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 小学科学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 动进行探究的课程,更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 课程。首先,教师要善于多维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呵护他们 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善用丰富的教学语 言创设问题情镜使得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在探究实验中,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养成自己提问、设计实验、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的良好科学思考习惯;
最后,紧密生活与科学的联 系可以让学生养成用科学之眼观察身边事物并乐在其中的 好习惯,从而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992-7711(2015)05-042-02 0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培养 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从概念上理解分为三个部分:
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 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 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简而言之,即是学什么,怎么 做,有什么用。教师是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不断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使其乐于探究,热爱科 学,并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如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个严峻的问题,下面将结合科学素 养的三部分内容逐一讲述。
一、多维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库 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学。正所 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儿童对自然 界带着天生的好奇心,希望窥见大自然的奥妙。教师应抓住 这一契机,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海 洋自在遨游,走的更远。而如何呵护、培养他们的兴趣将是 一个挑战。
具体培养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创设问 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探究。例如 《物质发生什么变化》一课中先出示三个烧杯,杯中分别盛 装清水、白醋、小苏打溶液,打乱后让学生辨别出清水、小 苏打溶液、白醋分别是哪一杯?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思考, 而当用混合方式根据变化时的现象辨别时,也就激发了学生 学习本单元的兴趣。第二是联系实际情况,优化教材中的实 验,让学生体会到在玩中学的乐趣。其次是教师的语言,不仅要严谨准确还要富有艺术性。
比如动物单元里“口器”一说。同时也要体现精炼性。尤其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而不是一个腔调下 的平铺直叙。抑扬顿挫的语言本身就营造了一种引人聆听的 奇妙氛围。在《蚂蚁》一课中运用语言的魅力串起一个蚂蚁 王国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观察学习蚂蚁身体结构及身体 各部分的作用,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讲述时绘声绘色,有跌宕 起伏的美感。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也要富有激励性,对 学生每一个正确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答非所问 的学生也要给予帮助和肯定。
最后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动机。自我满足,放 任课堂,随着学生成长这种现象将愈见明显。通过多种渠道 学生的科学知识库愈见丰富,会觉得课堂中所学内容过于简 单而甚感无趣。这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显 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 《昼夜交替现象》中,五年级学生已通过多种渠道获知昼夜 交替变化源自地球的自传,利用一个猜想模拟,打碎已有的 唯一论,从而引发学生好奇,脑海中出现“为什么”,进而 萌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本,提高科学素养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 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的科 学探究能力。
首先突出学生实验的主体性,如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 力。科学探究并不是提供学生合适的实验材料,公布恰当的 实验步骤,学生如牵线木偶跟着教师的思维脚印;
而是要体 现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在明确实验目标之后,从实验材 料到具体的操作步骤都需要学生思考得出。比如在《昼夜交 替现象》中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太阳和地球如何运动会产生昼 夜交替现象,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具体如何操作?真正做到 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其次实验探究中的科学素养还体现在规范的实验操作 中。学生操作方式主要得益于对教师的模仿。所以教师在日 常教学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生物领域里显微镜的取镜安 放,化学实验中小到滴管的使用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言传身教的表率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 学生。
最后探究实验的过程强调小组合作,一定要落实到实处。
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而不是实验的观光客。针对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人人 有责任,再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评比,达到激起他们的求 胜心,最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三、生活科学丰富课堂,更新认知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的教学是由观察、认识、研究周围环境中的活 动组成的。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参加各种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就是从生活实际当中寻找科学内容。是以,科学教学要结合 生活实践,让学生领会到科学源自生活,最终又将运用到生 活中去。《物质变化》单元是让学生认识生活科学最好的实 例,整个单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厨房里的科学”。在学习 中学生逐步了解到原来小苏打和白醋有这么明显的现象,一 个生锈的铁锅也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原理!这是对他们既有 认知的一种挑衅,如此平淡无奇的事物,两两混合后会这么 有趣。从而吸引学生把眼光更多的投放在身边事物上,养成 因好奇而萌生的实验探究之心。
如何紧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说。
首先在选取实验材料方面,尽可能挑选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的 实验材料。《沉浮》单元中的实验,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时 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最好是可以混淆学生判断力的。而 在《米饭、淀粉和碘酒》中判断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同样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食材。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在通过自己的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到某种结论之后,真正的意义是在生 活中的应用。科学之理源自生活,最后也终将用之于生活。
在这种自然的联系中,学习科学将不仅是学习一门学科知识, 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探索,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双方思维碰撞的过程。要 想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堂中学生 是主体。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学 习,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事半功倍。
[ 参 考 文 献 ] [1]武晓平.小学科学课堂激励语言-倾听[J]有效教研 网. [2]曹明亮.实践是最好的老师[J].教学经纬,2007(12), 82. [3]周彦芳.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学术纵横, 20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