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发展教学改革应用现状研究论文(共6篇)
药用植物发展教学改革应用现状研究论文(共6篇) 第1篇: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超低温冷冻保存指将材料放置在低于-80℃的环境中保存,通常是用 液氮(-196℃)作为贮藏源,大多数的植物种质在液氮中新陈代谢活动基本停止, 处于“生机停顿”状态[1],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种 质的长期保存,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目前超低温冷冻保存已成功应用于 植物材料、动物干细胞、鱼虾精细胞、微生物等的保存。其中植物材料包括种子、 悬浮细胞[3]、愈伤组织[4]、胚[5-6]、花粉[7]、茎尖分生组织[8]、芽等。国内外 针对药用植物种子超低温保存的研究不多,李海兵等[9]对怀山药种质、何明高 等[10]对束花石斛种子、任淑娟等[11]对七叶树种子、Hirano等[12]对白芨种子进 行了超低温保存,在药用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方式、种子含水量、化冻方式对超 低温保存后种质存活率的影响取得了成果。草本植物是区别于木本植物的一类植物的总称,包括重要的粮食如小 麦、玉米等,且有很多草本植物是中药材的重要来源,例如黄芪、夏枯草、人参 等。本研究对具有药用价值的杜若、过江藤、夏枯草、皱果苋、罗勒和山香等6 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对这些药用植物种子超低温保存的可 行性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的保护性开发提供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来自海南和广东的草本植物杜若、过江藤、夏枯草、皱果苋、 罗勒和山香种子,由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提供(表1)。
1.2方法 1.2.1种子含水量测定根据《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编,1999) 采用高温烘干法测定种子含水量(ω0),烘干温度(103±2)℃,烘干时间16h。
ω0=(鲜重-绝干重)/鲜重×100%。
1.2.2种子干燥采用硅胶干燥法。将种子放入盛有硅胶的干燥器中,根据自然含水量经不同時间干燥分别获得含水量为13.50%(自然含水量)、11.90%、 9.68%、7.89%和5.71%的杜若种子,含水量为11.20%(自然含水量)、10.69%、 9.69%、8.44%和8.10%的过江藤种子,含水量为10.63%(自然含水量)、9.88%、 8.02%和6.99%的夏枯草种子,含水量为16.18%(自然含水量)、13.88%、12.75%、 10.67%和8.56%的皱果苋种子,含水量为26.33%(自然含水量)、20.87%、18.18%、 13.86%和7.78%的罗勒种子和含水量为12.82%(自然含水量)、9.09%、7.63%、 5.45%和4.55%的山香种子。
1.2.3种子发芽方法参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的规定。各试验4个重 复,每重复40粒。计算出种子(种胚)的发芽率=种子发芽数/实验种子数×100%。
1.2.4超低温保存方法目前使用的液氮超低温保存方法主要有:缓慢冷 冻法、直接冷冻法、玻璃化冷冻法、包埋脱水冷冻法、包埋玻璃化冷冻法等。根 据实际情况,本实验选用缓慢冷冻法、直接冷冻法和玻璃化冷冻法对6种草本药 用植物种子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实验。
缓慢冷冻法:将种子放入加有保护液(PVS2)(室温)的冻存管中, 置于4℃冰箱中0.5h,取出立即放入-20℃冰柜中1h,1h后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
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亚砜+0.4mol/L蔗糖。
直接冷冻法:将种子放入冻存管中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
玻璃化冷冻法:将种子放于装载液(LS)中室温处理20min后,转入 PVS2进行30min的冰水浴处理。冰水浴处理后将种子转移至装有预冷新鲜PVS2 的冻存管中,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LS:含2mol/L甘油和0.4mol/L蔗糖的MS液 体培养基。
解冻:取出液氮中冻存48h的冻存管,室温化冻5min。
洗涤:将解冻后的种子在室温下用洗涤液(US)洗涤2~3次,每次5 ~10min,再用无菌水洗涤2~3次,每次5~10min。US:含有1.2mol/L蔗糖的MS 培养液。
恢复培养:洗涤后的种子在滤纸上吸干后,转移至发芽盒,25~30℃、 70%RH条件下培养。
1.3数据分析数据采用SAS软件和Excel(20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超低温保存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超低温保存种子效果的判定一般采用测定发芽率的方法,以种子进入 液氮一段时间取出后有一定的发芽率来判定保存方法的成功与否[22]。本实验6 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经液氮处理后都有一定的发芽率,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液氮超低温冷冻对草本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同,与对照组相比, 其种子平均发芽率有降低的,也有提高的。经3种不同冷冻方式处理冷冻后,杜 若、夏枯草和皱果苋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罗勒和山 香种子其种子平均发芽率降低了15%~70%不等,其中降低幅度最大的是罗勒种 子;
过江藤种子平均发芽率由原来的61%提高至65.52%。
2.2含水量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根据种子贮藏特性可将种子分为两类,一类为耐脱水和低温的正常性 种子,另一类为不耐脱水和低温的顽拗性种子[23]。由图1可知,过江藤种子发 芽率随着含水量的下降而有所降低,从72.58%降至54.49%;
而含水量的下降对 杜若、夏枯草、皱果苋、山香和罗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大,种子含水量低于10% 时其发芽率均在70%以上。这表明过江藤种子不耐脱水干燥,杜若、夏枯草、皱 果苋、山香和罗勒种子可脱水干燥。
