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数学构建最宜儿童发展的课程体系
行思数学构建最宜儿童发展的课程体系 行思数学始于对“学思结合”、“学行结合”等中国传 统教育思想的汲取,始于对杜威的“做中学”、勒温的“行 动研究”等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的借鉴,始于对陶行知的“知 行合一”等我国现当代教学思想的践行。行,一般指走,进行某项活动。思,一般指想,思考, 思索。就数学学科而言,“行”即行动、实践,解决问题, “思”即思维、反思,进行数学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起 于“疑”,基于“行”,经历“思”,归于“行”。行思数 学将“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脑活动和“以操作技能为核心” 的肢体活动有机结合,为学生充分提供“做数学”和“想数 学”的时空,发展数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达到学和 思的统一,思和行的和谐,最大程度地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也是教师智慧的源泉,是师生 每天都要走过的生命场。行思数学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 主旋律,开展教改研究,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 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努力让学生做到行思结合。盐城市实验 小学的行思数学在多年的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之路上四方求 索,在追求完美课堂教学的征途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 模式。
(一)数学课程“四大领域”的“行思教学”尝试 基于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的“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通过“行”和“思”这两个视角,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1.“行”的维度 2“思”的维度 3.实施五个策略 策略一:在已有经验的唤醒与重组过程中,让学生行有 所依,思有所源。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的数学经验, 需要我们去唤醒它,并对它进行梳理,这应成为课堂教学关 注的目标,成为教师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
策略二:在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让学生行有 载体,思有支撑。课堂教学中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载体, 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经历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做数 学”、实现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累积数学活动 经验。
策略三:在交流反思的引导与内化过程中,让学生行有 参照,思有方向。学生在学习、模仿的同时,主动地对自己 的学习过程进行反省,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的目的,使已有的活动经验向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策略四:在提升训练的预设与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行有 质量,思有目标。当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 时候,应当及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提升, 使之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使之上升到方法的层面、策 略的层面,完成从“量变”到“质变”,从“感性认识”向 “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策略五:在综合运用的建构与迁移过程中,让学生行有 效度,思有深度。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 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和反思等 活动,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从中累积起新的数学经验。
通过综合应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仅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更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实现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良 性循环。
(二)尝试构建“五种课型”的“行思教学”模式 除了对“四大领域”进行“行思教学”视角研究之外,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具体课型中的行思教学模式探究,通过实 践研究,将小学数学课堂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新知探究课、 思维训练课、整理复习课、评价反思课、实践应用课。我们 从这五种课型的角度,来具体化地实践、思考、建构行思数 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新知探究课。新知探究课主要指探索新内容、新知识、 新专题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根据加涅的“智慧技能”分 类标准,新知探究课可以分为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 题这三种不同的课型。通过实践,以行助思促概念形成、以 行助思促规则习得、以行助思促策略获得,建构了如图1所 示的主要教学流程。
2.思维训练课。思维训练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伸,其 主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强化思维训练、形成熟练的技能 技巧,一般是在某一个新知识、新单元学习后进行。根据这一课型的特点,我们通过多次的教学研讨,最终确定了如图 2所示的主要教学流程。
3.整理复习课。整理复习课是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 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它一般在一个较大 的单元或一个学期结束之前进行。我们在毕业班开展基于总 复习的课堂教学研讨,利用相关知识云图,帮助学生理清知 识脉络,形成知识树,建构了如图3所示的主要教学流程。
4.评价反思课。评价反思课主要是针对学习活动进行反 思、评价、总结、交流、讲评等的一种课型。在这种课型中, 学生行在前,在行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
苏教版教材中各年级均有学生自主评价的内容,我们进行了 专题研讨,并开展教学尝试,最终构建了如图4所示的主要 教学流程。
二、行实思远:构建行思数学的校本内容体系 冰心老人说过:“只拣儿童多处行。”立足儿童、为了 儿童、发展儿童,是我们教育的起点、长远目标,也是终极 追求。以此为目标,行思数学研究的每一步都是扎实的,思 考也是长远的,每一步都是坚定的,思考也是指向未来的。
(一)实践运用——校本内容的基石,让“行思”走出 课堂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江苏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盐城市实验小学深入研究行思数学视角下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以数学拓展课程为载体,丰富校本课程 文化,开设了两大类数学校本课程。一类是以学科实践活动 为主线的校本课程,这类实践活动主要依托苏教版数学教材 中实践与应用板块的内容,比如:《小小商店》、《有趣的 拼搭》、《大树有多高》等等;
另一类是以课外实践活动为 主线、以走课跑班为运行方式,每个年级每周用半天的时间 开设校本课程,这类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要依据学校教师 个人在数学专业上的特长,比如:《魔方达人》、《智力七 巧板》、《我是速算王》、《魅力数独》、《数学家的故事》 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让课程走出教材,提高了学生积 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二)品牌活动——校本内容的支撑,让“行思”形成 序列 行思数学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志趣和愿望,注重学生 自主体验,积极搭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平台,力求让 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成长、自由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 我校依托智慧树小数网、智慧树数学俱乐部、数学节等载体, 广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在校本教材《我们的节日》基础上, 盐城市实验小学的数学课外活动课程与内容高位设置,让课 外活动课程达到精品化、序列化。比如,品牌活动“数学节” 中的常规项目“动手做、动手画”这个栏目,我们设置主题 为“一笔一画·梦想开花”,具体内容分年级设置为:一年 级——数字幻想画;
