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 在于一心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戴建荣老师《远古的歌谣》教学片段与赏析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戴建荣老师《远古的歌谣》教学片段与赏析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戴建荣老师《远古的歌谣》教学片段与赏 析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李黄喆琴黄耘 【摘要】本文以全国特级教师戴建荣执教《远古的歌谣》 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进行赏析,论述了诗歌教学要激发学生 的朗读兴趣和情感共鸣,通过还原诗歌意境,从文本特点和 思想情感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52-02 全国特级教师、上海市魅力教师戴建荣从当代儿童认知 心理和学习特点出发,汲取了我国传统的古诗文教学经验, 创设了“吟唱”教学法,被孩子和家长们亲切地称为“ 传 播吟诵的快乐使者”。笔者曾有幸观摩戴建荣老师执教的一 堂语文课——《远古的歌谣》,犹如余音袅袅,绕梁三日。

戴建荣老师以独特的教学风格,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耳目一新 的“视”界。

师:那我们就走一遍,这首歌谣不长(出示PPT),念 一遍,快!(生读)师:好,停。谁来念给我们听?这个姑 娘,全班同学都看过来,谁发言,看着谁!你来念。

生1:《击壤歌》,先泰民歌。师:不不,不是“先泰”, 先秦民歌。

生1:先秦民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 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师:哎呀念得真好听!送她两下掌声!你拍了四下,一 定要用耳朵听,拍两下的意思就是还可以,还可以的意思就 是一般一般,谁能超越她?这回我们不念题目了,直接念“日 出而作”,明白了吗?好,你来念。

生2:先秦民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 师:凿(záo)井。

生2: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师:一遍够不够? 生2:够。

师:没有念对,记住了以后要念三遍。这个男孩子没有 超越那个姑娘,你来,你是最聪明的。

生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 力于我何有哉!师:有一个字我们念起来都很困难,这个男 孩子也没念对,跟我念:凿(záo),凿井。什么叫凿井,知 道吗?你来说。生4:就是随便找一口井就有水喝。

师:那叫找井,现在说的是凿井。知道吗?看来是真不 知道,凿井是拿上工具,把泥挖起、挖起,越挖越深、越挖 越深,挖到一定程度,水就冒出来了,这就叫“凿井”,现 在也叫挖井,明白了吗?跟我念:“凿井、凿井”。(生读) 师:凿井而饮。(生读) 师:还有没有同学会念这首诗?我们一起念好吗?预备 齐——日出而作。(生读)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不看字都能背出来了,我站到这里来,哪些同学能背的你可以看着我,不能背的你可以偷偷地 瞄那里(黑板)一眼。预备齐——(生读) 师:全班大概有十个同学能背出来了,现在我站到这儿 来,你们看着我,预备齐——(生读) 师:全班只有三个同学背不出来,还有一个就是你,加 油!预备齐——(生读) 师:念到这个时候告诉我你看到什么画面了?你说—— 生5:我看到了,早上的时候,农民伯伯出去工作。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去工作呢? 生5:因为上面写“日出而作”。

师:“作”就是工作吗?那么农民的工作是什么呢? 生5:种东西。

师:那么你就说,早上看到农民伯伯出去—— 生5:早上看到农民伯伯出去种稻谷。

师:那不是你看到的,而是你在解释。不要解释,看到 画面了吗? 生5:我看到,农民伯伯早上起床来工作。

师:还是解释,刚才不是说了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现在有四个字,那么多的字呈现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看 到一幅画都不行呢?那肯定是我们的念法有问题,对不对? 生6:对。

师:那有没有不一样的念法呢?让我们真的能看到那个 画面?生7:日出而作。

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我来试试看好不好? 师:你们一定要用眼睛—— 生(众):看。

师:用耳朵—— 生(众):听。

师:还要用心—— 生(众):想。

师:到底和刚才念的有什么不一 样?来,我开始咯(“—”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表示声音延长):
| — — | 日出/而----作, | | — — 日入/而----息。

