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生互动提高物理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初中物理阶段检测试卷讲评课课例研究
强师生互动提高物理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初中物理阶段检 测试卷讲评课课例研究 【课题确立背景】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尤其在单元检测、 期中考试、期末调研后以及中考备考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 学习情况,纠正错误、寻找错因、查漏补缺、巩固基本知识 和方法,从听课、审题、解题方法及学习习惯等方面总结经 验和教训,从而达到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 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 目的。与教授新课、实验课相比,试卷讲评课给人的印象往 往只是讲讲题目,教师难免感觉枯燥单调,学生难免兴味索 然。所以,要想在试卷讲评课的课型中构建“学为中心”的 初中物理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决不简单!传统的教 师一言堂、满堂灌、一味讲题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为此,我 们确立了研究主题。
【课例研究过程】 一、个人备课 1.根据平时学情,选择试题内容 试卷讲评课得围绕试卷展开,选择哪些知识点、哪类问 题进行考查,基本决定了试卷讲评课的内容。编制试卷是我 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经过我校九年级物理备课团队的商议,我最终将“欧姆定律”作为检验学生近阶段物理学习情况的 核心考点;
又经过区教研员和校长的点拨,我选择了具备基 础性(应体现欧姆定律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典型性(应 是中考物理中的热点和易错点)、生长性(具有多种解法、 拓展延伸、变式演绎等生长点)这3个特点的题目进行组卷, 希望通过考试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基本电学 问题的能力。试卷一共覆盖了9种题型,以选择、填空、实 验、计算4种形式呈现,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组卷,难度比 为6∶3∶1。由于要凸显欧姆定律的重要性,试卷计算量较 大。
2.及时批改试卷,诊断学生问题 编完试卷,考完试卷,下一步就要讲试卷了。“为什么 讲”“讲什么”,答案隐藏在学生的答题情况里。
通过阅卷评分、成绩分析,我统计出班级各率及各题得 分率,详见表1、表2。虽然欧姆定律只有一个公式,但是对于初四学生而言, 这部分内容题型新、方法多、难度大,也是初中物理教师普 遍觉得头痛的教学难题。班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学生 甚至出现了明显的畏难情绪,学习物理的热情大不如前。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 每一次教学实质上都是一次补救的机会!试卷讲评课就是 要把握这个机会,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问题,查漏补缺,掌握 解决问题的方法。
3.针对主要问题,制订教学目标 分析表2,不难发现,在这张试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 的题目有1、5、6、17、19、21、22、23、24。
其中第17题、第21题都属于“题型 Ⅰ求电源电压的问 题”,除了B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严重失分,A层学生(学 习能力较强)也有失分。出错的原因无外乎两个:①不会列 等式表示电源电压;
②忘了用,甚至不记得技巧公式R定 = ■。
17.如图所示,R2=5Ω,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 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4A;
滑片在中点C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Α.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 ;
电源电压为 。
17题图 21题图 21.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滑 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用图乙 线段AB表示.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 ,电源电压为 ;
当滑片P 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 第22题第一问、第23题、第24题第三问都属于“题型 Ⅱ 涉及电路安全的极值问题”,而且是彼此独立的三种类型题, 这三道题的得分率很低。
22.复习课上,同学们想重新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在本实验中,如果所用的电源的电压是12V,定值 电阻的阻值是10Ω,且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0.5Α。
实验室中有2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2个滑动变阻器上分别 标有“50Ω 1A”、“100Ω 0.2A”。①请你通过计算分析, 说明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个滑动变阻器;
②将你选择的变阻器 接入电路中,写出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要求:在实验器 材允许的条件下,写出具体的过程。) 2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4.5V且不变,电阻 R0= 6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了保护电表,求:①滑动变阻器接 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②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