二年级——七巧板拼画;
三年级——趣味钟面画;
四年级——数学诗配画;
五年级——图形组合 画;
六年级——数学报创编。
(三)校园环境——校本内容的伴侣,让“行思”无处 不在 对学校环境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布置,不仅能够给人耳 目一新的感觉,更能给人鲜明持久的熏陶,以及富有个性的 启迪,让环境成为行思数学校本课程建设中最直接、最显性、 最有视觉冲击的部分。盐城市实验小学办学十余年,许多的 基础设施得到重新完善,为此,我们设计了6种适合不同年 级学生参与的数学问题标牌(以6种水果造型来呈现),利 用校园环境,充实校本课程,让师生熟悉的校园变成数学乐 园,让师生熟悉的环境变成校本课程重要的补充。比如,在 校园栏杆上选择一个菱形,将它涂上黄色,并挂上红色苹果 提示牌,上面写上“这个图形每个角是多少度?内角和是多 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六年级学生喜爱的小篮球场上, 设置黄色香蕉提示牌,上面写着“你能量出每个篮球场的长 和宽吗?篮球架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你是怎么量的?” 这样的多彩课程得到了师生的喜爱、家长的赞许、媒体 的关注。《盐城晚报》记者全程跟踪、深度了解我校的数学 文化周活动之后,利用3个通版进行了专题报道,并给出了 这样的评价:
短短的一周时间,孩子们收获满满,热情高涨。校园里 随处可见低头沉思的孩子、合作有序的团队、专注一隅的身影。广场上的“一笔一画·梦想开花”创意设计展让孩子们 流连忘返,让家长们啧啧称赞,让老师们惊叹不已;
教室里 疑惑的眼神、惊叹的表情、涨红的小脸、激烈的争辩、由衷 的掌声……更是自然流露,数不胜数。此情此景,正是盐城 市实验小学课程改革的真实写照,是构建“行思数学”课程 之路上结出的又一硕果。
三、行规思愿:构建行思数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有人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这句耳熟能 详的话,对于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而言,那只能是教师们心 中最美好的愿景。行思数学倡导并践行适合每个学生发展、 每个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我们尝试构建了基于“教师”和 “学生”这两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手段多样、 评价视角多维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学生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之路 1.评价维度。“行”的维度主要侧重: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数与代数运算的能力, 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数学变式的能力,沟通与表达的能 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思”的维度主要侧重:发现物体 相似性的思维能力,发现物体属性的思维能力,发现物体关 系的思维能力,概括数学概念的思维能力,数学推理的思维 能力,数学转换的思维能力,反思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2.操作策略。策略一:以行为主,结果为辅,实现评价 角度多维。在评价操作时,我们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促使学生转变 和发展,让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数学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 日常化、通俗化。我们通过“成长记录袋”,真实全面地记 录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 习动态,制定“作业规范”,改变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开 展“数学能力检测”,评定学生数学学习的技能水平,开展 “数学活动”,评定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评比“数 学之星”和实行“免考”制度,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实行“二 次检测”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延迟评价。在此基础上, 从“行”(问题解决)、“思”(数学思考)这两个特定视 角,进一步完善《盐城市实验小学“行思数学”学生学业评 价方案》、《盐城市实验小学长假作业套餐》、《盐城市实 验小学“行思数学”能力检测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 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策略二:“等第+评语、智慧星+记录” 实现评价方式多样。一直以来,行思数学倡导的学业评价方 式,与原有的分数评价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学校在具体 的操作过程中,尝试推广:在作业和试卷批阅中体现等第和 评语,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多使用有个性与针对性的课堂评 语:“你的知识真丰富。”“小朋友,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 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 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表达得真棒!”等。班级自主 设立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奖项,如“合作小金星”、“智慧 星”、“进步章”、“质疑章”等。与这些举措相应的,我们建立了《盐城市实验小学行思数学课堂观察评价表》、《盐 城市实验小学行思数学作业批改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同时 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评价机制,完善《盐城市实验小学行思数 学课堂观察评价表》、《盐城市实验小学行思数学作业批改 规范》等一系列制度。策略三:“自评+他评”追求评价主 体多元。行思数学倡导的发展性学习评价由主观评价和客观 评价协同完成。我们在实践中通过课本中的自我评价表、学 习小日记(周记)等载体,努力构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 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网状结构评价体系。
策略四:“数学嘉年华”追求评价形式多样。随着时代的进 步,学校发展得日益壮大,2014年学校班级数突破100个, 在校学生突破6000人,此时,我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了 再思考,提出了在低年级尝试进行学业评定嘉年华的活动。
2015年6月,经过多方征求意见,行思数学团队开展了为期 一周的二年级数学嘉年华学业评价活动。首次嘉年华活动共 设计了12项检测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 领域,以动手、动口、动脑为主要考察形式,邀请百余名家 长担任考核导师,在家长和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比 如:事先准备好一串彩色的珠子,分别是一红两白一红两白 ……,让学生先观察,再自己动手,利用针和线串起同样的 珠子,完成即可获得一枚印章。12项内容,学生自己选择参 与的项目,获得6枚印章即为合格,8枚为良好,10枚为优秀。
在一周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获得了12枚印章,许多家长和其它年级的教师也都自发加入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当然, 这只是行思数学在学业评价上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研究 中,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大、做强这 一活动,进一步完善学业评定嘉年华的内容与相关细则,并 推广至其它年级,辐射至集团其它成员单位,乃至其它学校。
(二)教师评价的网络信息化之路 1.评价维度。“行”的维度主要侧重:课堂教学的能力, 活动设计的能力,学生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沟通与语言表 达的能力,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思”的维度主要侧重:参与活动的态度,资源开发的 拓展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继续教育的意识,个人 反思的能力等。
十余年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界,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 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行思数学,在这一改革浪潮中, 应然而生,它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把儿童的发展放在改革中 的核心位置。“为促进师生的发展而行思”的研究视角,是 草根的,也是前沿的。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以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我们的草根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