超低温冷冻过程中,种子的含水量是影响其生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理论上讲,含水量过高会使种子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过低又 会造成脱水伤害影响其活力[24]。本研究结果(图1和表2),含水量5.71%~13.50% 的杜若种子和8.56%~16.18%的皱果苋种子经液氮超低温冷冻后,其种子发芽率 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平均发芽率均在80%以上。液氮冷冻后的 过江藤种子,除含水量9.69%外,其他含水量下的种子发芽率随含水量的下降而 急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夏枯草种子含水量在6.99%~ 8.02%时,液氮冷冻后的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含水量为9.88%~10.63% 时,与对照组相比,液氮冷冻后的种子发芽率有所增加,这表明夏枯草种子超低 温冷冻的最佳含水量为8.02%。含水量5.45%~12.82%的山香种子,液氮超低温 处理前后其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含水量低于7.63%的山香种子对照组发芽率随含水量的下降而降低,冷冻组发芽率高于其它含水量,由此表明 7.63%为山香种子液氮超低温冷冻的最佳含水量。罗勒种子含水量在7.78%~ 26.33%范围时,液氮冷冻后其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含水量26.33%的罗勒种子冷冻后其发芽率几乎为0,随着含水量的下降,其冷冻 组发芽率显著提高。
2.3冷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超低温冷冻方式是液氮冷冻过程中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常用的 超低温冷冻法有玻璃化冷冻、直接冷冻、缓慢冷冻、包埋冷冻等[25],直接冷冻 法能节约实验成本,缩短实验时间,且没有化学物质的伤害,但不是所有的种质 都适用于这个方式[26]。玻璃化溶液处理是缓慢冷冻法和玻璃化冷冻法的关键, 玻璃化溶液中含有冷冻保护剂,易形成玻璃化状态,并且很容易进入植物组织中, 一旦快速冷冻时,植物组织形成玻璃化状态,进一步使组织脱水,可以减轻伤害, 提高存活率[27]。本研究采用了玻璃化冷冻、缓慢冷冻和直接冷冻3种冷冻方式 对6种不同含水量范围的草本药用植物种子进行液氮超低温冷冻,由表2显示结果 如下。
含水量5.71%~13.50%的杜若种子,经液氮超低温冷冻后其种子发芽 率较对照相比虽有差异,但变化幅度不大,平均发芽率都在80%以上,其中缓慢 冷冻组和直接冷冻组的發芽率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组。
含水量8.10%~11.20%的过江藤种子,液氮冷冻后,其缓慢冷冻组和 直接冷冻组的种子发芽率随含水量的降低而急剧下降,特别是含水量为8.44%时 的直接冷冻组和含水量8.10%时的缓慢冷冻组,其发芽率均由55%降至27%左右, 降低幅度最大;
含水量由11.20%降至10.69%时,玻璃化冷冻组的种子发芽率由 对照的66.67%降至57.14%,而含水量在8.10%~9.69%之间时,玻璃化冷冻组的 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过江藤种子液氮超低温冷冻试验中,玻璃 化冷冻法优于缓慢冷冻法和直接冷冻法。
夏枯草种子含水量在6.99%~8.02%时,液氮冷冻后的种子发芽率较 对照组有所下降,含水量6.99%的玻璃化冷冻组由75.76%降至45.83%,降低幅度 最大;
含水量在9.88%~10.63%时,液氮冷冻后的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增加了, 其中含水量10.63%的缓慢冷冻组增加幅度最大。结果显示,缓慢冷冻后的种子平 均发芽率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和直接冷冻。含水量为8.56%~16.18%的皱果苋种子,液氮超低温冷冻后其种子发 芽率虽有增加或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平均发芽率都在82%以上,其中缓慢冷 冻组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组和直接冷冻组。
山香种子含水量在4.55%~12.82%时,冷冻组的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 相比均下降了15%左右,其中含水量为9.09%时,冷冻后的种子发芽率低至60%, 下降幅度最大;
且玻璃化冷冻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显著高于缓慢冷冻组和直接冷冻 组。
罗勒种子含水量在7.78%~26.33%范围时,液氮冷冻后其种子发芽率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玻璃化冷冻组和缓慢冷冻组的种子发芽率甚至降为 0;
结果表明,直接冷冻法更适合于罗勒种子超低温保存。
3讨论 有研究表明,液氮超低温冷冻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王荷等[22]在 对25种野生花卉种子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实验中发现,有12种野生花卉种子经液 氮冷冻后其发芽率显著提高了。在本研究中,也有观察到,含水量13.50%的杜若 种子缓慢冷冻和直接冷冻后的发芽率高于对照组;
含水量11.20%的过江藤种子和 含水量16.18%、12.75%的皱果苋种子经玻璃化冷冻和缓慢冷冻后,其种子发芽 率高于对照组;
含水量在9.88%~10.63%的夏枯草种子经液氮冷冻后,种子发芽 率高于对照组;
含水量在13.86%~18.18%的罗勒种子经直接冷冻后,其种子发 芽率高于对照。有可能是液氮冷冻打破了种子的休眠,也有可能是保护剂中的化 学物质的刺激[28],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种子只有在适宜的含水量范围内才能有效进行超低温保存,降香黄檀 种子超低温冷冻的最适含水量范围为10.54%~12.35%[24],高良姜种子超低温冷 冻的最适含水量范围为12.78%~13.58%[26],白木香种子超低温冷冻的最适含水 量为7.35%[29]。本研究所试的6种草本药用植物中,除罗勒外,其余5种草本药 用植物均实现了自然含水量下的超低温保存,表明这5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自然 含水量在液氮超低温保存的安全含水量范围内;
而将自然含水量下的罗勒种子经 不同时间干燥后,获得7.78%~20.87%含水量范围内的罗勒种子也成功实现了超 低温保存。表明多数草本药用植物种子自然含水量在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安全含水 量范围之内,需进一步扩大种类加以验证。
