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 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 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爱之琴馈赠于他。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 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 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 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 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 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 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 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 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 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 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 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注音】duì niú tán qín【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 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 对象。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近义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错认颜标 【反义词】谈笑风生、心有灵犀[2]、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知音识 曲 【歇后语】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 【例句】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