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的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解释学的新闻传播学

解释学的新闻传播学 解释学的一些原理,对于新闻学的研究(例如文本的呈现、表达和理解), 具有重要的借答意义。新闻传播学应从解释学中设取思维资源,才能更加强劲地 成长。

一、哲学解释学概述 顾名思义,解释学是对理解的理解,可以狭义界定为关于理解的学说。

解释学又叫"诠释学”。解释学广义上是指对于文本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哲学或 理论,它强调忠实客观地把握作者和文本的原意。解释学中固然很重视“理解”, 而这种“理解”随着解释学的不断演变发展而呈现出越来越广泛的趋势,囊括了对 自然,社会和文本的理解。解释学既是方法论问题,也是认识论问题,即通过各 种方法弄清楚研究对象的意义,它高度重视文字资料。

回顾解释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将它分为:
1, 古典解释学:解释学的第一 阶段,兴起于19世纪,主要代表是施 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方法论解释学。

2, 现代解释学:解释学发展的第二 阶段,开创于20世纪,代表人物 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他们把对解释学的研究由认识论和方法论性 质上升为本体论性质,并逐渐发展为哲学解释学。

3, 当代解释学:解释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代表人物有赫希,利科和 艾柯,他们认为应该在全新的基础之上重构文本的客观性。

二、解释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探讨1, 解释学的“文本观”对新闻传播的启示 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给“文本”下的定义是通过书写固定下来的 任何话语。也就是说,无论形式如何,我们解读的文本应包§•所有书写来的东西。

那么,把文本概念引人到新闻传播活动中,则是指由特定的符号语言系统组成的 供受众进行观赏的特定新闻表现形式,它应包括报纸和杂志上的消息,通讯,特 写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等众多的形式。但是,从这角度理解文本不具有根源 性。从根源上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任何理论和学说都是在对一定‘文本’解读 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人类的生活实践是一切解读的最终文本。”由此 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那些广播中的音频,电视中的视频,网络中 的多媒体的新闻作品理应在文本解读的行列之中。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文本选择至关重要。一文本,是否能够把新闻事 件或新闻事实真实,客观的呈现出来,决定着它能否最终成为新闻而报道出来。

可以说,真实和客观是衡量文本的重要因素。纵观某传播过程,我们不难发现, 当一新闻作品问世以后,受众对这作品的理解要以文本自身为基础,他们希望自 己的解择与新闻事实的实质内容保持一致。其实,这种“一致”理论上是一无止境 的“对话”过程。但是,每一新闻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加之受众的观赏时间受限, 这样的“对话”过程在现实中是一有限的过程。

2, 新闻事实与“解释的事实”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似乎揭示了“新闻=事实”这定理.但是新 闻文本的事实虽然是实际发生的事实,但它是传者最终选择的事实。也就是说, 传者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过程中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传者首先要根据新闻传播 价值衡量现实事实.然后选择性地对事实加以报道.从而构成新闻文本要传播的新 闻事实。解释学认为,偏见产生于理解的历史性,理解的这种“历史性”使得原 本纯正的“客观性理解”站不住脚。伽达默尔指出,“不是我们的判断,而是我们 的偏见构成了我们的存在。”尽管新闻文本要求真实客观,但客观事实是一纷繁 复杂的社会现象,新闻报道不可能是全方位的,面面俱到的,所以,最终的新闻 报道取决于传者所看到的新闻点,新闻点的选取在于传者既定的传播主体意识中。

不同的传者会有不同的阅历,在对某1、新闻事件的背景,来龙去脉进行探究和 采访的时候,记者往往会凭借自己固有的知识经验来推断某一事件的发展态势, 这样被报道出的新闻不可能完全没有“偏见”。

3, 解释的语言载体与新闻文本的意义生成 众所周知,一完整的新闻传播过程包括事实—新闻—传播者—受众。

那么,新闻文本的生成也就是传播者先形成思想意义.再编辑信息材料,然后再 选择符号载体。

语言是解择学重点强调的一载体。解释学认为,语言在解释和理解中 扮演了桥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解释和理解,都是在交流和对话中进行,也就是 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伽达默尔曾提出“语言游戏说”。他指出,解释活动的双方(解 释者与文本)的互动对话就仿佛处在游戏中,表现出一种自由呈现的结构。文本 生存于这种结构中,作为游戏的一方,其语句的内涵意义也来自对话的情景。情 景不同,意义则不同。

新闻文本的解释即新闻语言的解释。人们R有掌握了新闻语言才能准 确把握新闻文本本身的内涵。人们通过语言来表现对世界特有的观点或态度,R 有语言才能本真表达人与世界的本质联系。语言把新闻传播者与世界,与受众连 接起来,在什么样语言下.就有什么样的新闻事实。同一1、信息文本可能就因为 语言的差异而产生理解的偏差,因此,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正确使用解释的语 言载体,才能更好的诠释新闻真正的文本意义。4, 解释学的“问题视域”对新闻传播的启示 “问题视域”是伽达默尔提出的一1、概念。通俗讲,视域就是看视的 区域,它是指立足某1、点,向这1、点各1、方向所能看到的一切。伽达默尔所 说的“问题视域”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问题意识”其实是一样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 受众R有取得一定的问题意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新闻文本的内涵。

实际上,真正还原新闻事件是不可能的,比如:地上有一装着半瓶酒 的酒瓶,乐观者说:“瞧,还有半瓶酒呢!”悲观者说:“R剩半瓶酒了!”正如有 多少读者,就可能有多少哈姆雷特一样,新闻的真实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受众在 不断理解新闻文本的循环中,看侍问题的“视域”不断被扩大或转移,从而使得他 们的“问题意识”也不断被激发,"问题意识”的符号意义不断转换,这种转换最终 又会通过回到真正理解新闻文本中体现出来。

从一方面讲,新闻传播中的受众作为解释者,其有无问题意识影响着 文本的解释,所以,新闻传播中应尽可能激发或引导作为解释者的受众的“问题 意识”,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又受到文本的制 约,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各种评论,各种解释都在调整和更新着读者的“问题意识”, 促使读者对新闻的解释不断深人和变化。因此,在新闻传播实际活动中,新闻报 道应与多数受众产生“视域重合”,避免“零重八”。

三、结语 解释学作为一种起源于文本阐释而又发展为主要是人文学科理解研 究的哲学,它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有很多相通之处。解释学的许多观点为我们提 供了特有的理论支持,在新闻传播中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解释学视角来看, 新闻传播实践应从“文本选择”和“问题意识”两方面汲取思维资源,拓宽新闻研究 视野,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增强新闻文本的客观性,从而使新闻传播学如虎 添翼般苗壮地成长。王学嘉(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