我们承建的针对中药材种质超低温保存库——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已于2015年初投入使用,并保存有400多种药用植物种子。本研究成功地对杜若 种子、过江藤种子、夏枯草种子、皱果苋种子、山香种子和罗勒种子等6种草本 药用植物种子进行了液氮超低温保存,这将为中药材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提供借鉴, 为超低温库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解决药用植物种子批量入库长期有效保 存的问题,对推动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曾琳等 第2篇:黑龙江集贤县民间药用植物的应用现状 集贤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130°39′30″~132°14′50″E、46°29′5″~ 47°4′3″N),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南倚完达山麓。该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桔 梗、芍药、柴胡、玉竹、车前、白鲜、平贝、薤白等,其中不少种类为当地有名 的民间药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笔者在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集 贤县当前仍在使用的民间药用植物进行统计,以期为中药材的挖掘、开发提供科 学证据。
1调查概况 1.1调查内容 调查了当地药用植物的俗名、用药部位、用药方法及药用价值。
1.2研究方法 一是走访调查当地居民、药材收购商、土郎中及跑山者(采药人)。
二是实地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三是根据《中国植物志》和《东北药用植物志》 [1]进行文献考证,最终学名以《中国植物志》为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该县有分布的146种药用植物中,此次调查到还在民间使用的有27 种(表1),其中大宗收购药材5种、当地常用药材8种、不常用药材14种。按药 用部位分为根茎类10种、鳞茎类2种、茎叶类2种、全草类9种、果实类2种、种子 类1种、根茎叶分别入药1种。按使用方法分为水煎服类14种、泡酒使用7种、研 粉服用2种、捣碎外敷2种、生食或阴干咀嚼2种。药用价值涵盖祛风、安神、止 痛、消肿、养阴固精、活血化瘀、调经利水等方面。对集贤县民间用药的调查结果发现,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使用情 况相比,该县当前民间用药呈明显下降趋势,且表现以下特点。
(1)常用种类少。在调查到的27种植物中,当前常用的仅8种,而且 均为藥食同疗的种类。这说明人们对中草药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治疗疾病,而更注 重保健功效。如桔梗、蒲公英、薤白本身就是当地人喜欢食用的山野菜,刺五加 的幼叶也是近年来当地群众制作饺子馅的上等原料。造成民间用药减少的原因一 方面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常见疾病发生率减少;
另一方面是人们可以方便地买到 相应症状的中成药或西药。另外,当地年轻人已经逐渐走出山区,很少有人能够 识别周边的草药。民间用药的减少是当前国内各地的普遍趋势,对中医药的发展 带来了不小冲击,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民间医药的传承与保护[2-3]。
(2)民间有奇药。有些病人在民间用药治疗后取得较好的疗效,少 数患者经医院治疗无显著疗效,但在使用方剂后症状得到了缓解,甚至痊愈。如 茜草科的蓬子菜,当地居民叫做疗毒草,煮水后冲洗患处,治疗荨麻疹或皮肤瘙 痒有一定疗效,至今仍有部分乡村医生采集使用。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年人使用菊 科植物飞廉煮水服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例子,是值得医药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的。这也证明了民间用药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其中 蕴含着朴素的科学道理。
(3)大宗藥材在当地使用率不高。走访发现,白鲜、关苍术、芍药、 穿龙薯蓣及兴安升麻在当地大量收购。这些药材的共同特点是:在当地出产量较 高,销售到药厂或中医医院加工成中药产品被广泛使用。同时,这些药材全部为 根茎类,使用时处理比较麻烦,因此在民间直接使用的情况逐渐减少。野外实地 调查表明,由于大宗收购引起的大量采挖已经造成了芍药、白鲜等野生资源的快 速下降。
(4)用药单一,方法粗糙。当地民间用药多为单一植物的水煮或泡 酒。由于没有进行炮制和配伍,一方面药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容易造 成副作用。如过量的苍术挥发油对人体有明显的副作用,民间多用水煎剂,在这 种情况下,挥发油存留很少,很难说是药用主成分[4]。如狼毒大戟这类具有毒 性的药材,当地居民也有用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例子,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如 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中毒现象。
(5)存在同名异物的混淆现象。由于当地居民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对于一些形态上相似的种类容易产生混淆,同名异物现象在民间用药是客观存在的。如唇形科的藿香和香薷在当地均称为把蒿,在外形上十分接近,加之以讹传 讹,这2种植物在民间经常混淆。一些文献中也有这2种植物在东北地区作为调料 “把蒿”的记载[5-6]。再比如部分农民把石竹科的麦瓶草误认为玄参科的阴行草 (刘寄奴)。
3小结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给民间传统用药带来了冲击。当地中医药 工作者应注重民间用药的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民间用药中得到启发, 挖掘出药效好、价格低的药用植物。同时还应注意对民间药用植物基源的考证, 做到用好药、用准药。
作者:王长安等 第3篇:职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课程开展既包括课 堂的理论教学,也包含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其学科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常见药用植 物与生药的知识讲解,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药用植物 学课程时,为提升课堂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针对高职阶段学生的 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学科专业化水 平。
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其成长、年龄的特点,好奇心较为旺盛, 对事物抱有积极探索的心理,大部分学生的外在表现为想象力丰富,多才多艺, 动手能力较强等。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开展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时, 可以通过将课堂讲解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药用植 物学与生药学考核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教学 技巧,合理设置教学环节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的热情。
