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课题研究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小课题研究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小课题研究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 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从某种意 义上说,小课题研究的管理成功与否牵系着整个学校教育教 学质量与教育品质内涵的提升。因此,不同学校均应该根据 自身特点,进行学校小课题研究的操作管理,使之行之有效 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服务。我校提出以学习习惯 培养为途径,结合小课题研究,依托教研组、年级小团队, 进行“一人一抓手、一组一特色、一科一品牌”的行动研究。“一人一抓手”即教师围绕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根据 班级实际与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听、说、读、写、思 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寻找到一个突破点,作为教学中的主攻 方向来克服,解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点”上存在的问 题。
“一组一特色”即每个学科组、年级组或教研组围绕学 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根据年级组或学科特点,找出一个教学 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集体智慧作为主攻方向,以此突 破,解决教师与学生教学中“面”上的问题,以彰显学科组 建设的课堂特色。
“一科一品牌”既是过程,也是目标,是基于做实、做 大、做强“一人一抓手”“一组一特色”来实现学科品牌建 设,解决的是一个学科或年级组推进行动研究的核心价值问 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学校在小课题研究 与操作管理中的一些思考,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寻——问题源自教学 小课题研究内容的确定是展开具体研究的第一步。遵循 “三小”原则,即选择切口要小:可以是一个要素、一个环 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片段、一种现象等。研究范 围小:从小处着眼,研究的内容一般可以针对教学实际中存 在的一个问题或缺陷展开,如教师怎样倾听学生的发言,学 生间如何评价欣赏,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矫正等。解决问题 小:主要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因此应当贴近实践、 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
基于学校培养学生习惯的特色,我校着眼于课堂之中学 习习惯的培养,结合教师个人的“抓手”,分析自我课堂中 的教学问题和学生实际,最终确定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学期末,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召开“沙龙式”校本研修活动, 找到各学科的教学薄弱点。例如,语文教研组的阅读教学如 何重新定位,数学组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如何提升,综合学 科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发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学 期初,各学科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自己的教学实 际,参考教研组的研究方向,确定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要落 实、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学习习惯培养“抓手”,然后以 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制定方案、寻找策略。学校根据学科聘请 相应专家对教师们的小课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师们再次进行修改,最终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研究始于课堂 课堂教学研究源于问题,即从课堂教学问题实际出发, 确立课堂教学研究方向,可以开展某些微小环节的教学实践 研究分析与探索。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微小环节教学实践分 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即形成教育教学实践中 的小课题。这样的小课题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且一线教师十 分需要这样既有一线教学特点,又有共性课堂教学的具体实 践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落实和修改操作的途径, 实践研究采取个人实践与团队研究两条线交织开展。平时, 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展课堂研究,年级组教师之 间进行定期听课、评课,发现并记录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 教研时,根据团队确立的统一研究点,针对听课、实践中产 生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改进。比如,“已知:被除数+ 商×除数=72,求被除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 针对思维方式这一研究方向作为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师在现 实教学中一般会这样处理,“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 以: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被除数=72÷2=36” (通常情况,学生也能根据这样富有逻辑的推理,通过师生 对话交流来解决问题,并且在即时的巩固练习中准确无误地 完成答题任务)。这样的教学路径看似没有问题,一直自然 而然地被一线教师们沿袭下来,但是,如果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来看,解决以上问题的逻辑演绎推理思维占据主导,而 演绎推理是成人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它并不是儿童学习数 学的思维,儿童学数学时更多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思维方式占 主导。由此可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学,教师就能有 针对性地找到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使学生不被大人强加的思 维所负累,能轻松地学习,最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 然,在这个过程中,年级团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团 队活动不仅对教师个人小课题中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决,也 把握住团队的探究方向。同时,学校利用校本培训,聘请专 家来校指导课堂教学进行专题讲座,给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 一定的理论帮助。
三、思——提升基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 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于教 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 十年的教案成不了名师,坚持写十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 名师。”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依据和结果进行主动的、持 久的、周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获得认知洞见,获得对工作 和生活更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一个学校的高水平发展,需要 的是一群善于反思、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乐于学习的教师。
