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震荡,目前全球经济的复苏过程很不 平衡。我国采取各种手段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虽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问题等因素,这 些都对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应该 如何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如何提高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当前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并付诸教 育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 影响为切入点,立足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大学生就 业竞争力提升的培养模式。摘 要:
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经济持续波动震荡,虽有复苏迹象,但增速十分缓慢。目前 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 种压力,这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而在国内,我 国的经济运行虽然总体良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仍存 在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市场经济固有的体制性问题、结构性 矛盾仍然凸显;
通胀压力巨大、金融市场波动震荡、物价过 快上涨等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特征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当前经济形势特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判断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也将对中 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
第一、后金融危机 时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催生新的就业类型。在“十二五”开 局之年,我国政府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将不 断优化调整,新兴制造业不断优化,企业技术加强创新能力, 服务业将大力发展,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依靠 新的科学技术创新,而中国的就业进入一个通过技术革命寻 找新增长点与低碳经济发展阶段。第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经 济波动震荡可能催生新一轮的周期性失业现象。食品短缺与 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动的工资上涨将是这个阶段经济的突 出特点。而这一阶段的经济波动震荡和周期性失业特征成为 也必然成为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第三、后金 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将逐渐由出口- 投资驱动型 向内需消费- 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这就意味着知识型 和服务型的就业岗位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优势。第四、结 构化矛盾存在和失业集群现象仍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突出 的特征。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第一、大学生就业难仍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存在的最突出 的就业问题。仅2007-2010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就有860 万人,而2011年,这个数字将不断飙升。根据以往大学生毕 业生的二次就业率的统计比例,有约30%-35%的人能找到工 作,也就是意味着至少有5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困难。第二、部分大学生未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 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缺乏足够认识, 容易“眼高手低”。在求职的过程中,常常丧失理性,盲目 就业。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呈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
“跳槽”是司空见惯之事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无奈。第三、 大学生就业类型的多样性。近年来,国内的就业方式呈多样 化发展趋势,灵活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短期就业、 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等多种形式。
这也使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项。第四、大学生 创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却是一个 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困难的有效方法,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非常低。究其原因:
一是大学生创业有激情没信心。二是,大学生创业有氛围缺 教育,多数大学生是没有创业经历的。这些都使大学生创业 成了高校中的“鸡肋”。
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 养模式探索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当前各高校应该 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探索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调整 专业课程设置,抓学风建设,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锻造,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素养 和职业责任感,进而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一)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强化专业思想,形成多层次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第一、发挥学校党政对学生 专业教育的领导作用,加强学风建设督促工作。学校党政领 导应从学校整体工作就学风教风问题、专业课程设置、专业 课程教学、专业实习等进行专门的讨论,针对学生的专业思 想教育召开主题班会,为学生指明方向。第二、以专业技能 拓展为目标,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专业论坛、专业科技创新 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学者等专业领域的权威莅校讲学,形 成着眼社会需求,教学主导,学生组织搭台,学生唱戏的工 作机制,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具 有专业特色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体系。第三、抓好专业思想 教育,树立专业先进典型,坚定学生专业信心。举行专门的 学风建设推进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从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方面强化学风建设。在学校网站和报纸 等各种媒体上做好优秀学生的宣传介绍。选派优秀的高年级 学生对新生进行大学生活教育,树立典型和榜样。
(二)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各 类学生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第 一、积极开展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适应 社会的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立项活动,建立“高 年级团队帮低年级团队、有经验团队带无经验团队”的传帮 带制度。把社会实践能力作为每位大学生的必修技能,培养 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深入开拓实践基地,从职业发 展的角度丰富学生们的实践内容。重视将实践活动与学生成长更好的结合起来,与社会上的单位进行合作,实行社会实 践基地化培养模式。推进学生的职业见习制度的方式增强学 生的社会和职业的理解,明确自我发展方向。第三、着眼社 会需求,开展“千人百企”、“三进三同”等活动,提升学 生的职业化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千人 百企”、“寻找职业贵人”职业见习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要 走进企业,走进职业,认识自己,锻炼自己。
(三)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抓手,点面结合科 学规划大学生活,形成一体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第一、合理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为未来的职 业生涯发展导航。形成一年级做好学生的大学生活规划、学 习养成教育,二年级做好学生的学业规划、生涯规划教育, 三年级做好职业探索、专业发展活动,四年级做好就业技巧 辅导和职业素养辅导。将就业指导课、创业教育课、职业规 划课纳入教学范畴,作为必修或选修的学分。第二、实施“大 学生生活导论”。邀请企业家、知名学者,毕业校友,高年 级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学长”针对不同年级积极开展大学生 活导论、“学长”计划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大赛,邀请了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加 强对学生的目标规划的引导,激发同学们追求成长、完善自 我的内驱力。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是关键。
积极地做好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准备指导;
做好就业技巧, 就业信息的收集等指导和分析;
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和个人发展指导和分析等工作。最终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 服务。
(四)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载体,促进学生综 合素质全面发展,形成个性化的学生核心品质培养模式。第 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协调的 身心素质。积极开展各项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 种球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形成独具校园特 色的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第二、通过对学生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学生对工作 的责任感和职业态度。在大一阶段注重“苗子”的选拔和任 用,通过组织活动、协助老师、联系班级、服务同学等方式, 准确分析学生干部能力的类型,有所针对地教育培养,同时 开展学生干部素质培训班,进而培养学生干部对于工作的责 任感,进而转化为对职业的认真态度。第三、通过开展各种 拓展性的训练比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举办主题 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展素 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干部队 伍交流培训,提升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
成立文体兴趣 小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等,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 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新闻中心-中国网2010-3-2. [2]国家统计局报告。新华社北京2010年3月23日电(记 者刘铮)。
[3]曾燕波,杨健楠 外来务工青年城市融入与发展研 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4]郑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研究,2008 年,第5期 [5]刘长平,以拓展素质为核心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 力,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9 [6]罗兰芬,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消费导刊, 2007,6 [7]林琳,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 议,科学论坛,2008年第4期 [8]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提升大学生就业 竞争力,现代教育科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