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药用植物学与 生药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直观的知识体系,将教材上的抽象 知识点与实验教学对象联系起来。同时,实验课程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探索兴趣。为此,教师在开展实践课程时,应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 助学生建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学习的自信心。
2、布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实践课程开展之前,通过布置预习任务来调动学生课堂参 与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采集药用植物,然后进行简单的压制、 裁剪等做成漂亮的装饰画,在提升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业余 生活,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实践课程的评 比活动,设置药用植物实验竞赛环节,对优胜者予以奖励。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 式,既可以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参照的模板,又能培养良性竞争氛围,提升实 验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实现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 1、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的弊端 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质量测评的教学质 量评估方式。在过去,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的考核评价,通常是以学生的期 末考试试卷成绩为标准,衡量学生学期内的知识掌握程度。然而,试卷考核更加 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检测,忽视了实践课程的教育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 参与实践课程的兴趣。
2、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 为此,针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学特点,对该学科的考核评价制 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并增加实践教学成绩比重,按照试卷成绩60%、实验成绩 20%、实践成绩20%的比例,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在一方面提升了 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 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其主观参与积极性。
三、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知心理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PPT教学、板书等这类比较死板的教学方法,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得授课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对知识的 汲取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进行课堂授课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 展示学生常见的药用植物实物的方式,加强学生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水平 提升。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植物标本或原 植物,深化其对药用植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2、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到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室配备了显微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 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如在做生药显微鉴别实验的时候,老师先将做好的示教片在 电视屏幕上显现出来,学生通过电视屏幕观察到各种显微特征,更容易掌握识别。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展示生药的实物标本及其原植物标本,学生通过眼 观、手摸、口尝等,很快掌握药材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 了实验教学效率。
3、编写实验讲义,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编写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讲义应根据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 学体系,调整原有的实验教学项目与内容,对一些实验项目进行删除或更新。在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课中,药用植物学实验是学科教育的基础,可以对植物 细胞、后含物、组织类型,根、茎、叶的显微构造进行了解;
生药学实验是进一 步对生药进行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定等,对常用生药的品 种品质鉴定。教师应将药用植物学实验和生药学实验内容有機的结合起来,编写 出适合本学科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验讲义。