反思是提炼思想的重要途径,也为小课题之后的论文写作提 供资料和素材。因此,重视反思是小课题研究之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其中,“一月一精品反思”是学校小课题研究管理中的特色。教师的反思不仅仅局限于对操作步骤的思考,更 是对于教学的设计、效果等全面剖析。依托课堂的实际案例, 提取重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分析自我教学行为,最终形成 高质量的精品反思。反思之前,教师可以在团队内广泛地听 取意见,吸收自己所需的内容,然后根据课题实际和课堂实 践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反思。在教学反思上交后,由 各教研组评选出当月的优秀教学反思,在团队内进行交流分 享。同时,教研团队也会针对本月教师的反思整体情况进行 反馈,及时调整教师小课题实践的方向和方法。例如,人教 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复习” 一课,笔者总结了两点反思经验:一是让数学复习课多些探 究味。数学复习课一般有先理后练、边理边练、先练后理三 种形式,它是比较难把握的一类课型。该题结论性比较强, 为教学内容进行“一课”的构建,如果不增加一些“探索味”, 学生就会学得索然无味。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以探索的 形式,促进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结论性探究,边探索边整理, 从而使课堂更富有挑战性。二是别让学生厌倦复习课。为了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经过反思及讨论,把“学 法的整理”确定为本课教学应着重关注的问题,使复习课不 再是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的叠加。
四、理——方法源于提炼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一个专心钻研问题的老 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小课题,去帮助自己发现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个问题,就好像通过一 道门户,把自己引入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领域。”从实 践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提炼成专题,同时按照一定的方式 把相关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调整,提出对策等,这不仅 是一种问题意识,更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从研究者的角 度而言,自觉地养成思维习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问题进 行归类、整理,提高自身把握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 的专业成长;
另一方面,这种意识可以扩大到自己认识的视 角,使自身能够居高临下地对待教育教学问题,从而帮助自 己养成归纳、反思、整理的良好品质。因此,个人或团队在 解决问题历程中需要适机进行理性思考与整理,这是促进自 我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之一。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 法”的教学,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个例题,其一是每个数位 都是够除的,也就是高位分完后,下一位继续分,然后用阶 梯型的竖式表示过程与结果;
其二是高位分后还有余,与下 一位合起来再分,并用阶梯型竖式表示过程与结果。如果教 师不善于“理方法”的话,就会导致该课教学容量较大。为 了完成课时目标,教师往往会淡化第一例题的教学,也就是 将第一例题看作一个简单竖式书写重温过程(因为三年级上 册已经有了除法笔算的规范书写格式),容易忽视它的算理 过程,而把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二个例题的教学,因为教师普 遍认为高位分后有余,与下一位合起来再分是难点。但是,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时,学生的错误率迅速提高。发现问题并进行实践研究后,教师就可 以“理”出这样的教学思路——其实本节课例一的教学是重 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知道怎么分(即生活中的平均 分往往是先分整,再分个);
二是要利用数学经验来记录每 次分的过程(即竖式为什么是以阶梯型呈现,也就是每次分 后都需要进行一次记录),抓住了这两个教学要点,学生后 续学习的错误率就会明显降低。
通过这个环节的整理,教师可以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从无 序到有序,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促进自 身加深对所研究问题认识的个性化程度。如果说,教育教学 问题是山脚下的一棵棵树木,我们引领教师在树林里转,那 么教师的眼中只有树木;
倘若我们能够领着教师走上山坡, 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是一片树林;
如果我们还能往上走,那 么,看到的将是一座森林。做小课题也一样,要引领教师不 断进行反思后的提炼,让大家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能见树木又 见森林。
五、享——积累来自分享 自己的成果能与别人分享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教育境 界。一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其实就 是一种智慧分享,彼此能真诚分享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被尊重的愉悦历程。从实用主义 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具体问题出发, 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实践中的研究过程。在小课题研究中,团队是坚强的后盾。以团队活动为主要形式,每周开展 听课评课、研究讨论等活动,为教师们的研究提供了交流分 享的平台。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定期召开团队分享会,教师们 在教研组范围内和大家交流、分享小课题研究中的困惑、经 验、成果,对于个别小课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为教师 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多渠道的帮助。在小课题结题阶段,学 校还可以聘请相关学科专家为教师进行论文指导修改,帮助 每一位立项的教师顺利地实现课题结题。
六、读——动力源于学习 学习是一种持续性、发展性与战略性的运用过程,如果 与工作相结合,学习将会促进一个个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 变,也可以催生一个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团队, 最终促进可强化组织的创新与成长的能力。因此,做小课题 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在做相关小研究时, 自己需要借助于阅读、查询等学习手段对相应的领域有一个 比较深刻的领会与理解,高瞻远瞩实现问题解决。因此,在 做小课题期间,我们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大量的阅读。在做小 课题前,一般鼓励广泛阅读,主要涉及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 书籍、成果与研究资料;
在做小课题中,大量阅读与本课题 有关的研究内容、报告及课例等;
在做课题后,及时阅读与 小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相关的资料等,让研究者能用比较开阔 的视野、丰富的背景、理性的操作来完成自己的研究。
总之,在小课题探索前进的道路上,学校始终秉持着“务实”与“品质”的态度,坚守于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 于一线课堂的有效实践,依靠每个团队的力量,借助专家的 引导,走好“探索、实践、反思、交流”的道路,做好小课 题的申报、立项、管理、指导、结题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 能在小课题研究中不断提升、成长,引领教师逐步做行动研 究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