— | — | 凿井/而----饮, — — — 耕田/而----食。

| | — — — | — 帝力/于我---- 何---- 有---- 哉---- 师:有什么不一样?生8:像唱京剧。

师:哪一句像? 生9:全部都像。

师:全部都像?你能不能来学我一句? | — — | 生9:日出/而----作。

师:聪明呀,怪不得掉了两颗大门牙啊!还有什么不一 样?记住,不说重复的话。

| | — — 生10:日入/而----息。

师:你还是在重复他的呀,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你来。

生11:是唱的。

师:哪里唱的? 生11:全部都是。

师:不对。

生12:最后一句是唱的。

| | — — — | — 生12:帝力/于我---- 何---- 有----哉---- 师:哎哟,你看,掌声送给你了。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越到后面的同学能发现的是越聪明的。聪明的人在这里,还 有什么不一样? 生13:前面是念的。师:还有什么念和唱的?念和唱都说完了。

生14:前面的“日出而作”最后一个字是重音。

师:有什么呀?(动作示范)不要看我脸,要看我的手 啊!什么啊?真急人啊,除了声音,没看到别的吗? 生15:前面两句都有踏脚。

师:看到我的脚在下面踏,聪明!除了看脚,还看到手 啊,手怎么样? 生16:也会拍一下。

师:哦,怎么拍的呀?我们试试看,一起来模仿我(动 作示范)。坐着拍好像不得劲呀,站起来,椅子塞好,快! 【评析】如何将“诗歌”教得有情有趣,还原诗歌的意境呢?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这一片段的教 学具备了当下语文课堂的多样元素,从文本特点、思想感情 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戴建荣老师抓住二年级学生 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在读、听、说等语用点上进行训练。

一、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戴建荣老师在本堂课的朗读指导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戴建荣老师强调学生必须反复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击壤歌》 的过程中,戴建荣老师要求学生不厌其烦地朗读诗歌,如要 求学生齐读、指名女生读、男生读、朗读与背诵结合。多读 不是机械地重复,不是简单地摇头晃脑,更不是拖腔拖调, 而要按照“平长仄短”(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 的规律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戴建荣老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且做出点评,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并相机示范读,如读准字音、发音清晰响亮等。对于二年级 学生来说,“秦”字与“泰”字形接近,认读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多数会将“秦”读成“泰”,戴建荣老师会在学生读错 的地方打断,纠正其读音,并且告诉学生遇到读错的字词句 时需要反复读,即熟读能吟。

二、识字品词,感受农耕画面 戴建荣老师认为,仅仅诵读诗歌是远远不够的,在反复 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学段要求进行品词、品字。二 年级学生在平翘舌音方面能力还较为欠缺,当发现学生将 “凿”字读成翘舌音时,戴建荣老师立刻指出,同时对“凿” 字进行范读,通过描绘法结合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将“凿井” 与“找井”区分,引导学生们描述诵读后感受到的画面。这 样的课堂,不是简单草率地将诗歌进行翻译,而是在体会字 词含义和有感情地诵读后综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 样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运 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读唱吟舞,品味文化内涵 学习诗歌除了诵读、品字、品词,基本完成教学的目标 以外,还要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品味文化内涵。学过聋哑 手语的戴建荣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在传统诵读形式中 加入了现代的元素,结合音律、手语发明了“读唱吟舞”法, 让学生们能更酣畅、更有情趣地抒发心中的情感。在《远古的歌谣》教学中,戴建荣老师运用手语完美地展现出耕田、 凿井的画面,结合吟唱方法让学生仿佛看到一个健硕的农夫, 在田间自由地劳作,快乐地咏颂。

诗歌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仅有诵读 和动作是不够的。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城市的二年级学 生,他们每天接触的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对农村的生活了 解甚少,戴建荣老师借鉴我国古人吟诗时的方法“高声朗读 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 涵。所谓吟者,叹也,学生在高声朗读后,低声慢吟《击壤 歌》,感受意境,体味其中内涵,仿佛每个学生在戴建荣老 师的带领下,都在田间怡然自得地耕田劳作,对君王的权力 毫无半点羡艳之意。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戴 建荣老师这节课的匠心。一堂好课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 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 识,让学生们品尝、触摸、听闻、观看他们能学到的一切东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