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建构_外形促建构意义促提升

外形促建构意义促提升

外形促建构意义促提升 在乘法的运算律中,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学 习乘法分配律时,难在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尽管教 学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实例作表象支撑,但学生在概括乘法 分配律的定义时,总不如概括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顺畅和准 确。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要达到抽象化和精致化,就 需要在学习中有一个不断积蓄的过程,要让乘法分配律不再 成为难点,就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结构,逐 渐建立起意义层面上的理解。教师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知识 的获得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课堂中要让学 生经历“建构等式——猜想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 ——再次猜想”的过程,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学习素材, 便于学生理解、建模。

一、在感知中形成表象 1.课件出示图①菜地。

青菜地长9米,宽6米;
萝卜地长9米,宽2米。

(1)你能算出两块菜地的总面积吗? (2)交流算法,板书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6+2)×9=72(平方米) 9×6+9×2=72(平方米) 比较:这两位同学算两块菜地的总面积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个是把这两块地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再算它的面 积一个是把两块地的面积分别算出后再相加。

师:那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得数相同,都表示两块菜地的总面积。

师:说明左边这个算式等于右边这个算式。

板书得到等式:(6+2)×9=6×9+2×9 2.课件出示图②和图③两块菜地。

青菜地,长8米,宽6米;
萝卜地,长6米,宽3米。

青菜地,长8米,宽5米;
萝卜地,长7米,宽6米。

(1)求出他们各自菜地的总面积。

图②的面积:(8+3)×6=66(平方米) 8×6+6×3=66 (平方米) 师:都等于66,看来我们也可以用“=”连接。

板书得到等式:(8+3)×6=8×6+3×6。

(2)思考:为什么图③的两块菜地不能合起来算呢? 8×5+7×6 (因为拼不成一个长方形,没有一条共同的边) (3)提问:图①和图②的菜地总面积可以合起来算的 原因是什么?(有一条边相等) 小结:有一条边是共同的,就可以把两块地的面积合着 算。

【评析】运算定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 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从图 形出发,数形结合,以计算长方形面积为载体,建构等式, 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对这样的等式有深入的了解, 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学生交流讨论图③不能列出等式原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中必须有相同因数这一重要 的数学本质。

二、在理解中掌握内涵 1.刚才我们写出了几组相等的算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 (6+2)×9=6×9+2×9 (8+3)×6=8×6+3×6 提问:这两种算式相等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你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并验证一下左右两边是否 相等。

2.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有没有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但左右两边不相等?你有其他方法来说明这两种算式必然 相等吗? 3.看来这样的例子是写不完的,那谁能写出一个能包含 所有这些例子的等式? 4.抽象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 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5.(板书:4×7+6×7)谁来结合这个算式说明下我们 发现的这个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课件出示下图的3个素 材) 4个7加上6个7合起来就是10个7,也就是(4+6)×7。

小结:看来,乘法分配律也可以用乘法的意义几个几来 解释,而且从右边到左边也是成立的,也就是a×c+b×c=(a+b)×c。

6.回顾旧知,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1)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2)回顾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课件出示)。

【评析】在学生举出大量等式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观 察猜想,并且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得出的猜想进行验证,再从 乘法的意义解释乘法分配律,掌握其内涵。抽象出结论后,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其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 主地经历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 了发展。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经历演绎 推理的思维过程,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使数学思 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在练习中发展能力 1.运用规律填空。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2.初步拓展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出示:(6-2)×9=□○□○□○□ 师:这道算式,刚学的乘法分配律适用吗?你有什么办 法来验证? 得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以推广到乘法对减法的分 配律。3.再次拓展到三个数或更多的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猜想、验证: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的和”换成 “三个数的和”、“四个数的和”或更多个数的和,结果还 会不会不变? 【评析】通过题组的比较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 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避免生搬硬套,培养思维灵活 性。将乘法分配律由“两个数的和”拓展到了“两个数的差”, 再提出“多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是否适用于乘法分配律 的猜想,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考。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 当的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想法,进而形成新的结 论,在类比推理中形成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