敬”这三个词语。
读完《三顾茅庐》全文后,我在课 件上出示所读的四组词语: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诚心诚意半晌工夫恭恭敬敬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茅塞顿开 让学生静下心来再读一读这四组词语,学生会发现这四 组词语似乎都和诸葛亮这个人物有关系。于是,指名说说每 一组词串所发生的故事,我最后总结:如果把大家所说的合 起来,就是这个故事的情节!我们回家后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板书:读出情节。
《三顾茅庐》是一个历史故事,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凭 借词串,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感受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精髓,让学生读出了故事中的人物与画面,并且在读 中梳理了情节,将朗读教学与文本特点进行有机融合,使朗 读收效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