总之,要有效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与综合素质,教师应 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起来,通过转 变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假期实践活动、改革教学考核 评价系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与实验操作的参与程度,加强学生的内在 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其自主实践能力,在强化教育制度改革执行力度的同时,也 为高职阶段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作者:于舒雁 第4篇:四种大黄属高山药用植物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大黄为中国传统的药材,在藏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行瘀化积,活血的功效[1]。青藏高原为大黄属(Rheum)的分布中心 [2],有26种大黄属植物[3]。藏药用大黄根据药性的强烈、温和、逊次分为上(君 姆扎)、中(曲什扎)、下(曲玛孜)三品[3]。大黄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 性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4],其中大黄素等游离蒽醌有明显的抗菌、抗肿瘤的功 效[5],结合蒽醌是大黄的主要致泻成分[6]。为了比较上品、中品和下品大黄有 效成分含量间的差异,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藏药用大黄:掌叶大黄 (RheumpalmatumL.),上品大黄[7],也为正品大黄[8],生于海拔1500~4400m 山坡或山谷湿地[9],根及根茎可入药,具有清热泻火等功效[8];
喜马拉雅大黄 (RheumwebbianumRoyle),上品大黄[10],生长于海拔3500~4660m的山坡地 带[9],藏语名为君姆扎,主治培根病引起的热性病[11];
菱叶大黄 (RheumrhomboideumA.Los.),中品大黄[7],生长于海拔4700~5400m的山坡 草地、草甸、沙砾地生境[9],藏语名为曲什扎,有治疗赤巴病的功效[11];
头序 大黄(RheumglobulosumGage),下品大黄[12],生于海拔4500~5000m山坡沙 砾地或河滩草地[9];
藏药名为曲玛孜,其全草有主治黄水病的功效[13]。
本试验通过研究其根部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以期从有效成分含量的 角度探讨藏药用大黄等级划分的合理性。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仪器T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 司),XPE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公司MS205DU型),回流提取装 置(德国behrLabor-Technik),PHS-3C型酸度计(江苏电分析仪器厂)。
1.1.2试剂醋酸镁、甲醇、乙醇、硫酸、三氯甲烷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大黄素对照品(批号MUST-13022716,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
1.1.3测试样品大黄药材样品(表1)均由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拉琼教 授鉴定。样品阴干,粉碎至中粉,避光冷藏备用。
1.2方法 1.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量大黄素对照品1.61mg,加0.5%醋酸镁 -甲醇溶液溶解,转移并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得到含大黄素0.0644mg/mL的对 照品溶液,备用。1.2.2样品溶液的制备 1)游离蒽醌供试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量0.5g样品(过40目)粉 末,置于500mL圓底烧瓶中,加适量氯仿加热回流提取至无色,冷却后,将提取 液过滤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分别精密吸取掌叶大黄提取液、喜马拉雅大黄提 取液、头序大黄和菱叶大黄提取液1mL,加热挥去氯仿,用0.5%醋酸镁-甲醇溶 液溶解并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2)总蒽醌供试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量0.5g样品(过40目)粉末, 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乙醇回流提取2h,冷却后,将提取液过滤定容至100mL 容量瓶中。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0mL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热去乙醇,加入20mL 硫酸溶液(2.5moL/L)加热回流1.5h,待冷却后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2h,冷 却后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氯仿清洗圆底烧瓶,并入分液漏斗,分离油层和水层, 水层继续用少量氯仿洗涤4次并入油层,并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油层为中 性为止,然后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掌 叶大黄、喜马拉雅大黄、头序大黄和菱叶大黄提取液2mL,加热挥去氯仿,用0.5% 醋酸镁-甲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1.2.3最大吸收波长选择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适量,在400~600nm波 长扫描。结果显示,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选510nm为检测 波长。
1.2.4样品测定分别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0.5% 醋酸镁-甲醇为空白,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分别计算各个样品中游离蒽醌与总 蒽醌的含量,结合蒽醌含量=总蒽醌含量-游离蒽醌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方法学考察 2.1.1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0.5、 1.0、2.0、4.0、6.0、8.0、10.0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0.5%醋酸镁-甲 醇溶液至刻度。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为空白,分别测定各溶液在510nm处的 吸光度(A)。以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得到回归方程:A=0.05992C+0.00041(r=0.9997),线性范围为3.22~64.40μg/mL。