2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R2为0~50Ω的变阻器,闭 合开关后,V1的示数为6V,A表的示数为2A,A1的示数为0.5A, 求:①电阻R1的阻值;
②变阻器R2连入电路部分的阻值;
③ 如果A表的量程为0~3A,A1表的量程为0~0.6A,为了不使 电表损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多少? 学生普遍反映“题型Ⅱ还是不太会”,究其原因主要是:
① 题型Ⅱ的解题思路比较复杂,绝大多数B层学生只 会简单使用欧姆定律,对于这类题型不知道从哪入手,完全 没有思路;
② 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题型Ⅱ的特点(已知电表量程、 元件规格)。在平时的练习中,题型Ⅱ多以选择、填空的形 式出现,大部分A层学生已能熟练、准确地解题。在面对实验题第22题时,多数A层学生因为“没想到实验题能出‘极 值问题’”,解题思路严重跑偏;
③ 死记硬背,混淆了题 型Ⅱ的三种类型题的解法。一些A层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极 值问题”的这三种类型题在解题方法上为什么有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导致在做第23题时,错用、乱用解题方法,只能 算对Rp允许接入电路的一个极值;
在做第24题时,生搬硬套 解题方法,没有发现已知的电流表量程属于干扰项、应该排 除。基于以上分析,我将“题型Ⅰ.求电源电压的问题”确 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题型Ⅱ.涉及电路安全的极值 问题”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制作导学案、课件, 采用活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并组织学生 活动:
【活动一】学生自查自纠 把答案发给学生,学生对照答案自行改正,节省了念答 案的时间。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考试中暴露的问 题,我设计了成绩分析卡(见表3)引导他们分析错因,明 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学习目标。【活动二】学生组内互助 由于两个题型的难度都比较大,而且学生的掌握情况差 异也比较大,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我鼓励学生先进行组内 合作学习,既取长补短、互学互助,又促进了学法交流,加 强了合作意识。
【活动三】学生展示成果 待组内关于每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统一意见后,请每 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可以说方法,也 可以板演解题过程),这样既促进了组间交流、分享了不同 解题方法,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四】教师评重讲难 教师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学生解释不到位的问 题进行讲评。题应该怎么讲呢?如果简简单单地就题讲题, 无形中就割裂了题目与题目之间在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内在 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翻看听课笔记,我看到 了曾经在区教研活动中记录下来的讨论结果,教研员和同行们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效率”而提出的一系 列做法和建议,使我大受启发。
我将题号打乱,按照题型将题目重组,通过“一题多解” 来带动“方法提升”:
用四种方法求U电源:
方法1:由两个状态,列两个方程。
方法2:先求R定 =■;
再列一个方程。
方法3:延长BA,与U轴相交。
方法4:补线,“等流”,电压求和。通过“异题同解”来促进“方法迁移”:
“双线图像、单线图像、两点图像”本是同根生。
第21题就演变成了第11题 第21题就演变成了第17题 通过“相似题不同解”来构造“变式演绎”:
极值=变化+安全求解这三种极值问题,都要从安全角度出发:
审题时,看清电源电压、元件铭牌、电表量程,认真分 析电路结构、电表测量对象,以及滑片的移动会对哪个表、 哪些元件的安全产生影响。
方法1.列等式求极值;
方法2.列不等式求范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惊讶地发现:一道题(第21题)竟 然可以有这么多解法,外表差异这么大的三道题(11、21、 17)竟是一道题,外表相似的三道题(22、23、24)在解法 上有着不同的“套路”,但是思维模式却是相同的,即都需 要:分析好电路、电表的变化情况后,确保各电表、各元件 的安全使用。
虽然有些内容跟之前的教学有交叉,但是这次的视觉冲 击、心灵震撼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这样的“头脑风暴”使学生获得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的 机会,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收获:A层学生掌 握了多种解题方法、提升了解题能力,B层学生巩固了基础、 学会了解题。
二、研讨改进 第一次试讲后,我校物理组的同仁对我在每类题型上的 挖掘、解题方法的总结等方面非常肯定;
同时也为我指出了 一些问题。
问题1: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过多过难,一个课时 很难完成。
问题2:教学实效性差。为了讲完内容,速度过快,流 于形式,缺少反馈,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落到实处。
问题3:课堂气氛沉闷。进行到题型Ⅱ时,多数学生感 到难度大,小组讨论开展不起来。
针对这些问题和一些教学上的细节,同仁们给我提出了 很多宝贵建议,并鼓励我多试讲几次。每次试讲后,我都会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我逐渐意识到,1节课、2个题型、6道题,“内容过多 过难”应该不是罪魁祸首。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同仁 们指出的这3个问题的主要症结关键在学生,是学生课前准 备不充分的结果。在试讲中,我也想更多地听到学生的声音, 学生只有基础过关,才敢说、才愿说,才能实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为此,我决定向“学生的课前准备”要效率,同时精简教学设计、减少“花架子”。我的做法如下:
