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项目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

核电项目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核电项目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核电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 在核电发展之初的起步阶段,人才的培养主要立足于用人单位的自主 培养,与当时的实际需要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核电发展的步伐加快,核电建设运 行也将朝着规模化、批量化的群堆管理模式和方向发展,以往那种单纯自己培养 人才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核电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传统的核电人才培养机制进 行改进,建立健全面向市场的核电人才培养机制。

据建设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一级项目经理仅8万人,占从业总人 数的2%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由于对一线工作认识存在误差,高校毕 业生大多不愿意从事项目管理的一线工作,造成大量毕业生流失,以致很多项目 经理非科班出身。据调查,目前我国核电管理人员来源有三种:一是工程技术人 员,二是非专业的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管理者,三是既无专业又无学历的人员。

这三种人员均存在先天不足,第一种人员缺乏管理知识;
第二种人员缺乏工程技 术基本知识;
第三种人员既缺乏技术又缺乏管理知识,造成现有项目经理素质和 管理zk-T-~差不齐,许多项目经理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偏低。项目经理人 职业能力不足必然导致工程预算失控、建设质量不过关等现实问题出现。因此, 核电项目管理中迫切需要培养真正懂技术、善管理的项目管理人才。

二、核电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项目管理行业本身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最近几年涌现出了一些高素质的项目管 理人才,但从总体情况看来,还有不少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相对低下。由于我国对 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也仅仅只是 个二级学会。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 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也说明了我国项目 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这无疑是造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低 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国家教育部1997年新修 订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列入,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学位教育的环境还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项目管理的短期培训缺乏系统性,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方面,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项目 管理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远不能适应国内项目管理的飞速发展。这些都是中国 目前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项目管理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些企业 项目投资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速度不陕的关键所在。

2.适应我国核电飞速发展的要求 2005年,我国政府将核电发展的政策从“适度发展”调整到“积极发展”, 规划到2020年投运核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核电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 kW,在建规模1800多万kWo核电建设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 好时机。核电项目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相当数量的 项目管理人员。核电建设是通过无数个大大小小建设项目的形式完成的,在这些 投资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百亿元的项目建设中,每一个项目都涉及立项、投资、 进度、质量、风险、招投标、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有十分严格的规 范和要求。这些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人员。

在核电发展的新形势下,大规模的核电建设需要大规模的高素质核电 建设项目管理人才。根据对用人部门及核电发展到2020年各年度人才需求情况的 分析,预测到2020年需要本科以上人才约13000人,其中到2010年需要6000人左 右,从2010到2020年需要7000人左右。总需求量中本科生约占60%,硕士生约占 30%,博士生约占10%。因此,当务之急是大力培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核工业 项目管理人才,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水平。这既是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的战略问题,同时又是现实问题。培养大规模不同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是核电建 设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要作为一种国家职业资质标准,而且还要在高校 设立项目管理学科点。本文试图从高校教育这一层次来培养核电项目管理人才。

三、核电项目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随着项目管理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到来,未来的核电项目管理人才不仅 要懂技术,而且要懂经济、善管理,同时还要精通计算机和外语。未来的核电项 目管理人才必定是控制整个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统帅。在目前的国情下,要培 养这样的人才的任务只有也只能由高等院校来完成。此外,随着项目管理在各专 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项目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项目管理的 科学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因此,急需对其进行科学及时的研究、归 纳和总结。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各高等院校具有得 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和环境优势,应该在高等学校建立完整、科学、系统的项目管理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培养社会急需的各层次项目管理人才这对我国项目 管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对促进项目管理研究和学科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尽快建立项目管理学科点,为培养一批高素 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仅有少数大学将工程管理列为本科专业, 很难满足我国日益壮大的核电项目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大力加强项目管理学科 的建设,核电项目管理则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方向。

1.核电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制约,但直接的因素是在一定 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演变。回顾我国近几年来的高等教育思想的 演变,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素质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

每一次教育理念的大讨论都会引发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核电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 业的具体培养要求,一般包括人才根本特征、培养方向、培养规格、业务培养要 求等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决定因素,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在核电项目 管理方向主要培养适应核电项目管理基层管理岗位要求的能力强、素质高、懂技 术、会管理,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强调“项目导向”型培养过程 核电项目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应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 以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 程设计。项目教学法是指形成以产出一件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学习任 务,由师生通过实践共同完成。即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项目工作与完成该项目所 需要的知识及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以直接体验的形式 掌握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教学中,学生首先对所学专业内 容和工作环境等建立感性认识,获得与将来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 后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 到理论联系实际。

核电项目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及时将 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以及教学做合一、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工 学交替等。岗位核心课程要有一半内容在现场或者模拟现场进行教学,现场做什 么就教什么,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3.建主“2+1+1”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2+2”大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核电的特点, 在核电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中,可以将“2+2”细分为“2+1+1”人才培养模式,即项目 管理专业新生入学后,第一、二学年是不分方向,大家一起学习文化基础课程, 完成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大三开学后,按照学生自己的 愿望,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学习,不同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核电项目 管理方向的学生则可以在这一学年学习有关核电管理的知识。到了第四学年则要 到实习基地实际参与项目,一个好的管理人才是必须熟悉基层的运作情况的。

4.建立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 教学的内容和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的具体体现,直接 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能力及素质结构。其中各门课程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的有机整体,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研究型人 术必须发挥教学内容的整体功能,对各类课程进行科学的组合,调整课程结构的 设置,建立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根据项目管理的方向特点,专业交叉渗透的课 程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协调统一,选修课程与 必修课程的相互融合;
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

此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以及本科毕业生工作流向多元化态势 的日益明显,需要重新审视核电项目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 系和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核电项目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 能够从事具体核电项目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为此,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 学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对本科阶段基础项目管理理论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一 些高深的理论课程应少开或不开,压缩某些工具性课程的学时。其次,增加一些 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关注“非专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作为一名核 电项目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和起码的专业理论功 底,真正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责任编辑:张中)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28期作者:王铁骊 王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