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儒家文化对伏尔泰的影响 伏尔泰对儒家的评价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对伏尔泰的影响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对伏尔泰的影响 摘要:作为法国启蒙思想的领袖人物,法国的作家、 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赞叹孔子的 智慧。他甚至撰写《风俗论》、《中国孤儿》等作品,使得 中国文化在欧洲得以广泛传播。

18世纪,人们注重“稳定”与“和谐”,却开始萌发对 自然探索的念头。政治上,欧洲各国开始与中国、印度和土 耳其进行小规模的通商贸易,并持续在东南亚与大洋洲建立 殖民据点。此时多数的王权国家正处于全盛时期,但民主思 潮却逐渐燃起,并以法国大革命影响最深。学术上,在西欧 兴起的启蒙运动开始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思想体系,进而产生 小规模的学术复兴运动。而在技术外,生产与管理方式在西 欧逐渐发生改变:传统世袭的学徒制逐渐被破坏,分工与工 厂生产方式开始抬头。

一、伏尔泰与孔子 18世纪的欧洲是狄德罗、博马舍、孟德斯鸠、卢梭的欧 洲,18世纪的欧洲更是伏尔泰的欧洲,伏尔泰以非凡的思想 和智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本着“由内怀疑”、“由外寻 找”的态度,伏尔泰把自己的思想轨迹向东行驶,将目光投 射到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力图挖掘出根植于儒家思想中的精 髓,将其投入启蒙思想的大潮中。

在伏尔泰眼里,孔子弘扬了中国古老的宗教,对上帝作 出了最纯美的解释,他一生躬行这个以敬天和公正无私为主旨的宗教,因而整个中华帝国上至国军下至文人都拜他为师, 这就不仅把孔夫子和中国的宗教,而且和中国的伦理和政治 联系起来了,从中不难察觉带伏尔泰尊孔、崇孔的兴趣所在。

伏尔泰为她所认识的孔子注进了新的精神血脉,他不再是中 国正宗宗教的祖师,而是授人以美德的“先贤古哲”。伏尔 泰对中国古老历史文明的发掘,从根本上打破了圣经历史是 人类唯一历史,圣经文化是人类中心文化的谬说,这就对《圣 经》这一不可怀疑的升华提出了永久的质疑,从而从根本上 “击碎”了“神圣宗教”历史权威。

伏尔泰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看到孔子儒家伦理精神的 力量。他说:“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做笔记,我觉得他 所说的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他 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 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 的社会。

伏尔泰欣赏中国孔子,因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 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崇拜中国儒家思 想,并将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最完美的政治体制。因为中国 的文官制度能让下层阶级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层。他视孔 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 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 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诚然,伏尔泰对中国儒家思想以及孔子本人推崇备至,在欧洲极力宣扬孔夫子的卓越和中国人良好的道德,甚至不 惜通过赞美来掩盖儒家思想中诸如宋明理学三纲五常对人 的束缚,而称其为“全国上下组成一个大家庭”。但是康乾 盛世时期的文字狱,中国的闭关锁国导致自然科学的停滞不 前以及商业工业的发展滞后,思想滞后闭塞等问题,这些事 实都无法被否认。伏尔泰将执政理念同现实混为一谈了,其 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既没到过中国又不懂汉语,只能通过传教 士之口了解中国,进而无法了解到关于中国的真正事实。他 把自己对“开明君主”和“哲学家国王”的热切向往托射到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之中,而缺乏对事实的亲身了解使他对 中国的真正面貌产生了一些“偏离”和“失实”。

二、伏尔泰与《中国孤儿》 作为一个“中国迷”,伏尔泰并不满足于在其历史著作 和哲学论述中描述中国、颂扬中国,甚至还在喜剧、小说、 散文创作中歌唱中国,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和儒学精神, 搬上异域文化的舞台,而伏尔泰根据中国《赵氏孤儿》改编 的《中国孤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伏尔泰希望通过《中 国孤儿》这部作品借以说教,用启发诱导的方法给法国人上 一堂“道德课”。

《中国孤儿》并不是完全取了元代杂剧家纪君祥所做《赵 氏孤儿》的完整情节,而是根据传教士的节选译本,在原作 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个伏氏戏剧,将中国文化中的“富贵不 能淫、威武不能屈”展现得淋漓尽致。伏尔泰选取了《赵氏孤儿》中“搜孤”、“救孤”两个情节,讲原本春秋晋灵公 时期文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两个家族生死斗争,赵氏孤儿大 报仇的故事改为元初鞑靼人与汉人两个民族之间“文野”之 争,将其时间背景设置为成吉思汗时期,征服大宋王朝的“野 蛮鞑子”反被中国文明所征服的故事。

伏尔泰在故事中塑造了大宋遗臣臧悌夫妇形象,通过一 系列情节渲染臧悌忠君仁爱的道德操守和捍卫民族文化存 亡的自觉精神。面对大宋礼教文化危在旦夕的臧悌,和当年 面对“礼崩乐坏”的孔子有着相似的经历,而臧悌那种义无 反顾力挽狂澜于既倒的精神,又和孔子当年“天将以夫子为 木铎”的历史责任感毫无二致。臧悌那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更 是儒学中“全”的人格追求的真实写照。

《中国孤儿》中,无论是臧悌也好,还是臧悌的妻子伊 达梅,那个和成吉思汗有过一段感情纠葛但最后通过自己的 母子之爱、夫妇之爱而使成吉思汗得到感召的女子,都是伏 尔泰的道德化身,其目的都是为了想法国人宣扬伏尔泰自己 心目中的完美道德。

可能中国文化对伏尔泰产生影响的原因,是伏尔泰在 中国文化之中找到了和自己理想观点的共鸣,除了理性、仁 爱之外,还有那种忠贞不二、执着奋斗的精神,以及那种哲 学家治国,统治者“爱人”的理想的体现。总之,伏尔泰对 中国文化的推崇和宣扬,归根结底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启蒙思 想,让法国民众通过中法两国之间的对比认识到法国君主制的腐朽,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林森,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M]. 宁 夏人民出版社,2004 [2]钱林森,伏尔泰与中国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7 (4):80-89 [3]王佳静,智者的锦囊,斗士的武器——浅论伏尔泰 与中国文化[J].文学评论锦绣 wwW.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