做法1:省去了原设计中的【活动一】。提前一天下发 试卷和答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在课前完成“自 纠自改、成绩分析卡填写”“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错题,通 过问老师、问同学、看笔记,把它们在课前消灭掉”。
做法2:增加了“自编题展示”环节(这个环节是机动 的,如果时间紧,可以不占用上课时间,课下再进行)。对 于A层中少数能力很强的学生,错题较少,上述作业对他们 来说,有名无实。作为补充,我给他们推荐学习资料,鼓励 他们针对这两个题型,搜集好题或者改编试题,告诉他们“等 明天讲完试卷,就拿出来考考其他同学”“让同学们评评谁 是最佳出题者”。事实表明,学生心中的那种小“傲骄”、 不服输的劲头,瞬间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为了改编一道题, 能不厌其烦地研究一个多小时,还不断征求老师的意见,生 怕出现纰漏。
做法1和做法2既关注到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差异,使不同 的学生通过自学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所收获,又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 作用。
做法3:迅速进入原设计中的【活动二】。正式上课后, 抓住学生迫切希望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的心理,先展示 光荣榜吸引学生眼球,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激励,使学生迅速 进入上课状态;
然后用精练的语言分析试卷;
接着开门见山,大屏幕出示学生的共性问题——两大类题型(即本课的教学 重、难点),直接切入主题。
做法4:在原【活动三】中,将原来的“两个题型都展 示”改为“只展示题型Ⅰ”,将原来的“推荐学生发言”改 为“自由发言”。因为题型Ⅰ相对题型Ⅱ难度小、解法多, 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愿望,而且不同小组的解题 方法可能不同,有进一步展示、交流的意义;
让学生自由发 言是为了避免学生因“推荐谁发言”而分散注意力;
因为题 型Ⅱ的解题方法较少、解题过程又较繁,学生“展示”只是 简单重复组内刚刚交流过的解题过程,不仅会占用大量时间, 还会导致做对的学生不愿听,而做错的学生不知错因,以后 还错。
做法5:在进行原设计的【活动四】时,注意详略得当, 避免重复。
改动(1),将原来“两大题型平分时间”改为“主要 突破‘极值问题’”;
改动(2),对于题型Ⅰ,不再重复学生已说过的解题 方法,而是直接将这4种方法集中在一张幻灯片中展示出来, 并对这些解法的优劣稍作评价;
改动(3),对于题型Ⅱ的3种类型题,有了学生的课前 准备做基础,再通过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梳理思路,取 代学生“展示”的教学环节是:教师课前将批阅试卷、分析 试卷时获得的一手资料(如优秀解法、典型错误、规范的书写过程)整合到PPT里:
① 筛选出优秀试卷,全班观摩,让学生们说说好在哪, 号召全体学生学习;
② 挑选出典型错误试卷,请做错的学生剖析错在哪, 总结解题的注意事项。
优秀试卷(一)方法共享 (2) 方法一:
方法二:
优秀试卷(二)方法共享 (3) 方法一:
方法二:典型试卷错因分析 错误结果1:
错误结果2:
后续课堂教学反馈情况表明,这一做法既强化了学生对 规范解题的重视,又巩固了学生对题型特点的掌握;
既考虑 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要——会做的 同学知道怎么做最好、侥幸做对的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做 错的学生知道为什么错、能力弱的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解题方 法,进而缩小差距,既加快了教学节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还为做法6赢得了时间。
做法6:在原设计的【活动四】后增加变式练习,及时 反馈学生的听课效果。下面这两道题分别属于题型Ⅰ、题型 Ⅱ,难度适当,可是与试卷中的题目相比,还有点小变化, 外加这些振奋人心的标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2为0~50Ω的变阻器,闭合 开关后,V1的示数为6V,A表的示数为2A,A1的示数为0.5A, 求:①电阻R1的阻值;
②变阻器R2连入电路部分的阻值;
③ 如果A表的量程为0~3A,A1表的量程为0~0.6A,为了不使 电表损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多少? 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 动时,电流表示数范围为1A到2A之间,电压表示数范围为6V 到9V之间。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为( )。
A. 3Ω,12V B. 6Ω,12V C. 3Ω,15V D. 6Ω,15V 三、赛后反思正式比赛时,教学内容没变,因为与试讲时相比,学生 在课前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课上学生积极发言,师生互动 充分有效,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时间利用上也刚刚好。证明 我采取的这6点做法是有效的。最终,这节课在第七届“烛 光杯”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
这节课的研究过程使我从平常琐碎的课堂教学中挣脱 出来,不再只满足于在微观层面上的“怎样讲好一道题”, 而是开始在宏观层面上思考“怎样上好一节课”。其实,不 管是常规课还是参赛课,不管是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 习题课还是试卷讲评课,都是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出 发,本着“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的简单想法,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就会更接近教学的本来面目。
