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4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
云南高原4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 湿地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 一。迄今为止,国内对于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等4], 但未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的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在对云南碧塔海、纳帕海、 拉市海和大山包等4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现状的实地调查和验证、专家 咨询及参考保护区其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云南高原国际重要湿地生态 旅游管理评价体系”。希望通过实际应用,检验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提出指标体系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检查被评价客体的管理水平和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湿地类型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及其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指 导,提高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研究及保护水平,促进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文化、 经济、生态效益能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方法 1.1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 根据“云南高原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结果,得出了2个比选方案(指标体系1和指标体系2),以比较同一评价体系中指标 多与指标少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表1)。
1.2 指标赋值原则与标准 选择的指标除有无旅游规划分为4级外,其余指标均按5级划分,分别 赋值:0~20分,21-40分,41~60分,61-80分,81-100分。有无规划。根据保护区是否 制定或者编写过生态旅游规划文本为标准,将指标以百分制平均划分为4等分, 并赋予分值:无规划(0~20分);
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有旅游规划(21-50分);
有生态旅游总体规划(51~80分);
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中各部分有专题规划(81-100分)。规划内容的全面性。参照多个景区规划研究结果,规划内容一般应包括规 划依据和原则、旅游区概述、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与营销 规划、旅游影响评价、旅游区发展战略规划、旅游产品和形象规划、总体布局与 功能区划、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信息系统规划、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规划、 生态旅游成本效益分析、实施建设规划和管理规划等15个方面。以实际编制规划 内容占以上15个方面的比率等分为5级,由低至高赋值。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保护区已建成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的基础设 施项目占所有基础设施项目总和的比率(基础设施建设率),平均划分为5级,由 低至高赋值。基础设施建设率计算式为:
基础设施建设率=已建成基础设施项目+所有基础设施项目总和 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