标准曲线见图1。2.1.2精密度试验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RSD 为0.19%(n=6),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1.3稳定性试验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每隔2h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 共测5次,RSD为0.16%,表明吸光度在10h内稳定,该方法稳定性较好。
2.1.4回收率测定精密称取3份喜马拉雅大黄,每份0.01g,分别加入大 黄素对照品0.95、1.19、1.44mg,供试液并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平均加样回 收率为97.6%,RSD为0.23%。
2.2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0.5%醋酸镁-甲醇 为空白,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分别计算各个样品中游离蒽醌与总蒽醌的含量, 测定结果见表2。4种大黄中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为喜马拉雅大黄掌叶大黄菱 叶大黄头序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为喜马拉雅大黄掌叶大黄头序大黄菱叶大黄, 与藏药用大黄的等级划分基本一致。
3小结 4种大黄中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测定结果与藏药用大黄的等级划 分基本一致。其中,喜马拉雅大黄中总蒽醌和游离蒽醌的含量尤其高,其总蒽醌 含量为掌叶大黄的1.80倍,游离蒽醌含量高达掌叶大黄的2.36倍。喜马拉雅大黄 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均优于正品掌叶大黄,但由于其生长于高海拔地区,采集困 难,产量不如掌叶大黄,不能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因此,传统上可能不被重视, 下一步应进一步重视喜马拉雅大黄的应用研究和开发价值。相比之下,掌叶大黄 分布范围广,产量高、易栽培、有效成分含量高,所以掌叶大黄作为正品大黄沿 用至今是有道理的。菱叶大黄和头绪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要明显低于掌叶大 黄,头序大黄中结合蒽醌的含量还不足掌叶大黄的1/10,所以其泻下作用较弱, 药性平温。
作者:王阳等 第5篇:试析药用植物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在山区开展农业种植,是开发山区的一个明确之举,既不会破坏到生态平衡,又可以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山区的特点就是资源较为丰富,但产业链 的形成较为困难,由于地形、气候等原因会限制到农产品的运输以及深加工等, 在山区开展农业还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农业的开展,我国的山区的 水土流失情况也在逐渐增多,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一定的冲突,需要进一 步的研究。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就是一项产业可以不被时间和发展趋势所淘汰, 具有一定的持久性。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不仅是因为遵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收获持续性的效益,而且重点是可持续发展对大自然的破 坏应该是最少的[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想要 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提 供继续繁衍生息的地方,进而将可持续发展变为永久发展。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 保护环境、提升国民素质、资源永久性利用等,通过这几方面实现我国的山区农 业可持续发展。
2山区农业的基本特点 2.1土地面积广袤,资源丰富 山区的首要特点就是土地面积广袤,并且大多数为未开发的土地资源, 与已经开发过的土地资源相比,土壤会更加肥沃,化肥、农药等化学要素在土壤 中的存在较少,而且通过风蚀和雨蚀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相对较少且难以集中存在, 更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山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光、水、温度以及湿度等自 然条件各不相同,能够促进山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土特产品,并渐渐让山区形成具 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2]。由于山区的温度较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短,也 就导致病虫害的几率较小,减轻了农药的污染,因此山区农作物的质量总体来说 是优于平原地区的。
2.2山区地形复杂,不易耕种 山区地形复杂是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优势,但同样也是制约农业发展 的一个因素。因为地形复杂导致农作物的种植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山地的开垦 就带给农民很大的障碍,山地地形复杂,水平高度不一,而且现在比较发达的种 植工具大都是用于平原的,适合于山地种植的种植工具目前比较缺乏;
其次,山地的灌溉也成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水源不好找是其一,将水源引至农田进行 灌溉也比较难。总之,在山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相 比较而言,投资较大、收获较少、发展较难。
2.3山路交通不便,发展较难 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山区的交通十分不便利,农作物贩卖不及时就会 导致农作物腐烂,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大大打击了山区农民发展农业的信心。
