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开发课程资源_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构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的有效性策略呢我们可以从深度挖掘、生活链接、自主体验、学科整合和科技汲 取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大改革、大发展、大融合”特征日益突显的开放性教育时代,课程 资源作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已引起了学校教育及 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不仅如此,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亦已 逐步形成一种时尚性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如果过于淡化或忽视了这一点, 不仅是一种严重浪费现象,更是令人遗憾的教育渎职行为。就语文学科教学而言, 它一旦摆脱或远离了以生活链接为主的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延伸涵养和辅餐营养, 就会逐步成为“独木难支”“断源缺水”的无良结果。那么,如何开发与利用丰富多 元的课程资源并形成有效性教学策略呢 一、在“深度挖掘”中开发与利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教材无非就是几个例子。”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活动中,教师至 少应实现两种根本性转化:从“教学主体”转化为“教学主导”;由“课程执行者”转化 为“既是执行者又是开发者”,从而在深入并超越教材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实现创造 性使用教材的目标。所谓“创造性使用”,即师生根据既定教材内容自由适度地增 强、调整、加工和开发,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活动环境和学生学习需求。这就是 语文学科的“深度挖掘”或“二次开发”,也是突显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这一 特点的生动性体现。比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 试时写下的论文,其中所表达的决心和信念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依然具有激励、 启迪和指导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思想上的误区,如过于强调 自己的价值实现,对社会需求关注较少;人生规划不足,随机性较强;对父母和社 会的依赖性较强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地体 现出来。

二、在“生活链接”中开发与利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过去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全部生活,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教学的 教科书。”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多元的语文元素,或者语文生活 中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生活元素,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链接起来,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 又有利于为课程实践活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如教《祝福》一文时,我组 织学生讨论了以下问题:(1)如果祥林嫂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或者儿子,能否过 上幸福美满的生活(2)她与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一位寡妇或失独母亲能算是一回事 吗学生在热烈探讨后普遍认为:祥林嫂是旧时期女性悲惨命运的典型代表,其悲 剧是社会的必然产物;后者则是个别现象或偶然现象,两者有着本质区别。这种 “生活化比较”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在“自主体验”中开发与利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鲜明地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同 时倡导开展集认知、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作为素质主体学 习力量,学生与教师一样,同样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尤其是生活经验 比较丰富的高中生,其思维想象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和自主体验能力都相对较强, 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容忽视且可善加利用的一类有效性课程资源。以每周一两次 的“语文杂论”活动为例,如读书阅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专题辩论演讲、语文 心想一得等,让学生从中获取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资料,同时也丰富了我的 语文教学生活。在《红楼梦》名篇阅读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 林黛玉的多疑善妒、为人刻薄和恃才傲物,是一种致命弱点,没有什么生存空间;
薛宝钗的左右逢源、善与人处,则容易为社会所接受,会生活得很好;王熙凤的 玲珑剔透、善于心计,则会成为聪明强干的社会精英。”学生的这些想法难道不 是开发的课程资源吗 四、在“学科整合”中开发与利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虽是一门独立性的基础课程,但却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联。因 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之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优化与整合,这不 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丰富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内涵、拓展学习视野,而且 有利于从中攫取“1+12”的综合教学效果。从“文史不分家”说起,在教名人名篇时, 教师为追求“教得深、学得透”,就必须从作者生存时代、文章产生背景、文章蕴 藏思想等方面进行教学,适当引入与之相应的“历史”元素,否则就无法达成目标。

如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应介绍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的直接目的, 就是要揭露并控诉反动派制造“三·一八”惨案的暴行,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刘和珍 这一历史人物及其生活的历史背景。教材中精选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对一段历 史生活的生动化再现,是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新认识与理解,而这些 内容都是从学科整合中获取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五、在“科技汲取”中开发与利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自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以来,不仅以其“音像 和谐、图文并茂、动静自如”等优势功能为校园课程活动提供了先进独特的教学 支撑,而且它的“海量储藏、操作便捷”还为开发与利用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开创 了“活水源头”。如教李白的《蜀道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示古 蜀道图片及其相应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既对古蜀道产生直观印象,又能在教材讲 述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想象力,理解作品的思想价值。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这是有史以来“语言文字与音乐旋律最完美结合的一篇经典之作”。教学时,教师 可通过多媒体技术适时播放琵琶古曲,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 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感受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之美,这种课程资源在传统教学 中是无法获取的。

综上所述,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又 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根本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 程资源的途径和方式还有许多,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深度挖掘、生活链接、自主 体验、学科整合和科技汲取等策略性构建与运用,一定能从中获得良好的教学实 效。

作者:韩玉洁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