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改革下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优化探讨】机关后勤

社会化改革下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优化探讨

社会化改革下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优化探讨 机关后勤是保障政府机关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机关运作 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机关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影响着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

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机关后勤生产力,对后勤服务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变革,对后勤资源和各方面利 益进行优化组合和统筹兼顾,目的是为了尽快提高机关后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 的职工从改革中获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也 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拟对如何优化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一般历程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标志是1989年3月4日,出台了第 一份关于机关改革的文件《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 明确提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 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1993年《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更 进一步确立了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要实 现的目标。在“十五”期间规划,到2005年,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 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世纪机关建设需要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 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后勤 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单位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 应当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明确 要求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并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机关后勤 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后勤管理出现的问题 经过近三十年的缓慢发展,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 进展,但在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出现一些新问题。

(一)后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专门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颁布多年,但该条例更多是指导性的 原则,配套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制度仍未制定, 各单位内部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落后,未能跟上形势,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需要。尽管近些年,各级后勤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 有的制度已经与改革脱节,不适应当前的后勤管理模式,有的制度与制度之间缺 少必要的衔接,有的甚至存在相互矛盾、制约,没有构成统一、高效、及时更新 的后勤管理系统。

(二)后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上人员老化、年轻力量不足,技术结 构上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较少;
二是思想混乱,面对改革 阵痛,工作人员不能够沉下心来,主动研究和参与后勤改革研究,不知改革何去 何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随波逐流;
三是能力上的准备不足,不能够适应不 断进行中的后勤改革,尤其是社会化改革,更不能适应新的任务需要,且对自身 要求不高,不能主动学习相关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更高的工作能力要求。

(三)后勤管理模式落后,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但管理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质性改 革。工作模式上,尽管很多机关后勤部门已经脱离行政编制,但只是形式上,其 工作模式还是按照机关行政机构运转模式。待遇分配上,形式上实施绩效考核, 但实际上还是平均主义,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人员使用上,更多的还 是看资历,没能做到人尽其才。整个管理模式的落后,造成后勤工作效率低下, 无法对机关提供足够高效的后勤保障。

三、机关后勤管理的优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后勤工作开展 一是制定统一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 制度,进一步明确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职能分配、人员管理、产权划分等,并更 好的引导各级后勤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二是各级后勤部门,跟上改革步骤,主 动更新调整后勤内部规章制度。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发 展和转化过程,各级后勤部门的制度建设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随着改革 的进行,不断去除不合时宜的规定,按照新的工作模式和任务需要,结合科学管 理、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规范、高效、可持续性的 后勤管理制度体系。

(二)强化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根据社会化改革的需要,积极调整人员结构,确保人员年轻化、层次 合理化、素质高效化,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引入高素质人才,逐步替换原有不适 应改革的人员,并注意引导人员合理流动,如可规定到其他部门工作前,必须到 后勤部门锻炼,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顺畅,减少流动障碍;
重视职业 教育,规定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标准要求,加强人员培训, 尽可能撤岗、并岗;
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能主 动参与到后勤改革中来,通过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标准、研究新制度,主动适应 改革后的变化,从怕变化到愿意变化,从往日的被动应付逐渐发展成自觉自愿的 行动,促进后勤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 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水平。

(三)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各级机关要大胆将后勤服务部门按照社会化改革的模式进行改造,大 力去行政化,按业务结构简单、层次清晰、信息畅通、管理有效的原则,搭建适 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部管理框架。在工作模式上使组织体制扁平化,减少中间 管理层,服务部门同经营部门相对分开管理形式,减少行政干预,管理上以指导、 服务、协调、监督为主;
提高机关后勤经营部门的运营能力,完善经营机制,以 成本管理为核心,加强对消耗费用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 时,全面打破“平均主义”,实行“真绩效”,细化量化后勤管理考核指标,建立健 全绩效考核体系,按完成工作量、工作效果、业绩等综合评分得出考核结果进行 待遇分配,通过合理的指标制约后勤管理,改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管理质量。

在人员使用上,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机关后勤员工聘用制,按照公开、 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聘用。通过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后勤各项资 源的有效配置,全面提升后勤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