现在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多为生产一体化,也就是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以及运输、 贩卖为一体。农民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可以降低农作物在这一过程中的损失, 并且将农作物的价值发挥到最好。但是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体化受到了地形、农业 技术以及交通运输等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山区的农业发展一直没有办法赶超平 原地区,而且强硬式的进行开发,会严重破坏山区的生态平衡,不利于山区农业 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3种植药用植物的原因 3.1山区中药用植物为主要的农业产物 首先我国的中药材大多生长在四川、云贵高原、广西等的境内山区[3], 因此山区的农作物发展,应该首先考虑这些已经在山区存活下来的植物,因为他 们本身已经熟悉了山区的环境,也就是说在山区种植药用植物会相应减少探究的 时间,不用考虑山区的环境以及气候是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随着世界经济 全球化,文化以及技术相对融合,我国的中医疗法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越来越 多的人也意识到中药对于医疗的不一样的意义。我国每年销往国外的中药材交易 高达300亿美元,并且每年的交易额都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中药材给我国带来的 经济效益不可小觑。而我国山区中草药的种类较为繁多、资源丰富,在我国甚至 国际上都有较好的市场。而且中药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唯一具有知识产权的行业, 作为我国传统产物进行出口,也比较具有竞争优势,能够在世界的医药发展中占 据一席之地。因此,中药这项特色产业应该带动中国山区的特色地方产业。
3.2能够降低山区水土流失的情况 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一些水土流失的事件,给山区的居民带来不小的伤 害,而植被可以有效控制山区水土流失的情况。植树造林也一直是近几年国家为 改善环境推出的举措,与山区水土流失相对应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就是种植植被,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而药用植物,因为既属于植物范围, 又具有特殊的药用特性,深受山区农业发展的青睐。如果能有兼具药用以及防风 固沙的药用植物,对于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贡献就会更大。比如连翘,连 翘素有“野生植物油”的称号[4],经过提炼后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腐剂。连翘 的生存能力较强,在有机质量较低的石骨山坡以及砂石地域都能够正常生长,而 且作为一种落叶灌木,可以在2年左右将地面彻底覆盖,有效地降低了雨水对于 地面的冲击,减少了侵蚀;
而且连翘的根成网状发散,可以起到固土的作用。除 了连翘外,还有许多的药用植物有一定的防风固沙的作用,比如:山苍子、紫苏、 刺梨、金银花以及木槿等,将其种植在生态环境较差的山区,对于山区的防风固 沙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4遵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 4.1发掘更多的药用植物 我国有大面积的山区,其中山区中的药用植物也是数不胜数,但真正 用于山区农业发展中的药材并不多,因此应该加大对我国山区药材的研究以及开 发,确定更多的有利于山区防风固沙的植物,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够给山区 的居民带去相应的经济效益。挑选适合山区的药材,首先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详细 的研究,确定药材的适应性,并进一步研究药材的抗寒性、抗旱性以及抗酸碱性 等,对药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其驯服,使其适应山区的大批量种植,能够有效 的促进当地山区的农业发展。
4.2建立符合山区的农业发展模式 山区的农业发展应该是经济与环境双向发展。结合药材的生长环境要 素,制定出相应的与山区环境相匹配的种植方案,并且考虑药材的生长期长短进 行合理的种植分配,使其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5]。药材都有不同的生长时期, 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将药材进行“一二一二”式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山区的土地 资源,并且使山区尽可能的一直被植物覆盖,这对于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有一 定的好处。也就是将保护环境始终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保证山区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3研究适合山区的农业工具 山区的农业发展还是会受到劳动力的限制,当代的农业工作大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通过利用机械取代人力,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另一方面 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工作效率。但因为现在的农业工具大多适用于平原地带,因 此应该致力于开发适合山区的农业工具。有了方便的工具能够充分调动山区农民 的生产热情,也能够有效促进山区农业的发展。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主要要素,而山区由于地 域的限制,一直没有将其功效发挥出来,而山区的面积又很大,充分利用起我国 的山区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山区中发展药用植物 的种植,不仅是为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符合我 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且可以将我國的中医疗法以及中草药材推向国际。
作者简介:黄名埙 第6篇:基于泛雅平台之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数据库建设 1研究背景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云台山麓,为 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区域,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云台山脉地带性植被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滨海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兼有部分亚热带植物,物种资源极 为丰富。本校高职中药、中药制药专业在每年的4-5月份和10-11月份都要进行为 期一周的上山采药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腊叶标本。