四、课例研究结论分享 为了深入研究在试卷讲评课中如何利用师生互动,发挥 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以提高物理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香坊 区教师进修学校两位教研员带领我校物理教研组一起学习、 反复研讨,将这些有效的实施方式设计到课堂教学中,提高 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现在将这些做法一并分享给大家。
1.试卷讲评课的原则: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 明路后果、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2.试卷讲评课的模式:评—诊—议—讲—练—思。
3.试卷讲评课的流程:试卷分析、成绩分析、问题诊断、试题剖析、小结提高、教师寄语、补偿教学。
4.试卷讲评课的方法:所谓“讲”,要讲知识点、讲解 题思路、讲解题方法;
所谓“评”,要评审题或思考过程中 的误解,评不同正确解法的优点及典型错误解法的错因,评 问法、题型或知识应用范围的变化。
5.试卷讲评课的策略:将学生的错题进行归类,教师按 需要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知识点分类、按解题方法分 类、按错因分类等。不是所有错题都需要讲评,学生会做但 做错的题目——自我更正,部分学生不会做的题目——组内 互助,解法非优的题目——组间交流,做错但不知原因的题 目——师生互动。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就像舵手, 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通过自纠、互 纠,达到矫正教学的目的。
结合我校“试卷讲评课”的模式(试卷分析、评重讲难、 变式演绎、系统综合),在我校物理备课团队所有成员的群 策群力下,我经过一遍遍的试讲、反思,逐渐沉淀出自己上 这类课型的一些心得:
(1)问题让学习发生。由试卷中暴露的问题诊断出学 生近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 水平,重组学生的错题并按需要额外补充一些相关类型题,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精讲精练;
积极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利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相似题不同解等开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暴露的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经历一个先具 体化、后系统化的信息处理和整合的过程,从而完善学生的 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
把试卷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和利用,学生的优秀解法、典型错误、规范的书写过程等, 全都是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素材,教师用实物展台或PPT将它 们呈现出来,供学生学习、点评,避免了学习方式过于单一,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化、交互化、多样化。
(3)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在平时教学中我就发现,有 些学生在课后、做作业之前、考试之前都没有自主复习的意 识,由于学过的内容记得不牢、不准,日积月累,这些学生 与那些有良好复习习惯的学生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两极分化 就越来越严重。学生的问题还得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在平时 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及时复习”的重要性,考完试以后更 要用事实说话,进行补偿教学。如:试卷讲评课前,我布置 学生对照答案和笔记自纠自改,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 自己及时复习就能会做的”,对比自己的“应得分”与“实 得分”,刺激学生认识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在试卷讲评课 后,我布置学生整理错题本、好题集等复习性作业,虽然不 要求学生抄题,但要求学生必须写出错题所考查的物理知识 点和方法,而且,为了便于学生把错题按题型归类,我建议 学生使用活页本,这样,“哪种题型爱错”“哪些题目原来 错、现在还错”就一目了然了。不怕学生不会,就怕学生不 知道哪不会,只要找出问题,哪里不会学哪里,学生的基础打好了,学习兴趣和信心自然就提升了。如此良性循环下去, 教与学就都变得轻松了。
【评析】 教师上试卷讲评课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 “反馈—矫正”过程。要提高课堂效率,既需要优化教学设 计,又需要师生的完美配合。谭老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前准备;
在课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 动丰富,师生互动充分,教学气氛活跃,注重解题过程和方 法提升,教学环节紧凑,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不失为一堂 好的物理试卷讲评课。
除了试卷讲评课以外,初中物理课型还有新授课、实验 课、习题课、复习课。与这四种课型相比,试卷讲评课比较 缺乏理论指导与深入研究,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遇到这种课型 时,备课态度比较随意,教学效果也不显著。然而,试卷讲 评课是反馈教、矫正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毕业学年的 备考阶段,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的地位是并重的。认真阅读 本文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要想上一节优秀的试卷讲评课并不 简单。教师并不只是拿着卷子讲讲题,教师的工作从课前到 课上,甚至还要延伸到课后,涉及到很多教学环节,例如:
试卷分析、成绩统计、问题诊断、对症下药、方法总结、拓 展延伸、学法指导、个人辅导等。因此,对试卷讲评课的教 学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