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宪法意识

浅议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

浅议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 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大学生宪法认知水平较低,高 校要加强宪法教育,改革宪法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形式宣传宪法,激发大学生主 动学习宪法的动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治 国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依宪治国。而宪法是否能被遵守和维护,与公民的宪法意识 有直接关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是建设法治中国 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宪法认知程度不仅影响到宪法的贯彻和实施,也标志着民主 政治建设的程度。

从我国目前法律教育的实际操作来看,高校一直比较重视宪法教育和大学 生宪法意识的培养,但就法律教育的成效来看,宪法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宪法的 基本价值和理念并未深入人心。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 项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宪法意识是主体在有关宪法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 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于宪法知识和基 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 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 。大学生良好的宪法意识对法治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培育都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公民是法治国家的主体,培育有较强法律意识、宪法意识的公民是建 设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宪法意识的培养能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从 而真正信奉宪法和国家,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大学生是未来社会 的骨干,肩负着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因此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成学法 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 贡献。(二)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支 撑 宪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保障。首 先,宪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最高地位,宪法 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法律上确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的最高地位;其次,宪法这一范畴本身就意味着平等、自由和法治,而平等、 自由、法治、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宪 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都予以体现、保护并促使其实现;再次,公民意 识首先要求公民具有爱国精神,宪法教育通过让学生明确国家的根本制度,明确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培养大学生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后, 我国宪法关于民族政策、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以及根据宪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 系的变化进行的几次修正本身就是创新精神的直接体现,因此宪法教育能够激励 人们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 (一)宪法认知水平较低 宪法知识是大学生宪法意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 略的推进,高校逐步加强了学生的法治教育,大部分大学生对宪法基本内容以及 基本原则有一定的了解,但从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大学生整体上还是缺乏对 宪法的全面以及深入了解。为了解学生对宪法的了解情况,从2007年开始,笔者 每年都会对大一新生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我国的国体、政体、 基本经济制度等问题都非常清楚,但是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宪法 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等问题,大部分同学了解的不太清楚,100%的被调查学生从 来没有完整地阅读过宪法文本,也很少关注现实生活的典型宪法案例和宪法现象, 不能对宪法实施进行评价。说明学生宪法认知水平较低,不能深切认识到宪法的 价值与作用。

(二)宪法情感比较淡漠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学生往往重视的是宪法的政治性,而忽视了宪 法的法律性,对宪法与自身的关联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宪法缺乏认同感和亲和 感等基本感情。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民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认为宪法在保障自身权利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宪法就是学习政治。“对于公民而言, 运用宪法能够实现对权 利的最后救济;对于国家权力行使者而言,运用宪法关键是明确权力界限,服从 宪法的规制,这样,全体公民都能够在对宪法的运用中享受宪法带来的甜蜜和 谐。” 因此,只有当宪法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被运用的时候,人们才能尊重宪法、 热爱宪法,重视宪法的法律功能,宪法的应用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如果学生能 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是公民其他权利的来源依据,宪法自然就与学生的生 活联系的更加紧密了,大学生对宪法的信任度也将会大幅提高。没有对宪法的情 感,就不能激发大学生对宪法的信仰之情,就可能会产生敬畏宪法的距离感,当 然就谈不上对宪法的自觉遵守和维护。

(三)宪法知识获取渠道单一 受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的限制,大部分学生获取宪法知识的最主要途 径是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进入大学后,学生获取宪法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思 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讲授宪法相关知识主要是在《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上,但是由于课时限制,大部分教师在讲解宪法这一部分时, 很难展开,最普遍采用的是讲授法,在授课内容上,只能简单介绍宪法的特征、 基本原则等宪法基本理论以及国家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制度, 很难有机会结合现实事例予以讲解;另外,宪法课外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因为思 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授课,加上时间、经费等条件限制,教师很难经常组织学 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教学,大多数学生因此感到宪法课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 宪法的兴趣得不到激发。宪法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宪法相关 知识的兴趣,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宪法的认知深度,使他们的宪法知识混乱、 模糊、不完整。

三、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路径 (一)加强宪法知识的宣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宪法教育首先就是宪法基本知识的教育,有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的 基本精神,使学生形成遵守宪法和尊重宪法的观念。高校要针对学生的偏好,不断丰富宣传形式、切实提高宣传实效,不 仅要利用好传统宣传手段如编印宪法知识资料,开辟宪法知识专栏或利用广播等 形式宣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注意加强通过网络进行宪法教育, 比如,充分利用QQ、微信等学生常用的平台,进行宪法知识的普及。为了提高 宣传的有效性,要鼓励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典型事例讲解等最大程度 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宪法教育 学校要突出宪法的重要性和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采用必修课和选修 课结合的方式,开设宪法课程,让宪法进课堂、进头脑。比如在《思想道德修法 律基础》课教育中,13版的教材在宪法这一部分除了简单介绍宪法的本质、特征、 基本原则等宪法基本理论外,还介绍了宪法的基本制度,除了对这些基本理论的 讲解外,教师还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发展的宏观环境,通过对典型宪法案例的分析,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民主、自由、 平等、权利、义务,并能使大学生认识到宪法与自己成长成才关系,激发他们学 习宪法的热情。在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适当加入宪法内容的讲解,让学 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可以帮助其领会宪法精神, 激发学生探讨社会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度。

(三)明确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方法 宪法意识的培育,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宪法内容的充分了解上,要通 过对宪法文本的讲解,让学生热爱宪法,关注宪法。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授课 中要让学生明确,无论宪法的文本如何表达,其内容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 关。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经典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讨论、社会调研等方式,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中培育大学生的宪法 意识。

首先在课堂理论教学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除了给学生讲授 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通过对宪法现象 与宪法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 习宪法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对现实世界的关切中增强他们的宪法意识。最好的教 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因此在课外,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 动,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立法等宪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运用宪法 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切身体验宪法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加深学生对宪法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宪法意识对于自己成长成才、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使大学生真正形成遵守宪法、崇尚宪法、信仰宪法的意识。

作者:汤艳春 康玉娟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