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在高职院校开展腊叶标本资源库建设尚未有相关 报道。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因新校园的搬迁工作,使腊叶标本的存储 改变了格局,为了让宝贵的资源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学习所用,现对腊叶标本进行 重新整理。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借助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泛雅网络教学平 台,对校现有腊叶标本进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2研究现状 2.1通过文献检索,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数据库在高校中已有相关报道, 如广州中医药大学腊叶植物标本数据库系统[1],湖北中医药大学建设中药标本 数据库[2]等。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尚未有相关报道。
2.2通过前期梳理工作现整理出腊叶标本2000余个,260余科。相关采集信息、鉴定信息、药用信息录入电子表格。
3研究方法 3.1文献研究法 ①查找《中国植物图鉴》、《江苏植物志》、《云台山植物名录》对 现有标本植物进行鉴定、完善采集、鉴定、药用信息。腊叶标本资源库的建设在 教学和科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腊叶标本资源库给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诸多 便利,此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②从CNKI等文献平台查阅药用植物腊叶标本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文 献,了解目前腊叶标本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此项工作在高等院校中已有开展,提 供很好的借鉴作用。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对此项工作的开展研究较少,针对腊叶标 本的地区差异性,对云台山药用植物的资源库建设研究尚未有报道。
3.2行动研究法 通过前期工作的整理,学校现有自建校以来馆藏腊叶标本2000余份, 保存有众多的珍惜物种,在此基础上建立腊叶标本资源库,对现有资源的保护和 以后丰富腊叶标本扩大腊叶标本的馆藏起到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连云港独具特色 的云台山腊叶标本为资源,利用学校泛雅平台对腊叶标本进行信息录入,实现对 植物标本的信息化储存,查询以及网络资源共享。
3.3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中发现腊叶标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相互摩擦从而残损不整,不 利于检索和查阅,因此建立腊叶标本资源库系统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效的技 术支持。
4技术路线以及实施步骤 4.1技术路线[3] 4.2实施步骤 ①描述标本的属性字段包括采集信息、鉴定信息及药用信息[1]。1)采集信息:原植物中文名、原植物拉丁名、采集地、采集人、采 集时间、采集号、标本号、条形码等。
2)鉴定信息:原植物中文科名、原植物拉丁科名、原植物中文属名、 原植物拉丁属名、原植物中文种名、原植物拉丁种名、鉴定人、鉴定时间。
3)药用信息:药材名、药用部位、功能主治等。
②通过高清数码相机或实物扫描仪获取腊叶标本图片资料,并将标本 原始信息录入计软件系统。
③在前两项完成的基础上,根据获取的数据资源按科、属、种进行分 类、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
④根据数据库信息,對信息进行存储、网络共享,按科、属、种对实 物标本进行分类上架,建立腊叶标本储藏室。
5科学意义 5.1腊叶标本作为一种保藏植物资源的方法,在提高对植物资源认识、 进行植物资源普查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5.2本校中药资源教研室历经几代人的努力至今已保存了上千份,为 了让宝贵的资源继续为教学、科研工作所用,很有必要对现有标本进行重新整理, 系统化管理。
5.3在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容易相互摩擦从而残损不整,造成珍稀物 种的资源流失浪费,因此建立电子腊叶标本资源库,为在校生的学习提供较好的 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条件。
5.4现代教育要求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满足教 学需要和科研的探讨。为了充分利用好校泛雅平台软件系统,将实物腊叶标本数 字化,实现资源的网络共享。
6学术价值 6.1课堂教学在校泛雅平台上建立腊叶标本资源库,图像信息2000余份、数字化信 息1500余份。满足实训课堂对腊叶标本素材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学生课后学习的 需要,实现离开课堂也能在线学习、巩固所学知识[4]。
6.2科研交流 对学校现有标本资源进行整合,获取数字、图片采集信息,充分利用 校泛雅平台网络学习软件,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平台,为科研交流提供准确信息, 为以后标本的采集、物种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6.3社会价值 将现有腊叶标本2000余份分类上架,建立腊叶标本储藏室,争取对外 开放,促进交流,推动中医药科普文化的发展。
7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数据库的开发,在今后的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7.1教学应用 腊叶标本作为药用植物学实训课最为主要的教学用具,今后能够实现 实物标本和电子标本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广度,可以对某一植物反复 识别、加深对植物的理解。省去了学生自行在课堂中拍照、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7.2科研应用 7.3社会应用 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后,按科属对现有2000余份腊叶标本进行分类上架, 建立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储藏室,争取对外开放交流,推动云台山药用植物相关科 普文化的发展。
作者: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