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 改革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 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发 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 学素养,形成积极地情感态度,为未来的发展和进一步学习 打下基础。”我们必须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将教育理论和 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而使新的课程在课堂中得到真正落实。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的结构现状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 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 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 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 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课时数量减少,自主学习时间增加。为提供更多选 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在课程时数上给予 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 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 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 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 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2.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意见 2.1树立新的教学观,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 的结果。因此,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关注促进学生知识 建构的策略,教师要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 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 动。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对 数学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教学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提供 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学 方法还应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 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让数学走进生活,让 数学理论更紧密的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高中数学教学由知 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数学观。在教学中,老 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 学习的价值所在,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它包含用数学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
2.2 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 “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 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 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 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 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 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运用数学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加 工,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在高中 数学教育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智 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探索问题能力、联想能 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预见能力等。培养创造力要 激发创造意识,加强思维训练,锻炼创造意志。教师在高中 数学教学中要运用探究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发现问题教 学法和自主开发教学法。
2.3 在数学教学中增设坡度 假如解题训练有一定的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 易到难,学生完成了一个小题,相当于上了一个台阶,完成 最后一个题,就像是登上了山峰,这样可以使学生颇有一种 成就感,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设计问题也应 改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应改象 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达到掌握知识、激活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进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 里关系”教学时,设计如下问题链:已知椭圆,直线,1) 请你具体给出一组a,b的值,使直线l的与椭圆相交;
2)直 线l与椭圆C相交时,a,b应满足什么关系;
3)若a+b=1,试 判定直线l与椭圆C的位置关系。问题1)给学生提供了自由 想象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可以从“形”的角度直接 探索“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去寻找一组符合题意的a, b值,而且还能从“数”的角度引发思考,转化为“解二元 一次方程组”的问题,从而在解决2)小题时水到渠成,使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动的状况,从而培养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的意识。
2.4 因材施教,适度训练 数学教育有很多特点,但其主要特征是扎实的“双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张奠宙先生认为,中国“双 基”教学的基本理论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速度赢得效率, 二是记忆通向理解,三是重复依靠变式,四是严谨形成理性。
因此,数学学习是学与练的结合,练是数学学习的一个不可 缺少的重要过程。但另一方面,如果大量重复练习,又会使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落 实学生“双基”所选择的数学问题,不管从量上还是从难度 上考虑都应做到恰如其分,把握好一个度,让更多的学生感 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保持他们学习数学的那份兴趣。教师 可选择适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将问题进行变式,使之灵活多样,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良好思维。
3. 结束语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 我们在实践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对我们一线数学教师 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研究, 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积极 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让新课程能够 顺利实施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师爱调动学生,以情 感感染学生,以语言鼓舞学生,以评价激励学生,以人格影 响学生,形成很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 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掌握数 学结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维风. 深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 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09,09:33 [2] 黄自藩.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思 考[J].2008,06:26-28 [3]郑涛.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聚焦新课 程[J].200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